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的几点设想.doc
4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的几点设想 [提要]我国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地方审计机关不能完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地方审计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审计的独立性,完善审计监督的有效机制,完善审计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审计机关抗干扰的机制,整合审计资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审计监督体制更加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要 [关键词]审计管理机制独立性审计范围经费保障法制建设 我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25年审计的成功实践,极其有力地证明了这种审计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这种体制的优势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审计工作的主旋律——即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这个大局,有利于在政府指导下开展审计工作,也有利于审计机关履行职责,这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作为审计人,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审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审计的影响力在经济生活中越来越深特别是近几年,刮起了“审计风暴”,但基层普遍认为“风暴”都是审计署的专利,基层审计机关总是微风习习而刮不起来,仔细想来这不是“审计风暴”的信号减弱了,而是与现行审计管理机制存有缺陷相关联: 首先,机制上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其独立性,委托者、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三者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地方审计机关作为同级政府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同时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的业务领导,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存在着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其实施的审计过程实质上已形成了政府委托审计,然后审计政府,最后审计结果向政府报告的局面,这无异于“自己审自己”,其实质就是政府的内部审计虽然《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责,不受其他任何机关和部门的干涉但目前地方审计机关仅仅是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其人员编制、经费来源、福利待遇等都依附于地方政府,尤其是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调动、奖惩都取决于地方政府,导致实施审计监督的主体与被审计监督的对象共处在一个利益主体之内,同时接受同一首长的领导这就使审计机关的同志常处于矛盾之中,审计机关对某些涉及地方政府利益的审计事项不得不采取“回避”、“让步”态度,在作出审计处理时,不得不考虑地方政府首长的“意向”,作出有利于地方利益的选择。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审计范围受到很大局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单位或行业为规范财政、财务管理纷纷对下属单位实行报账制或垂直管理如烟草、邮政、石油、盐业等经济垄断性行业;国税、地税、技术监督、国土、工商、药检等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系统均实行垂直管理;移动、联通、电信、银行等已经是上市企业,也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报账制,不属于基层审计机关监督范围同级的财政、公安、检察、法院是监督范围,但基层审计机关基本上是监督不了,形同虚设前几年,上级审计机关对垂直管理和报账制单位还采取授权审计的方式授权基层审计机关参与审计,最近授权审计的现象却越来越少上级审计机关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监督不过来,而基层审计机关又监督不了,有些垂直管理或报账制的行业或单位有的几年、十几年没有进行审计监督,这样就形成了审计监督的死角一方面是上级审计机关不愿授权审计,是不相信基层审计机关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基层审计机关受地方政府的节制,对一些授权审计出的一些触及地方利益的问题不敢如实上报,给予截留或掩盖,影响了基层审计机关的形象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审计项目要年初确定,报政府批准,进行审计时要搞审前调查并提前三天下达审计通知书。
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为的手法也是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秘,也就是经济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痕迹会越来越模糊,由于我们执行的审计程序跨度时间那么长,什么样的犯罪痕迹和猫腻都会被违法犯罪分子早已抹去,特别是在现有审计手段和设备的状况下,是很难再去发现违法犯罪的痕迹的因此建议审计部门应该采取像国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采取突袭的方法,那样违法犯罪分子就是有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也会因为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掩盖不了自己的尾巴而被发现 第三,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所必需的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但是由于审计经费保障仅仅列入《审计法》和地方有关审计行业的法规和制度,而没有列入《财政法》、《预算法》和其他有关财政部门的“本法”,因此对财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