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怀远职业中学校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37493878
  • 上传时间:2022-0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0.7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怀远职业中学校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参考答案:A2. 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参考答案:D3. 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谏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尖锐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参考答案:D【详解】从题目可知,大臣建议废除枢密院,军事事务归兵部,但宋神宗以祖制为由拒绝,从而枢密院负责军权,兵部负责军队日常事务,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故D项错误。

      谏议制度是指对皇帝的决定提出建议和意见,题目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是对军事机构改革决定,未体现部院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C项错误所以选D4.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参考答案:D5.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参考答案:D本题以《阿提卡之夜》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伸缩性很大的习惯法,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故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成为平民斗争的目标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故根据题干审判官或仲裁官受贿将被处死可看出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十二铜表法》及其规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权益,排除B项6. 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参考答案:D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中,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形成制衡机制;宋朝的二府制进行事权分割,导致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故答案为D项中枢机构的职能没有变化,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皇权独大自秦朝皇帝制度的确立即已形成,排除C项7. 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部分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时间1931年11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曲折历程B.国共两党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的历程C.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参考答案: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合作,故D正确;材料到1937年截止,无法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曲折历程,故A错误;材料从1931年到1937年,不能全部反映国共两党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的历程,故B错误;1937年中共没有建立和管理国家,故C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937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8. 现代社会“懂规矩”“讲秩序”等传统美德源于古代的A.仁B.义C.礼D.乐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懂规矩”“讲秩序”反映了礼乐制度强调等级秩序和规范的特点,其中的“礼”符合题意,故C正确;仁、义都没有突出等级秩序和规范,故AB排除;“乐”也是以“礼”为核心,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懂规矩、讲秩序”,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乐制度强调等级秩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9.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散、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作相对较高的评价: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参考答案:D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依据材料这的“小农的经济行为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此事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故选DB项是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A、B项对农民的积极性方面没有明显的调动10.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这体现出罗马法A.维护平民利益B.限制贵族特权C.保护私有财产D.消除阶级对立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可知,自家庄稼的种植必须在自家领地,反映了罗马法中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平民利益无关,也没有限制贵族特权,故AB项错误,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没有提到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也不可能消除阶级对立,故D项错误11. 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上述言论旨在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    D.超越古人参考答案:C12. 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中有这样的记载: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这一现象A.反映了争取两国统一的愿望 B.有利于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C.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应 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参考答案:C解题的关键在于1950年这一时间点。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普法战争等战争,对法德两国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二战结束后,法德两国的青年人出于对和平的渴望及对战争的反思,以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消除战争的威胁烧毁界桩应是希望打破两国隔阂,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而非要求统一,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法国接壤的是联邦德国,而非民主德国,因此B选项错误;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的事件应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因而D选项错误13. “为了欧洲的分裂,我们帮助荷兰人对抗西班牙人,帮助日耳曼人对抗法国人,帮助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对抗日耳曼人,最后又帮助法国人对抗意大利人和日耳曼人文中的“我们”是A.法国 B.俄国 C.美国      D.英国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对外政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帮助荷兰人对抗西班牙人,帮助日耳曼人对抗法国人”、“帮助法国人对抗意大利人和日耳曼人”可知是指英国为了防止一国称霸欧洲,依靠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而保持欧洲均势的政策,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排除14.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少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

      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参考答案:A15. 根据西方植物学者调查,早期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人多六倍,而西方人荤食较多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条件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参考答案:B16.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参考答案:D解析:由“毋忘此国耻纪念日”可以判断五四运动体现了爱国精神17. 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

      这一政策A.重建了金融秩序B.导致了通货膨胀C.打击了民族工业D.加速了白银外流参考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中“一切交易律改用银币”“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结合题干时间“1933年”和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进行改革,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所推行的法币政策,该改革有利于缓解当时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当时的金融体系故答案为A项BD项,根据所学可知,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当时混乱的经济状况,缓解通货膨胀、防止白银外流,排除;C项,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包括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18. 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姓名生卒年代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天工开场》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技吸取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考察古代中国的科技及特点。

      16——17世纪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即封建社会后期,该时期中国传统科技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