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5页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问题与对策研究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对10所高职院校学生,就数学 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从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焦虑情绪和学习 习惯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影响数学 学习效率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提高高职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基础薄弱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策 一、研究背景 从近年来的高考招生信息中不难看出,招生人数和招生质量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高职院 校的招生数量随着我国高校的纷纷扩招,高中升学率大幅上升,对 本就萎缩的高中毕业生来说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这种大环境下高职 院校招生举步维艰,很多基础相对较好的生源被普通本科院校所招走, 把大批的中下等成绩的高中毕业生“挤"进职业院校导致了高职院 校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具体表现就是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作 为一个工具,不仅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促进学生文化素 养的提高,该课程一直处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高等数学也被各高 校设为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数学基础的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认 识水平、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样也会影响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开展。
高职教育过程 中的数学课在终身学习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 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就如何解决该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海南省10所高职院校部分 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解决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新方法 二、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新的问题 (一)数学学习动机不高 对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48. 3%的人表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课程考试,顺利地拿到毕业证; 16. 5%的的人是为将来专业课打下基础;24.1%的人为继续升学做准备; 还有11.1%的人表示没有什么主要动机,就是为学而学由此可以说 明,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数学动机不高,为应付课程考试而被动地学习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功能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 识 究其原因:第…,数学科目地位的转移,由高中阶段的主科过渡到大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导致高职学生重视程度下降,多数学 生认为高职数学没有必要开设而且也不重要,主要要学好自己的专业 课;第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规格不同于普通高校,更突出专业技能 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错误地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学习追求 实用,而致使作为理论课的数学学习情绪低迷。
(二)数学学习焦虑时有发生 对高职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2.2%的学生表示因为自己脑子笨,不适合学数学;39. 1%的学 生表示因为数学太难学,自己也没有信心学好;8.5%的学生表示因为 自己努力程度和刻苦程度不够;5. 9%的学生表示因为自己学习方法不 对;还有4.3%的学生表示因为老师教的不好由此可以说明,大部 分学生对数学成绩不佳不能正确认识其原因所在,错误认为是智力差、 能力差等不可控制的因素,这就导致其产生自卑感,且缺乏学好数学 的信心,对考试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 (三)数学学习兴趣低,产生厌学情绪 对数学学习兴趣及喜爱高数的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很喜欢的学生占10. 8%; 一般喜欢的占21.5%;不太 喜欢的占33. 3%;表示有厌恶感的占34.4%可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 占到67. 7%o就失去数学兴趣的原因进一步调查,得知,有47. 5%的 认为所用教材内容太难和太烦琐;21.4%的认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 与自身专业无关;23.9%的认为教师讲课枯燥乏味;还有7.2%的表示 为其他原因说明因教材的理论性太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教师教 学方法陈旧,与学生的专业相脱离,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失去了学习 高等数学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一方面不想学数学,另一方面乂不得 不学数学,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学生开始厌恶数学,逃避数学。
四)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对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有良好的作用,对课前预习及如何预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来不 进行课前预习的仅占1.8%,自觉预习的占到25.4%,教师布置才预习 的有23. 2%,时有预习的有49. 6%o不难看出,高职学生课前预习较 为被动,教师布置和有时预习的共占72. 8%o学生主动预习的积极性 欠缺,仅有25. 4%,建议通过各种方法积极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对课堂效果和听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能认真听讲 的有40. 2%,有时认真听讲的有22. 3%,经常开小差的有25. 8%,还 有11.7%的学生表示不怎么听讲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上课较为认 真,但是我们也看到上课口寸开小差的和不怎么听课的占到37. 5%,直 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建议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 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对上课做笔记和课后复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能主动做笔记的占52. 3%,把教 师要求的记下来占17. 8%,还有29. 9%的学生表示只听课,不做笔记 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是有主动性的,部分同学按教师的要 求记笔记,但应该引起我们注意是有29. 9的学生只听讲,不去做笔 记,甚至上课不带教材和纸笔,严重影响了课后复习甚至知识的归纳 和积累。
进一步对课后复习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课后能认真复 习的占20. 3%,偶尔复习的占51.2%,从不复习的占28. 5%o从不复 习的学生占比较高,积极引导和教育这部分学生,并进行指导和教育, 让其正确认识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对如 何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时,调查结果显示:能独立思考的学生 占20. 1%,咨询老师和同学的占55. 2%,任凭问题积压的有17.2%, 还有7. 5%的学生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可以看出近存在数学学 习障碍的学生相对较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要正确引导他们尽快克 服学习困难 三、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方法 (一)激发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了解数学在整个学科或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数学不仅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且是 一种知识、一种素养,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其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动 机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举例要贴近工农业生产、科研、生活等 领域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是抽象得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周围处处是数学。
最后,让学校体验成 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习目的,做到 有的放矢,并适当放慢速度等方式,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 步使学生在进步与成功的体验中树立“我能行”“数学越学越有劲"的念头,使学生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指导高职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发现自身的弱点,使听课更有针对性,达到最佳听课 效果要求学生划重点,找难点,寻疑点,寻找新旧内容的联系布 置能体现知识点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激发学生预习热 情 其次,积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做 笔记,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把以往学生易犯错的地方进行详 细的讲解,也会根据大纲要求补充一些针对性强的例子,一些易于记 忆、方便的解题方法大学的教学特点是集中学习,一•般一次课要上 两三个小时,光凭上课时间消化所有知识儿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记 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看教材,这样既花时间,乂难得要领,效 果不佳 第三,课堂加强、课后多做练习对于学生来说, 听课只是从教师那里接受了知识,如果不经过消化吸收就永远不是自 己的东西,而练习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课堂练习 有利于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对教师来说有利于了解学生对所学内 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做到有的放矢,随时调节教学进度 第四,加强复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复习 要抓重点、难点,抓知识点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一方面 针对性复习初等数学内容,为高数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及时复习 新内容、新知识最后,学会归纳和总结把知识系统化、程序化就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 常规思路,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更新教学观念,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科学的内容体系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差,所以必须根据数学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研 究,了解后继课、专业课对数学基础的需要程度,了解学生在将来的 工作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需求,对与后继课、专业课相关的内容予以 保留甚至加强,对后继课、专业课用不上或使用较少的内容则降低要 求或进行删减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体现 专业针对性其次,降低理论深度,精简理论推导应根据职业教育 的特点降低理论深度,对于过分烦琐、抽象的理论推导证明要进行精 简精简的方法可以采用重视理论本质的通俗表述,达到削枝强干, 保障基本知识落实的目的。
最后,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四)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 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建立新课题,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比较它们 本质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教师可围绕着以上的一些内容进 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时,接受新知识,树立学习信心 其次,采用情境式教学从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结合学生 熟知的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产生使他们主动探究的内驱力 第三,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数学实验课上形象的描述,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种全新 的感觉,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 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最后,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 实际需要,将数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切割,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加以优 化处理和整合,形成必修、选修和提高三个教学层次 (五)实时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在考试内容上,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改革以往 单一的笔试方法,采用闭卷笔试、大作业、数学实验、平时课堂作业 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符合课程内容特点的考试方法,还可采用分阶段 考核的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考核方式,可以减少数学成绩不及格现象, 减轻期末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 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数学基础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明秋.对口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特征及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6. [2]李凌.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其对数学成绩的影响[D] .苏州大学,2007. [3]乐敏.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马芳.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浅析[J].大众科技,2010 (12). 作者简介:廖江南(1987-),男,安徽人,现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