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课件.ppt
29页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2明确意志行动的环节;3理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思考与练习意志的概念 、意志品质意志发生的标志与阶段1.掌握以下概念:意志、意志行动、坚持性、手眼协调、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2.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怎样?3.心理冲突有那些类型?4.什么是优良的意志品质?5.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有什么特点?6.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品质?一、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一、什么是意志第一节第二节二、意志与认识与情感的关系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第一节 意志的概念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例 如1.明确的目的2.意志调节行动3.克服困难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的欲望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1.明确的目的“不能象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不能混一天算一天”,这样三年的收获和长进不大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事先要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2.意志调节行动 可以发动动作也可以制止动作 符合预定目的的活动得到激励和推动,而不符合预定目的的活动则受到抑制和阻止周末的安排”3.克服困难需要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外部: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舆论的错误导向,没有相应的氛围,缺少应有的条件或工具等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属于外部困难;内部: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受别的动机或目的的诱惑和干扰,缺乏决心、勇气和信心等主观上的不利因素,属于内部困难 成就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情)都不容易 “喜欢做事的人”-想到的是做事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条件成就事情 “不喜欢做事情的人”-总是想到困难,不停的为自己不做事或放弃寻找借口和开脱的理由 二、意志与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意志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过程伴随着意志过程的始终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以阻碍干扰意志行为一)意志与认识过程(二)意志与情绪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12345678(一)意志行动中的态度、兴趣(二)意志行动中的需要(三)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四)意志行动中的抱负水平(五)动机斗争或心理冲突(六)意志行动中的选择与决策(七)意志行动的实现(八)意志行动中的意志品质(一)意志行动中的态度、兴趣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认知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认识”和“情感”有时一致,有时候不一致不一致会带来痛苦人、事“没有大的缺点和过错”感情上却不喜欢态度的形成为行为作好了准备对事物是接受和排斥 也是态度的范畴,也是认识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积极肯定的态度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对客观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间接兴趣:对某种客观事物所带来的结果二)意志行动中的需要需要是由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的状态列 表(三)意志行动中的动机 动机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考察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时,就必须要了解其动机,才能对行为做出判断 如“学习” 的动机 需要和动机是紧密联系的,想实现的需要称为愿望愿望如果不付诸行动就不能成为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四)意志行动中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个人在做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期望” 抱负水平来自于自我评价,和过去在目标追求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有关 抱负水平制约着一个人的意志行为高者有信心和毅力,能克服困难低者不自觉缺乏毅力和恒心争乎其上,得乎其中;争乎其中得乎其下;争乎其下,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的设定,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
否则都会制约自己的发展个人的抱负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个人的性格特征2.个人的成败经验3.团体的成败经验 有些人在生活中表现出争强好胜,不甘人后,有恒心、坚韧不拔、有自信心的性格特征,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一般抱负水平较高; 而有些人则表现优柔寡断、半途而废、缺乏坚持性、缺乏自信心的性格特征,有这样的性格特征的人抱负水平一般就会更低 个人的成功经验一般能提高以后的抱负水平,而失败的经验则一般会降低以后的抱负水平人们的抱负水平还受团体的成败经验的影响当个人从事他未曾做过的工作时,确定自己的抱负水平往往以他人或团体的成败经验为定位点五)动机斗争或心理冲突从内容上看从形式上看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分为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 1原则性冲突 原则性冲突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盾的动机冲突例如,考试舞弊、迷恋上网逃学2非原则性冲突非原则性冲突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盾的动机冲突例如,星期天是呆在家里,还是去同学家玩呢?如果呆在家里,是看电视还是玩游戏机呢?如果去同学家,穿红衣服还是穿绿衣服呢?这种只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的冲突就属于非原则性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分为: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1. 双趋冲突1. 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达到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只能二者择其一的目标时的心理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逃避,但又不能同时逃避,只能二者择其一的目标时的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例如,小朋友生病了,他即害怕打针,也讨厌吃药,可是为了治好病,非打针或者吃药不可这时候,小朋友面临的就是双避冲突例如,一个学生既不愿意做令人头疼的作业,又怕被父母责骂和教师批评这时学生可能采取逃学、假装忘记等消极行为来摆脱这种内心冲突 个人面临着一个同时具有吸引人和令人排斥的力量的目标时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例如,女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又怕会长胖冬天,女孩子想穿裙子又担心受冻感冒,不知道要温度还是要风度 个人面临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具有吸引人和令人排斥的力量时的心理冲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例如,一个人想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新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人和优厚的福利条件,只是工作性质和人际关系不大容易适应。
