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货币金融学说.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3346906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学习内容提示(五)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与特点与其他经济学派相比,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理论缤纷繁杂概括地看,他们在吸纳并融合各学派理论之长、有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原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一种有微观理论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最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的共同点在于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他们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的经常波动;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波动的非均衡性质,特别是承认产品市场中的普遍生产过剩,承认劳动市场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认为名义总需求的冲击可以造成非均衡的产量和就业量的波动;经济体系本身的不完全性(而非经济主体的预期错误)是名义总需求的冲击产生实际效应的原因;主张应由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以弥补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他们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相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刚性,并试图对这种粘性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说明非自愿失业、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从微观角度入手阐明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他们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研究了经济中存在的实际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昂贵性、调整的成本因素等,从而说明了企业的最优定价行为及其宏观经济含义证明在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引导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主体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利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境界,恰恰相反,“看不见的手”导致了“协调失败”(),出现了长期的市场非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第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他们以需求冲击为假定,着重论证了企业为什么总是拒绝及时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调整价格和工资,这种微观行为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又如何导致总产出和就业的变动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这种市场机制的失效问题,由于货币的非中性,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是有效的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特点新凯恩斯学派在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取向上与其他凯恩斯主义学派并无差异,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力图为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补充微观理论基础他们除了运用大量模型论证工资、价格具有粘性外,又从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两方面论证了市场机制的失灵,阐明了货币的非中性,从而在有微观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坚持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思想。

      他们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价格在遭受到总供求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济均衡的恢复不能等待或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因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痛苦过程,因此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总供求,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在坚持国家干预的政策取向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经济政策主张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温和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赞成新古典综合派的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但更倾向于一种较为温和的表述方法,即:没有紧缩政策,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没有扩张政策,失业会更加严重2、适度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运用大量模型论证工资、价格粘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失灵为消除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政府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抑制工资、价格的粘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从而稳定经济,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强调微观经济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在政策操作上,他们针对新古典综合派倡导的“微调”()政策,设计出粗调政策,以抵消或避免宏观水平波动的问题3原则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许多公式化的经济对策,但极少把这些对策具体化,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经济政策主张。

      这些政策建议的相对原则化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弹性较大,可以灵活运用;但却不便于政策执行者实际运作在经济政策主张方面,新凯恩斯学派在财政政策上基本遵循原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无根本创新之处而在价格政策、人力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他们的政策主张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价格政策上,新凯恩斯学派在论证价格粘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价格政策建议: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较有弹性,以恢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由于新凯恩斯主义对价格粘性有多种解释因此提出对策的角度也有差异在人力政策上,新凯恩斯学派比较强调人力政策三.工资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1、工资粘性新凯恩斯学派认为,工资是由雇佣合同规定的,在协商合同时,劳动者根据他预期的价格水平来决定他要求的工资的高低,如果劳资双方同意某一水平的工资,合同便被签订下来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必须按照根据他预期的价格水平而计算出来的工资提供劳动,即使在此期间实际的价格水平有所变动,劳资双方也必须遵守合同中规定的工资水平基于这样的事实,新凯恩斯学派提出了两个工资具有粘性的主要原因,即合同的长期性与合同的交错签订1)合同的长期性合同总是具有期限的,而这种期限通常都不是短暂的,因为过于短暂的合同会增加劳资双方的谈判成本和调整成本。

      经调查研究发现,在美国占有决定性的重要行业中,劳动合同的期限往往为三年,即货币工资在三年内不能改变,这样,由于合同具有期限,而且期限往往较长,所以工资的调整总是缓慢的,这便使工资具有了粘性2)合同的交错签订一个社会经济中所有的劳动合同不可能是在同一时间签订的,也不可能同时达到终止期,因此,各种长期合同都是交错签订的,从而工资的调整也是交错进行的这种合同的交错签订使得工资的调整不可能非常及时,这也是工资具有粘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在对合同的长期性和交错签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他们还深入到劳动市场领域,从另外的视角研究了工资粘性的原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是效率工资论和集体谈判理论效率工资论认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依赖于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越高,从而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因此,企业为了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愿意向工人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而不愿轻易降低工资,从而使工资具有了粘性工会和集体谈判理论认为,现实社会中工会在劳动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加入工会的工人们的工资主要不是由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决定的,而是由工会领导人与雇主之间的集体谈判决定的,最终的谈判结果往往是一种妥协的协议,通常情况下是把工资提高到均衡工资水平之上,雇主根据这种工资水平决定雇用多少工人。

