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略论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价值实现.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684102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略论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价值实现 王力超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知识型实践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贡献着重要力量培养具有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中不断升华的文化精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所需要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创新求的精神理念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到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才能促进人才兴旺、教育繁荣,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基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发展性,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创新求变三层含义,代表着对高质量、高品质的追求而将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工匠底蕴有机结合并运用到人才培养中,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1 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及融合红色文化在我国有着特定的价值内涵,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批判、融合中外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鲜明政治性、时代性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具有巨大的能量,主要体现在对民族的文化、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意识形态等因素的聚集和辐射,对内产生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对外产生吸引力、亲和力、说服力,是当下中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力①工匠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体现在古代灿烂的物质文明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又被赋予新的内涵,指那些追求产品品质,不满足于现状并能够不断探索创新的价值取向,同时现代高职教育也特别强调学生能够主动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融入到实践中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与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相互贯通,一方面,红色文化为工匠精神赋予了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为红色文化注入了时代特质和时代属性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共同为高职院校培育新时代的工匠新人提供了新思路,大力弘扬红色工匠精神是当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方向2 当代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无论是从资金、师资等方面还是学科改革、制度建设、政策倾斜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招生规模和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实践人才,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2.1 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善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更应该加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未能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教学过程单一,“实践型”教学理念不够深入,未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缺乏长期的持续的培养过程,同时“红色工匠精神”尚未很好地融入教学实践中红色工匠精相对于传统工匠精神更具有民族的时代精神、附有民族奋斗史的红色烙印、使学生更有社会责任感,因此今后应该远离浮躁,注重思维能力体系建设,确保“红色工匠精神”能够植入到教育对象中2.2 创新创造能力有待提高在当今日新月異的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更突出创新创造能力,不满足于现状、永攀业界高峰现实中,多数高职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技能技术方面的培养,倾向于输送更多适合产业发展的熟练工,特别是一些“订单式”培养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未能拥有持久的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应该立足长远,把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作为核心目标3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新人培育路径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当代高职院校红色工匠精神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

      3.1 转变传统思维,树立“红色工匠”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侧重于对学生技艺的培养,忽略了红色精神文化的塑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把“红色工匠”精神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理念中,才能保证培养出符合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能保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涵养学生的“红色工匠品质”3.2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红色工匠”培养制度要加强顶层设计的力度,从教学课程、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完善“工匠”培养制度,确保制度的宗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立足长远,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依靠制度不断引导基础人才向高端人才迈进,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性作用3.3 整合社会资源,探索“红色工匠”教学模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主要依托自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但现在却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通过实施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一系列的途径,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学生的实践途径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创业沙龙”,邀请企业高级蓝领走进校园,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悟本文系天津市一般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探析”(编号:ⅩⅦ4021)。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