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5503647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主要内容◆测量就是一句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包括三个元素:事物、数字、法则所谓“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所谓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1)区分性、(2)序列性或等级性、(3)等距性、(4)可加性所谓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任何测量都具备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相对零点◆ 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不能出现不同的理解;二为有相同的价值,即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量表: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命名量表:这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命名量表又可分为两种: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如运动员编号、身份证号、学生学籍编号等类别——用数字来代表某一具有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即把某种事物确定到不同性质的类别中,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或用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职业等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做数量化分析,既不能说A>B>C,也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在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通常心理测量在顺序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等距量表:它比顺序量表又进一步,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相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等比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所得的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此量表基本见不到)◆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的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首先,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其次,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是对行为样本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样本—即从总体行为中抽取出来的,能够反映个人特点心理特质的一组行为,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

      心理测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行为样本的代表性第三,为了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第四,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性比较才有意义常模是给测验分数提供比较的标准,即提供某一标准化的样组在某一测验的平均分数常模是否可靠,关键是有无一个代表性的被试样本,即建立常模的这组被试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是依据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原则挑选出来的◆心理测验的性质: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包括以下内容:1、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经过标准化,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分数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智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1、文字测验;2、操作测验;3、两类测验结合使用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1、客观测验;2、投射测验投射测验种类,具有代表性的有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自由联想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1、个别测验;2、团体测验团体测验材料可以个别方式实施,如MMPI、EPQ、16PF等,但是个别测验材料不能以团体方式进行,除非将实施方法和材料加以改变,使之适合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行为测验◆错误的测验观:1、测验万能论;2、测验无用论(反对理由:一是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隐私,违背民主原则;二是测验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1、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2、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我们的态度是既要承认心理测验的不完善,又要科学地自信地使用心理测验智商的高低和心理健康没有关联◆心理评定量表主要包括: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恐怖量表等注意:1、心理测验是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检验咨询人员的判断是否正确,还能帮助其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2、心理测验在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3、心理测验应在咨询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实施,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程序之后要尽量避免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发展史:心理测验的三位先驱:1、高尔顿: 达尔文的表兄。

      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相关概念其学生皮尔逊创立积差相关2、卡特尔 (JamesM.Cattell):1890年,在《心理》上发表 Mental tests and their measurement ,首次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一术语;编制了一组测验,测人的感觉能力,提出测验要有统一的规范和常模 “心理学如果不立足与实验与测量,决不可能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的规定,并要有常模加以比较3、比内(科学的心理测验的产生)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诊断智力落后儿童的新方法》)30题的项目—— 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量表)— 1908年量表—1911年量表美国心理学家Pintner说:“在心理学史上,假使我们称冯特为实验心理学的鼻祖,我们不得不称比奈为心理智力测量的鼻祖波林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内的10年,20年代是智力不变信仰降低的10年,30年代是因素分析的10年,40年代达到顶峰的年代 《实验心理学史》◆心理测量的蓬勃发展: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奥蒂斯(A.S.Otis):陆军甲种(α)测验、陆军乙种(β) 测验测近200万军人——20年代智力测验运动的狂热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特殊能力测验(音乐、文书、机械、美术) 4 人格测验的发展 最早进行人格测量—— 克雷丕林(Kraepelin)用自由联想法诊断精神病人。

      最早的投射测验——罗夏测验自40年代后,人格测验逐渐增多,并在技术上得到改进如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第二节主要内容◆常模团体是有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就是常模(norm)◆常模团体的性质: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组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任何一个测验,都有许多可能的常模团体在制定常模时,首先要确定常模团体 常模选择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常模团体的条件: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对每个群体的性质和特征的简短且明确的描述如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域等确定特征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克服取样偏差,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随机取样,系统抽样,分层取样3、样本大小要适当从统计学原理上说,样本是越大越好,但考虑到经济、实用,样本数量也不能无限扩大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人,需100%的样本;总体数目大,一般来说,样本最好应有 30‾100人;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 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

      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时间性,地域性选择较为新近的常模◆取样的方法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种原理:每个个案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具体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2 、系统抽样;3、分组抽样;4、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的关键是计算组距K;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也无等级结构存在如果发现排列有某种内部循环规律存在,就不能如此进行了如军队,每8人一班,若抽取1/8的人为样本,那么抽取的全都是班长,这样的样本没有代表性,在此用系统抽样法是不合适的分组抽样指的是:有时总体数目较大无法编号,且群体具有多样性,这样可以先分组,再在组内随机取样分层抽样是将目标总体按照某种变量进行分成若干层次,从各个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最后把各个层次的被试组合成常模样本 分层抽样分为: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常模分数与常模 1.原始分数: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得到的测验分数叫原始分原始分本身没有多大意义2.导出分数: 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叫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测验量表分3.常模分数: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4. 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说的常模,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常模有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之分一般常模:测验手册上列出的常模 特殊常模:小团体建立的常模如郑州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常模◆常模的类型:一发展常模;二百分位常模;三标准分常模;四智商及其意义1、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顺序量表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2 、心理年龄(mental age)(智力年龄) 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即1908年量表计算: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每年龄6题,每题代表2月智龄某儿童6岁题全过,7岁题做了4,8岁题作了3,9岁题做了2题智龄=6岁+4×2月+3×2月+2×2月=6岁+18个月=7岁6个月思考:某人7岁全做对,8岁做5题,9岁做4题,10岁做2题, 智龄=8岁10个月3.年级当量(grade equivalents) 即年级常模,用年级代替年龄,指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 年级常模的单位通常为10个月间隔如5年级的分布为5-0 到5-9, 5.0(或5‾0)表示5年级学期开始的平均成绩,5.5 (5‾5)表示5年级学年中间的平均成绩◆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十分位数 。

      1、百分等级(percentile rank)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某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就是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百分等级指示个体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越低 计算(1)未分组分数资料的百分等级计算公式为:PR=100-()R是原始分数排列顺序数,N是指总人数(样本的总人数)例如小东在30名同学中的语文成绩是80分,排名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为:PR=100-()=85百分等级为85,即指在100名被试中语文成绩低于小东的80分的有85人2、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实际中,原始分百分等级,这样双向编制的原始分与百分等级的对照表,就是百分位常模3、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都是百分位数的两个变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