      一般地,由工会参与确定的工资并不随着经济状态的变化而立即变化,这样就会使工资具有粘性2、工资粘性下的货币非中性新凯恩斯学派认为,当工资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使物价总水平上升时,由于工资具有粘性,可以相对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当工人实际工资降低时,降低了产品成本中的工资成本,单位工资的产出就会增加,企业利润也相应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后,就会扩大产量以谋取更大的利润,这就会雇用更多的工人,促使就业率上升相反,当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使物价总水平下降时,由于工资具有粘性,使工人的实际工资相对提高当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时,单位工资产出就会减少,这增加了产品成本中的工资成本,企业利润减少甚至有发生亏损的可能此时,企业会缩减产量以免发生更大的损失,从而使失业率上升可见,只要存在工资的粘性,货币量变动后,产量、就业量等实际变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动,货币就是非中性的四.价格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1、价格粘性新凯恩斯学派对价格粘性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说明,这些理论都以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因为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不能单独决定价格要分析企业如何决定价格,自然就要假设这些企业至少对自身产品的价格有某种垄断或控制能力。

      1)菜单成本说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在年月发表了《小的菜单成本和大的经济周期:垄断的宏观经济模型》一文,在此文中曼昆认为,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曼昆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并将其定义为是“调整价格的成本”菜单成本包括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两部分,实际成本是指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并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的成本、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为新价格作广告等所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另一类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如价格变动的次数过于频繁,会使顾客感到麻烦和不快,有可能减少对此种商品的需求而造成损失,甚至包括处理顾客怨言的成本,这些虽然不是企业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企业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企业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否则,企业将保持价格不变由于有菜单成本的存在,使企业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价格存在着粘性交错价格调整论鲍尔()和塞何替()年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提出了交错价格调整论该理论认为,与工资交错调整一样,经济中的价格调整也是交错进行的。

      因为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若所有企业同时确定和调整价格就失去了增加信息的一个机会;如果某些企业在其他企业确定价格之后再调整自己的价格,它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其他企业稍早一点的价格决定而获得关于需求状况及其变化的更多信息,从而提高它们对当前总需求和局部需求——对某企业特定产品的需求及同行业或同地区中其他企业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更多了解,提高需求估计的准确性在这种信息有所增加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价格,就能够更加准确地使之接近真正的最优价格因此,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垄断竞争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造成价格的交错调整企业的这种近似理性的价格决策行为使价格总水平具有了粘性投入产出关联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发展,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日益紧密和复杂,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都不可能单独进行从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看,直接或间接影响单个企业生产的企业很多,成百上千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某个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某一企业一般仅知道直接供给生产要素的企业的价格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单个企业要想预测需求变化对各类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成本的影响,必须计算数以千计的需求价格弹性,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企业最佳的行事方式是根据有直接要素供给关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调整价格需求的变化对单个产品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链之间的传递十分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总需求发生变动,单个企业在没有得到直接供应商价格变动通知之前,宁可保持自己的产品价格不变,以维持已经存在的相对价格比例当所有企业都采取这种价格行为时,众多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就会出现成本的粘性,进而导致价格的粘性2、价格粘性下的货币非中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当价格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使总需求减少,此时,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价格变动调节需求的作用无从发挥,市场上出现过剩产品,市场不能出清当市场不能出清时,产品大量积压,最终迫使企业削减产量,以适应需求的变动,产量的削减伴随着对劳动需求的减少,失业增加相反,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使总需求增加由于价格具有粘性,市场上出现了产品的供不应求,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此时,只要市场上还有闲置的资源,企业就会扩大生产,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使产量、就业量同时增加可见,货币量变动后,企业不改变价格而变动产量,导致经济的大幅波动,货币是非中性的,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总之,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在为原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经济基础的同时,坚持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