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七品琴师”治县全靠音乐教化素材.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52574709
  • 上传时间:2024-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93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品琴师”治县,全靠音乐教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倡导勤政廉政的清官不胜枚举而有一位唐代鲁山县令元德秀,却是一个利用音乐教化,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社会的"音乐县令",虽然他职位不高,却独具特色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元德秀(695—754),字紫芝,祖居洛阳,是唐代大诗人元结的宗兄和老师元家世代廉洁,虽然元德秀的父亲曾任延州刺史,但临终时除了那张祖传古琴之外,竟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元德秀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慧,除满腹经纶、酷爱古琴之外,还千里迢迢,背着老娘赴京应试,贤孝闻于四方元德秀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举进士后,出任河南鲁山县令从此,这位精通音律的"七品琴师",便按照"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儒家经典理论,独辟蹊径,探索尝试提起古琴,人们便想起春秋时的"琴圣"俞伯牙,可叹这位"琴圣"的知音,只有钟子期一人钟子期亡故,俞伯牙只得摔琴谢知音而唐朝开元年间,在鲁山筑琴台抚琴与民同乐的鲁山县令元德秀,不仅把承载许多传统文化内涵的古琴艺术,由曲高和寡变为雅俗共赏,还把琴台当作体谅下情与"审音理政"的窗口就知音多少而论,奇特的"七品琴师"元德秀,才真正是华夏的"琴圣"。

      中国自古就有"乐在人和"之说,为什么老百姓尽皆元德秀的知音呢?据史书记载,元德秀终生以七弦为妻,不曾婚娶,平日所得俸禄,多用来扶老存孤,赈济穷困百姓元德秀在鲁山当了三年县令后,便抱琴乘车,退隐于陆浑(今嵩县境内)山村鲁山百姓见父母官空手而去,拥上来夾道相送,含泪话别元德秀通过质朴的音乐教化,把鲁山治理得山无盗贼,路不拾遗由于政通人和,百姓爱戴,纳皇粮时,不用衙役下乡催促,只要元德秀抱琴登台弹奏一曲《庆丰收》,全县百姓闻琴便奔走相告,争先恐后地缴纳皇粮故而这以仁德、诚信为核心的"琴台善政",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歌颂,如明代诗人姚裕,在《琴台》一诗中写道:"琴台百尺枕苍天,今日登临忆往年漫想紫芝为政暇,几多情思付丝弦"明代成化年间,鲁山教谕陈孜,在《琴台善政》一诗中,更画龙点睛地写道:"贤侯德政爱民深,百尺高台静抚琴一曲清风弦上调,满腔和气轸中吟伯牙昔日堪同操?单父当年不易心高山流水非独乐,至今追慕仰德音"仔细推敲"七品琴师"元德秀名垂青史的原因,除了他那叹为观止的音乐教化外,还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历史机遇因为元德秀在鲁山筑琴台与民同乐时,不仅盛唐音乐在"首创梨园"的风流天子唐玄宗大力倡导下,正处在空前辉煌的艺术顶峰,而且元德秀更有幸亲率民间歌手,参加了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举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地区性文艺调演"。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735),为恭贺边塞大捷,唐玄宗御驾亲临东都洛阳,诏令三百里内的刺史县令,率能歌善舞之伶人,俱赴东都五风楼前献艺,唐玄宗品赏过目之后,对优胜者嘉奖重赏四方刺史、县令接诏后,为了媚上邀功,不顾百姓死活,慌忙精选歌女,赶制车辆服装怀州刺史更独出心裁,不仅让数百名歌女,俱着绫罗锦绣,戴环佩珠翠,连拉车黄牛都披红挂彩,扮作犀象虎豹之状唯有元德秀,像"鸡立鹤群"一样亲携古琴,仅带民间歌女数人,巧借东都洛阳献艺,演唱元德秀反映民间疾苦、哀叹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的《于蒍》歌大概是唐玄宗听腻了歌功颂德之音,猛然换换口味,顿觉耳目清新,对鲁山所献村歌连声夸奖道:"妙哉!妙哉!真乃尧舜之风、圣贤之音哉!"并对身边的宰相说:"天下官吏,若都像怀州刺史一样挥金如土,百姓将难免涂炭之灾"乃重赏元德秀,并将怀州刺史削职为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