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崛起》学案 北师大版.doc
3页苏联的崛起编 号课 题课 型编写人审核人时 间002新授课一.教学目标: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的重大弊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的重大弊端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三.知识结构五年计划 1928年至1937年,苏联执行两个五年计划.成就: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世界 苏联成为一流的工业强国苏联的崛起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 ,标志着 制度在苏联建立,斯大林模式 也标志着 的建立特点: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 匮乏, 盛行; 经济上,排斥 ,用 来干预经济评价:利:使苏联跻身于 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 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弊: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 建设和 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四.探究交流一.材料一: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
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材料二: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基本体现了列宁的主张?斯大林主张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从当前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弊端?(2)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1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3)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何认识二.材料一 引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材料二:图片: (一)为何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插图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据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学习苏联人的哪些精神?(三)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类似的历史事件?(四)苏联(苏俄)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有何启示?五.训练反馈:(一)选择题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3.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 ( )A.轻工业 B.商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4.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 A.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B.苏联成立时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D.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六.教学反思:(一)(1)新经济政策(2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计划经济体制(1分);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2分)2)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国有企业改革(1分)。
3)经济体制的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二)一,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苏联人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拥有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等; 学习苏联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与勇气三,农业生产合作社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