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电场光伏电站新能源发电应急能力评估报告.docx
15页山东长山新能源有限公司应急能力评估报告编制单位:XXXXX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X年XX月XX日一、 编制说明 11.1评估目的 11.2评估依据 11.3评估范围 11.4评估原则和程序 21.5评估组的组成 21.6评估工作计划、方法和过程 31.7资料清单 4二、 本单位的安全风险特点 42.1本单位基本情况 42.2本单位风险情况 4三、 应急能力评估 73.1应急组织体系 73.2应急救援队伍 73.3应急物资装备 83.4应急预案 83.5应急演练 83.6应急教育培训 8四、 评估结论 9五、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的建议 9六、 附件 106.1评估工作计划文件 106.2资料清单 106.3评估小组签字表 106.3应急能力打分表 10一、编制说明1.1评估目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他生产安全法律法规、标 准规范,强化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 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 影响,全面调查、准确评估企业应急救援能力,为完善应急保障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本企业辨识出的风险,评估本企业针对风险的应急能力是否能够消除或者 控制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特编制本企业的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1.2评估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13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 ) 69号);(3)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68号);(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5) 《深入开展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国能综安全〔2016) 542 号)(6) 《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试行)》(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2016 年 9 月);(7)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 ) 508号)(8)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9)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 号);(10) 《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 设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194号);(1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 ) 101号);(1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9-2015);(13)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法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11 ) 23 号);(14) 《光伏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规范》(国能安全〔2015〕127号);(15)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细则》(国能安全〔2014〕953号)。
1.3评估范围本次应急能力评估空间范围包括:(仅对本企业评估的可填写“本企业生产经营范围,有分公司、场所的需列出分 公司场所名称)本次应急能力评估时间范围:截止至XX年XX月XX日,本企业应急能力情况1.4评估原则和程序(1) 应急能力评估的原则:本企业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原则,依法依规,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识2) 应急能力评估程序:本企业根据风险能力评估的要求,吸收本企业有应急 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收集评估资料、开展应急能力 评估和得出评估结论,具体内容如下流程图所示:图1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流程图1.5评估组的组成(1)成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公司成立应急能力评估小组由XXX、XXX、XXX、XXX、XXX、(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人、总经理、站长等参与本项工作人员组成应急能力评估小组人员名单如下:表1应急能力评估小组评估小组职务姓名部门/职务组长成员(可添加)本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评估工作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或指定,组员由 组长确定组长明确组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员具 备完成评估任务的能力1.6评估工作计划、方法和过程(1)计划评估范围:对本单位风险评估报告中辨识评估出的风险类别、风险分布和风险等 级等的应急能力是否满足要求,适用于本单位风险动态的应急能力评估。
人员安排:应急能力评估由本单位的应急能力评估组负责完成时间要求:时间定于XX月XX到XX日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工作结论与管控措施:参与应急能力评估的人员要按时完成各自的应急能力评估职 责,并将于XX月XX日汇总并讨论,形成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对于应急能力评估为一 般、较差、差的等级的,要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限期改正详情如下表所示:表2应急能力评估计划表(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时间阶段工作内容X日前期准备阶段成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确定评估内容和范围X日-X日应急能力评估收集能力评估相关资料,开展应急能力评估X日得出结论得出应急能力评估结论X日管控措施制定完善应急能力的方案和措施⑵方法资料分析:查看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或应急救援人员设置情况,本单位应急救 援装备和物资配置情况,周边社会救援资源情况,根据本单位风险评估的风险类别和 风险等级,去辨识是否有针对性的应急人员和物资,以及应急的人员和物资是否和辨 识出风险的严重性相匹配现场查验:查看本单位的应急装备和物资是否与建立的资源清单相符,查看应急 救援物资是否有缺失、损坏、遮挡、失效等情况,查看本单位的应急装备物资的分布 是否合理,核查本单位的消防通道、周边人员密集场所或重大危险源等情况。
查看企 业应急人员对救援物资设备是否会使用或使用熟练情况人员访谈:询问救援队伍或专兼职救援人员是否了解本单位的风险分布、风险等 级和风险应对措施,是否了解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分布情况、应急装备物资使用 情况和在应急处置时的职责情况等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增删)(3)过程本单位的应急能力评估小组组长组织评估成员在本单位的会议室召开能力评估 会议,对评估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明确应急能力评估的期限,通过对应急能 力资料分析、现场查看和询问等获取应急能力相关内容,各评估成员将自己收集获取 的应急能力内容汇总报评估小组组长,应急能力评估小组根据获取的材料和本单位辨 识出的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做出风险能力评估的结论,制定完善和提升应急能力的 措施和建议,形成风险能力评估报告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增删)1.7资料清单详见附件6.2二、本单位的安全风险特点2.1本单位基本情况(1) 公司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经营面积约2000平方米2) 单位地址:XXXX,主要经营内容:XXXX(3) 从业人数:总计XX人,其中:总经理XX人、站长XX人,副站长1人,注册安 全工程师XX人,安全管理人员XX人4) 周边地区情况东侧:XX。
北侧:XX,周边没有生产制造企业,没有重大危险源场区,且没有人 员密集场所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2本单位风险情况2.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 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措施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米取防范对策措施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重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点进行防范2.2.2企业危险因素定量评估潜在事故类型大风、洪水、地震、火灾危险等级m潜在事故类型光伏组件支架失稳、倾斜、断裂事故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太阳能电池组火灾、雷击、灼烫、其他事故危险等级I潜在事故类型电缆火灾、断线:触电、断电事故、短路事故危险等级I潜在事故类型汇流箱无输出,或者输入无法汇流、汇流冲突,或者发热量大、火灾事故危险等级I潜在事故类型逆变器系统故障(并网事故、触电等)危险等级iii潜在事故类型变压器故障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断路器故障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接地装置缺陷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直流系统故障(直流母线电压过高或过低、接地、充电器装置故障)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无功补偿装置故障(电器元件、谐波)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电缆故障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电气误操作事故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全站停电事故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电网事故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建(构)筑物坍塌事故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电源失电故障危险等级m潜在事故类型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失灵、保护系统失灵拒动或误动危险等级m潜在事故类型控制接地系统故障危险等级II潜在事故类型温度测量装置故障危险等级m潜在事故类型光纤网络事故危险等级m2.2.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价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 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 (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XEX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则作业条件 的危险性越大2.2.4作业条件危险性定量评估分析表2.2.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汇总表序号作业场所作业危险源及潜在危险LECD危险等级1光伏阵列 处巡查光污染、坍塌1339稍有危险检修维护物体打击、噪音1212稍有危险2电力设备 处巡查火灾、触电、高处坠落36118稍有危险检修维护火灾、触电、高处坠落31721可能危险需要注意3开关站内其他辅助 设施巡查噪声、机械伤害0.2611.2稍有危险检修维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111515稍有危险4建筑施工 设备安装 及试生产施工起重、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触电、高处坠落、坍塌、车 辆伤害16742可能危险需要注意三、应急能力评估3.1应急组织体系建立了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并结合本企业岗责体系,成 立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应急工作责任和分工以及应急管理机构内部协调工作机制应 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部门(应急办公室),明确相关职责,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对应急工作进行归口管理,负责开展应急管理相关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规模、人员结构、专业技能等,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
满足以 下职能: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做好应急值守和 信息报送工作;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组织协调企业其他应急日常管理工作;专 (兼)应急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安全培训合格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