如果继续留在原单位,有习惯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也较好,但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些这种对利弊得失所进行的考虑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 (六)意志行动中的选择与决策1.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正确的目的2.选择达到目的的行为和方式3.做出实现意志行动的决定意志行动中的选择和个体的决策有关所谓决策,就是为了优化地达到目标而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七)意志行动的实现 决定作出后,拿出行动去实现,是意志行动的关键否则只能是主观的愿望和空中楼阁 在实现所作的决定时,经常会遇到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必须要克服干扰,排除困难实现目标 “年轻人有很多的理想,成人在生活的磨砺下逐渐失去了理想成熟后,依然有理想和目标,实现的时间定得更长,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估计更充分 (八)意志行动的实现人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 人们的意志品质是衡量个体意志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存在着巨大的个别差异 2.坚韧性3.果断性4.自制力1.独立性1. 独立性2.坚韧性3.果断性4.自制力与独立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受暗示性指盲目地受他人的暗示,屈从别人的影响,对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加批评地接受 独断性就是盲目排斥他人的意见或劝告,一意孤行。
受暗示性和独断性都是对事件缺乏深刻认识的结果 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按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行动的品质它使人能够独立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不是靠外力的监督和管理 坚韧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与坚韧性相反的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即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决定,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碰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影响坚韧性的因素: 首先,是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自信心 最后,情感和动机的强度 人们对抱有强烈的热爱情感和追求愿望的目标不会轻易的放弃 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具有果断性的人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对行动的目的、达到目的的方法,行动的可能结果都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即使在面临复杂、剧烈的内心斗争时都能果断、机智地做出决策 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优柔寡断的人在各种动机之间,在不同的目的、手段之间摇摆不定,没有力量克服矛盾的思想和感情,患得患失,踌躇不前,迟迟作不出取舍 草率决定是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也不考虑后果,贸然抉择。
自制力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自制力强的人,善于控制、支配和约束自己,善于抑制不良的欲望和情绪的干扰,克制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排除外界的诱因和干扰,适时地制止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行为朝预定目标进行 缺乏自制力的人往往表现为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过不改等 与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任性:对自己的言、行、情绪不加约束,只顾眼前的痛快,而耽误了对生活的追求 怯懦:胆小怕事、畏缩不前 自制力的形成,主要与个体从小所受的约束有关将外界的约束转化为自我内在的约束从而形成自制力 父母管教严的孩子自制力强放纵的孩子任性1.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发生及其特点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意志一、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意志过程,往往表现为直接外露的意志行动,意志的内化程度很低它是在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志行动,只是意志的萌芽2.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芽3.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1.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发生及其特点无意运动有意运动 是没有意识到的被动运动是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吃奶”,“吃药”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是后天学会的初生的儿童除了一些本能的动作以外,动作是混乱的,手眼不协调,手是胡乱挥舞摆动。
两、三个月会用手去抚摸和拍物体,还不会抓握物体也会用一只手玩另一只手但多是无意的触摸动作 三、四个月时,仍然是偶然和无意的动作会被动的抓握到手的东西受无意的挥动,带动了手里的玩具手眼还是不协调,大脑还不能支配手,不能用手去抓眼睛看到的东西 四、五个月出现了手眼协调的动作动作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能够主动地用手准确有意地抓我眼前的物体放大回初生的儿童除了一些本能的动作以外,动作是混乱的,手眼不协调,手是胡乱挥舞摆动 两、三个月会用手去抚摸和拍物体,还不会抓握物体也会用一只手玩另一只手但多是无意的触摸动作 三、四个月时,仍然是偶然和无意的动作会被动的抓握到手的东西受无意的挥动,带动了手里的玩具手眼还是不协调,大脑还不能支配手,不能用手去抓眼睛看到的东西 四、五个月出现了手眼协调的动作动作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能够主动地用手准确有意地抓我眼前的物体2.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芽整个学前期,儿童的意志行动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 八个月后,动作的有意性发生很大的变化 “努力取物” 一岁以后,意志行动的特征更加明显通过“尝试错误”去排除前进中遇到的障碍拉单取物”,“从栅栏外取物” 3.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3.学前儿童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特点4.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2.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需要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需要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需要的规律: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社会需要逐渐发展和增强。
五岁后求知、求成、劳动需要出现六岁后对尊重、友情的需求增强 等级级层层次生理和物质质生活安全与保障交往与友爱爱游戏戏活动动求知活动动尊重与自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