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01863863
  • 上传时间:2023-07-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2013 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图 书,作者是李跃儿下面是橙子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1 “人的幸福不幸福,并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财富,过着多么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他的内心有 没有酿造幸福的工厂家长如果不懂教育又没有时间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干涉孩 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你内心的慈爱要是一条河,别人拿走一缸甚至十缸,你会感觉 不到给了别人,所以也不会计较别人回报你什么如果把家庭的爱比作花园的话,愚昧的爱就是有毒的花了对于成人来说,最要命的是,每个人都紧紧抱着自己的痛苦不 放这本书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李跃儿经典著作她用最明确最生 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 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 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 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 合阅读这本书就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 用,对于提高家长和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李跃儿从一个画家,到一个美术教育家,再到儿童教育家,现在 更是创办了自己的幼儿园和小学,以独特教育思想支撑的“巴学园”, 给无数茫然失措的家长带来了希望。

      一些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的人们 追随者、探索着、发展着她的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严苛和教 条,也不同于西方教育的开放和自由,她给在中国社会背景下成长的 孩子一条全新的发展尝试,更是给千千万万为教育发愁的家长们一条 走向幸福的路径给你一个每个家庭都会发生的场景,孩子要吃零食,使尽各种招 数,哭闹、打滚、甚至摔东西家长就是一句话:不行越不行,孩 子哭闹越厉害,家长越觉得不能纵容,矛盾越来越大,冲突不断升级 可是,仔细想想,孩子真的是那么想吃零食吗?他需要的是物质,还 是物质背后的东西?李跃儿教育实践的总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这么强烈的欲 望实际是在家长不断的限制中激发出来的缺少时间陪伴孩子的家庭 中尤其突出,精神层面的缺失,只能从物质世界寻找补偿,而这时家 长的限制就会将情绪逼到死胡同不让玩就偏向玩,不让吃零食就更 想吃零食,不让看就总想看在许多家庭里,好像这个现象 无解,进入了死循环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呢?我想应该就在对孩子的理解和心灵的陪 伴中找答案就如书中提到的“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 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 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 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

      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 * 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当孩子再吵闹着要零食 时,在排除孩子饿了这种情况后,想想是不是好长时间没和他玩了, 是不是对孩子很想和你分享的新发现置若罔闻了,是不是没有注意到 孩子受了小委屈无人诉说了……是不是该和孩子交交心了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伴随着孩子的降临,焦虑就从此不曾停止 过小宝宝的时候要焦虑吃奶吐不吐、睡觉总是睡不沉、长不长体重, 会不会生病慢慢的孩子长大了,焦虑也渐渐地变成了怎么还不说话, 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怎么不爱看书,怎么画画都是乱七八糟的涂 鸦……总之,她怎么总会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是不是也会像很多妈 妈一样,无形的逼迫孩子向着我给她设定的路线前行,却不知不觉的 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即使我没有说,即使我没有做,就是一个简单的 眼神、一次皱眉,就让孩子缩回了探索的手,变得不敢尝试、不敢犯 错我开始找各种育儿书籍,当我发现了李跃儿的书时,真是如获至 宝,《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把幸福还给孩子》、《幼儿园那些事儿》, 一口气读了三四本,也开始接触胡萍、尹建莉等儿童教育学者的著作 慢慢的我知道了孩子是有他自己的成长轨迹的,有共性、有个性。

      孩 子心智发展参差不齐,有的语言发展早些快些,有的大运动发展的快, 有的精细活动更好,但所有孩子共同的一点就是需要家长的关注和爱 而这个爱是孩子需要的爱,不是家长认为应该给予的爱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 神自由为目的,学习要有乐趣,思维要有创造性,精神上愉悦、心理 上健康但有些家长孩子两岁多就逼着孩子认字、计算,以为这样就 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结 果只能是徒劳无功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爱的基础上给予 帮助家长要放下自己的虚荣心,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和空间,或许他 能飞的更高《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2 读书,是人生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 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这本书的作者李跃儿是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 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她的书里处处 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 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 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令人窒息,要么 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 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成为爸爸妈妈 心中想要得“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 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

      我看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一章,当我看完几篇以后,给 我的感悟很深,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 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例如: 当一位老师上课的题目是“我的幸福”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被家人当宝贝,每个人周 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再物质上,我们要什么就 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还可以旅游——那么,在这样的生 活状态里,我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话音未落,孩子们呢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这么一问 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10 岁的男孩,在文化课 学习方面是年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 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觉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 是真话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 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挑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 拿走了孩子们在小学已经减负,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孩子们应该有足 够的业余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的家长为了“望子成 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无限制地报兴趣班,无限制地为孩子购买复 习资料,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孩子们当然感觉不到幸福。

      李跃儿老师归纳的三类做好一个好妈妈: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 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 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 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 制造当我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位母亲给10 岁的儿子洗脚,儿子把脚 盆打翻了,母亲大发雷霆骂了一番;一个 10 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脚, 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烦意乱的结果这样妈妈在孩子眼中,几分钟前是慈母,给儿子洗脚;而几分钟 后就变成了凶神,爱与恨的转瞬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 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显而易见了!我们大人们往 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 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 他们却很少考虑最后,我只想说,教育与爱育的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 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甚至会扼杀孩 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 潜能朋友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快还给孩子吧!《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3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 用情去感染孩子。

      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 的爱融化着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 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 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 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 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 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 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 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 5 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 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 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 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 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 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 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

      这 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 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 有改如何是好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 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 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 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 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 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 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 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 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 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 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 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 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 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 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 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 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 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 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 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世界p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 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 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 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 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 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 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