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作者简介(共13页).doc
1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唐诗作者简介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2.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3.贺知章(659—744),字,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4.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孟浩然,唐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5.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但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中进士青年时豪放不羁,能写歌词,自歌自舞他在文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绝句是他最擅长的,一首《凉州词》即把他推向了唐诗坛的高峰《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6.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近于不惑之年,始中进士少伯七言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尤称神品 7.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8.高适 (700年—765年)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乱后,曾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9.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今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青莲乡),祖籍(今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10.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也称“杜工部”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11.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12.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13.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14.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15.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16.韩(han)翃( h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官至驾部郎中在大历十才子里,韩翃和李益也许是最著名的两个这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文学造诣,而因为他俩都是传奇里的有名角色见《太平广记》卷肆捌伍许尧佐《柳氏传》17.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18.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有《卢户部诗集》19.孟郊,唐代诗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2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21.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2.李绅(772—846)汉族,毫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23.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24.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25.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