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恐龙灭绝之谜.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9464289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来自中国的古生物学和物理家黎阳2009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论文引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轰动,他和他的中国团队在6534.83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如此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据墨西哥湾周围铱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当时是一颗类似小行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地球中美洲地区,还撞破了地壳,致使地球内部岩浆汹涌喷出,撞击造成的超级火山爆发,从古玛拉岩石的同位素含量测出此次爆发的威力远远高于黄石超级火山最大的能量(普通火山口的直径也就是是几百米,而这次被撞击成的口子直径超过148千米整个地球被浓浓的火山灰和毒气所覆盖,地球上的生物长时间不见阳光和月亮,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大气层氧气含量极低,从大多数恐龙死亡的姿势来看都非常地痛苦,完全是缺氧的自然反应综合这些因素造成此次生物的大灭绝以前学术界都是把外来天体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分开讨论的,但这两个学术都有相当大的缺陷,外来天体说光是撞击不足以影响那么严重,时间那么久,范围那么远(全球性的),而火山说,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本身就很多很巨烈,但都不足引起如此大的生物灭绝,包括黄石超级火山在内,而中国学者黎阳提供的论证方向和证据完美地解答了国际古生物界的长期疑问,两者的结合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地球生物大灭绝。

        当然,据最近中国刘姓科学家研究发现,恐龙极有可能死于地球引力骤变大约在6500万年前,地球引力突然加重,这一变化对于恐龙这类庞然大物显然是灭顶之灾引力的加重使这一类生物在运动,血液循环,心脏压力和较高大的植物营养水系的循环上处于不利生存的状态为了适应突发的环境重力变化,这一时期的动物与生物都在体型与结构上进行进化,这一时期的动植物相对于1亿年前变得相对矮小 如果按单独的事件来定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并不能充分说明动植物在体型结构上的共同进化特征这一共同的进化特征并不局限在任一地域,这就充分说明了共同进化特征只能是来源与地球引力的加重,这才致使与环境重力对于动植物的限制约束 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一个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种种猜测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候也变得不那么湿润温暖了恐龙的呼吸器官不能适应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

      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龙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证据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还有人别出心裁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断放屁,向空中释放大量的甲烷气体由于它们数量太多,生存时间又长,所以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毁灭性气候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跑到地球来猎取的结果,因为它们觉得恐龙肉特别好吃证据是他们在北极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迹有的科学家还认为,是由于海面下降,新的陆地出来了,有的恐龙有迁移的习惯,去了其他地方,不适应那里的环境,最终灭绝总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左右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

      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对于恐龙的灭绝,当然不止这些说法其余的例如: 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物种斗争说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地磁变化说  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被子植物中毒说  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食肉动物将有毒的肉吃下后也被毒死了 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陨石撞击说  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有一个叫做希克苏鲁伯的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和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什么关系?答案就隐藏在这层白白的岩石里   这层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K-T边界(K-T boundary),意思是白垩纪-第三纪界限的标记线下层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但在K-T边界以上,恐龙消失了   K-T边界岩石中含有铱,铱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十亿分之一然而这个岩层中的铱含量是正常含量的200倍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么多的铱呢?在太空中   太空中的铱含量比地球高出1千倍人们还在这层白色岩石中找到了冲击石英的证据,只有小行星才会留下这样的标记高含量的铱和冲击石英,出现在地球上许多地方的第三纪界限岩层里这种全球性的痕迹,只可能来自最猛烈的撞击撞击的地点就在现在墨西哥的犹卡坦半岛   6千5百万年前的这次撞击非常猛烈,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没法和它比那时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宽度大约是6英里它以超过40倍音速的速度冲向地球表面它的体积非常庞大,所以当它撞上地球时,前端已经碰到了地表,尾部却还在3万5千英尺的高空,相当于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高度。

      撞击地球的是高山一样大小的一块巨岩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   2.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   3.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呢?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要人们的进一步探究,但最近又发掘出了一个恐龙化石,据国外媒体报道,“恐龙时代”在地球上的终结算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物种“变革”,有科学家称,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恐龙灭绝,但始终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一推测。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最后一批恐龙的犄角化石,有望找到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据悉,该棕色“恐龙犄角化石”约有45厘米长,为食草恐龙家族所“拥有”,这一家族的恐龙种类还包括著名的三角恐龙科学家是在美国蒙大拿东南部名为“地狱小溪地层”的一片荒地上发现该犄角化石的,这里曾经还发现过许多其它的恐龙化石,所以该地也被看成是地质学场所该恐龙犄角化石最让科学家感到特别的是,它被发现时位于岩石层下的13厘米处,化石所在地也就意味着恐龙当时死亡的地点,这可充分说明长有棕色犄角的食草恐龙生活在白垩纪第三纪时期或者说是“K-T”大灭绝的边缘这也充分说明棕色犄角恐龙为最后一批恐龙,直到它所有的同类都消失,它才走到灭绝,但现在科学家认为,造成恐龙突然消失的原因并不是它们慢慢走向灭绝的,而是由于突发而来的行星大碰撞   科学家推测,在6.5千万年前,即白垩纪时代的末期,曾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者是颗彗星与地球在墨西哥沿岸地点处发生过猛烈的碰撞,这也许是造成恐龙大面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一些怀疑论者却反复指出,这颗在“大冲击”前出现的3百万年恐龙化石的缺乏,足以作为大气现象发生“袭击”时,恐龙早已灭绝的证据。

      据了解,在“K-T”大灭绝边缘以下时期的岩石层中,十英尺以内的岩石层十分缺乏这种恐龙化石,有人也将此处地域称为“三米空白”该“三米空白”理论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恐龙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的问题争论,有一些人还认为恐龙并没有灭绝,只是最后进化成了“鸟的祖先”,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也许是最后慢慢走向灭绝的 无论如何,这块犄角化石看似已十分接近“三米空白”,这个发现也使科学家们开始重视起关于“毁灭性小行星导致恐龙灭绝”的理论,同时,来自耶鲁大学的泰勒-莱森(Tyler Lyson)博士还表示,这次恐龙犄角化石的发现,充分说明了在大气现象袭击地球之前,恐龙并没有慢慢的走向灭绝从这块化石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足以说明至少有一部分恐龙在小行星与地球碰撞之前仍然存活同时也说明,在“三米空白”处并没有非鸟类恐龙化石的存在,这就与曾经关于非鸟类恐龙在“K-T”大灭绝边缘时期前就灭绝的理论相矛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