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展示空间设计中审美通感的应用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456928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3.8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展示空间设计中审美通感的应用研究    惠馨摘 要:展示空间是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场所,它所包含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各类会展等空间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地和信息交流场所展示空间不能仅把满足基础展示、储藏等功能作为空间的重点,随着空间功能日益丰富,应更注重大众观展体验本文将“审美通感”这一理论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审美通感与多种学科的交叉关系,分析审美通感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审美通感在目前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方式,依据多角度分析展示空间设计方法,具体分析审美通感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明确了审美通感应用对展示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审美通感;展示空间设计;观展体验一、审美通感的概念以及其与多学科的关联(一)什么是审美通感审美通感又称“感觉挪移”,是指把不同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即五感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通感与心理学中的“联觉”相似,是人们审美中创造性的发挥,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二)审美通感与多学科的关联性关于审美通感在文学中的应用,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比如“字正腔圆”这个四字成语是描写字音,但通过其描述我们感到声音似乎有了形状,即听觉和视觉的互通。

      以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为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节目纪念册设计作品为例,如图1设计这个纪念册的灵感来源于冬日积雪后的脚印,他特地用压凹和烫透的技法,使得文字部分凹陷下去,形成了踏雪的感觉,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冰雪”世界视觉和触觉的双重联合,使设计更加深入人心二、展示空间设计中审美通感的应用概述(一)展示空间概述展示空间作为传达空间,承担信息的传播功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承载社会活动,从而实现某一主题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展示空间设计需要设计师站在大众的角度展厅是为大众服务的,使观者通过观展获取信息、得到精神满足是展厅的意义所在目前,展示空间有各种主题类项目,由此形成的展览空间独具特色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展示空间可以记录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像一个时光容器,展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大众心理的角度看,人们可以通过观看展览获取所需信息,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二)展示空间设计中审美通感的特征随着时代进步,大众从以前的被动接受信息到现在主动获取信息,受众群体对展示行业的推动是有很大作用的为了更好地换位思考,获取大众观展的态度,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以线上的形式进行作答,共有268人参与,下面是具体内容和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问题1:在观展时,什么样的展示形式更吸引你?[单选题]如图3所示,在现代展览行业的发展中,展览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图文的静态展示形式,更多的观众希望展厅中加入多媒体影像展示甚至是互动展示调查问卷问题2:在观展时,你更关注什么?[多选题]如图4所示,大众在观展过程中,除了关注展览的具体内容,较多人群选择关注展厅的整体环境氛围数据表明,展览娱乐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观展活动中,大众更关注体验感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各种各样,能走进展厅去观看展览的人们,不光想要获取部分信息,更希望从中得到片刻宁静和精神升华三、审美通感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设计表达应用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地新建或扩建博物馆、美术馆等,各类博物馆的建设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大众的文化自信当代博物馆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与管理者更多新的需求,提倡空间功能的复合化和“让文物活起来”要增强观众在博物馆空间中的体验感,让博物馆不仅是教育基地、研究中心,更是人们聚会休闲的好场所展示空间设计应注重通感的作用,需要引入更多的新媒体技术,增强大众观展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就目前展陈形式来看,展示空间设计手法越来越多样展陈已不仅仅利用单纯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表达美感、传递信息,而是更加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以及空间整体氛围的营造,从而提升大众观感体验。

      以如下三类展示空间展开分析一)主题性纪念馆——以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设计时代背景为二战之后,目的是记录与展示犹太人在德国前后共约两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建筑整体呈现深灰色,有多处形态各异的开窗,呈现一种不规则的形式从平面上看,建筑整体呈现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赋予了生命力,表达出一种曲折的痛苦从室内空间上看,空间宽度极其狭窄,犹如迷宫一般,设计者通过曲折的通道沉重的灰色调和局部打光渲染氛围,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装置艺术展区“落叶”,用厚3厘米的钢做了10000个眼睛和嘴都打开的面孔,铺满整个地面,并且允许访客踏过通过触觉介入并且与视觉通感结合,观者更能直接代入到屠杀犹太人那段历史二)寺庙遗址——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为例在我们常规的认知里,寺庙遗址在我们脑中可能会出现“古旧”、传统等印象,但当我走进南京大报恩寺博物馆时,它却给我很强的新鲜感它突破以往传统遗址类博物馆展陈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图文展示结合的方式,进行展陈设计如图7是大报恩寺博物馆内部展厅部分,空间多处利用佛教元素,像莲花灯、树等元素,镜面不锈钢和镜子的结合,使得空间无限放大,让人在视觉上得到雅的体验在这类空间里还伴随有音乐,局部还有可互动设备,观众进入空间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被同时激活。

      这种多感官展陈方式让人深陷其中,久久驻足三)新媒体互动展览——以teamlab展览为例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个展览中展示的作品之间没有界线,时而混合,时而相互影响观众通过身体的感知去理解、去体验,在这类沉浸式体验展厅中,观者的五感都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图9 teamlab 展览现场(来自teamlab官方网站)经过对以上三类空间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以通感为切入点,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结 论人类生来就拥有的感觉接收器,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展示设计的研究重点应是设计师如何把自身对事物的感觉转化成设计语言,表达给大众,从而让大众对设计产生情感共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展厅中的沉浸式体验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和以往展览形式不同的是,这类展厅更能充分调动大众通感,将成为未来展览空间设计发展的趋势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ference[1] [日]原研哉著,纪江红译.设计中的设计(全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文艺.产品X通感:产品设计中的通感艺术[M].吉林美术出版社,2017.[3] 蔡涛.传达空间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4] 钱钟书.通感[J].文学评论,1962(01).[5] 吴百衡,李一晖.现代建筑中的通感艺术.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04).[6] 王万婷.基于通感研究的展示空间体验性设计.南京理工大学,2017.[7] 吴恺峰.浅析建筑与音乐的历史相通性以及審美通感.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百花2021年8期百花的其它文章客家传统民俗艺术声响中的人文维度 □党在我心中《寻梦统万城》以字寻腔,以情动人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