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doc
15页人教选修4第二单元第4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基础梳理】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主要目标:传承礼乐文化,实现礼治社会2.时代背景(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3.重要活动(1)学习礼乐(15岁) (2)收徒讲学(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3)从政生涯(51岁):官至司寇;主张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失败4)周游列国:由于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政治主张未被采纳5)晚年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二、开创儒家思想 1.原因:(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2)目的:孔子决心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2.主要内容:礼、仁、中庸(1)礼①含义: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②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消极方面,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2)仁(核心)①含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仁爱有等级3)中庸(调整方法):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 / 制4)政治主张: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3.影响: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后来经董仲舒改造,自西汉开始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然后成“君子”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及治国之道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四、全面评价孔子1.积极意义(1)对中国: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②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对世界: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3.总 评: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精讲例题】[例1]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例2]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例3]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由此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
A.许多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B.用思想统一巩固了政治统一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阻碍社会进步 [例4]现在,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德治”将要取代“法治”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C.时代发展了似须遵循一致的道德准则D.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予以肯定 [例5]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2.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3.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盛极一时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C.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材料一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主张用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立己 材料二 忠、孝、贞洁三样,却是中国固有的旧道德,中国的礼教(祭祀教孝,男女防闲,是礼教的大精神),纲常、风俗、政治、法律,都是从这三样道德演绎出来的;中国人的虚伪(丧礼最甚)、利己、缺乏公共心、平等关,就是这三样旧道德助长成功的;中国人分裂的生活(男女最甚),偏枯的现象(君对于臣的绝对全,政府官吏对于人民的绝对权,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夫对于妻男对于女的绝对权,主任对于奴婢的绝对权),一方无理压制一方盲目服从的社火,有都是这样带的教训出来的;中国历史上现实社会上种种悲惨不安的状态,有都是这但样道德在那里作怪——陈独秀《调和论和旧道德》请回答:(1)孔子的主要道德观是什么?他的道德观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陈独秀为什么要大肆抨击旧道德?(3)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道德?参考答案【精讲例题】【例1】答案: B 解析: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以德治民,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
正因为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其思想主张也就不同例2】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仁”在先秦时的历史地位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仁”,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例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影响的掌握D项不符合史实,B项为董仲舒思想的影响,A、C两项均为其影响,相比而言,C项应最重要例4】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A、D两项的表述错误,C项与题干的表述不符儒家的思想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在新时期,提倡“以德治国”主要是吸取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例5】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身份地位和思想主张,以及其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难度适中,解答主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回答要全面答案:(1)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2)“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点评: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他主张“仁”,“仁者爱人”是他的思想核心,并据此提出了他的政治理想、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自我检测1. C 2. A 3. C4.答案:(1)“爱人”、“以德治民”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2)袁世凯北洋政府以尊孔复古来抵制民主共和,以封建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陈独秀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向专制、愚昧、迷信等传统道德发起了猛烈的进攻3)今天我们对传统道德应采取扬弃的态度第4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选择题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3.孔子“仁”政的思想主要是指( )。
A.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B.主张施行仁政,克己复礼 C.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D.崇礼尚德,取信于民4.关于右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上图描绘的是孔子讲学的情形 ②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 ③孔子办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 ④孔子的教育也有政治功能,如 “学而优则仕”,体现了他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 ⑤“有教无类”实有“类”,女子不能接受教育 ⑥孔子的思想属于守旧派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6.体现孔子思想保守一面的是(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当仁不让于师”7.下列哪一个不是儒家文化的观念( )A.中庸之道 B.礼与仁的制度观 C.天人合一 D.知解理性8.孔子的教学思想有( )。
①“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