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乐作品鉴赏2.ppt
46页音乐鉴赏 器乐鉴赏 二 音乐欣赏 一 中国的音乐元素 乐器 声乐 戏曲等欣赏二 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乐器演奏 歌剧欣赏等三 中国与西方音乐的对比与鉴赏 中国民族乐器篇 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 按其不同的制造材料分类 金 石 土 木 革 丝 匏 竹等八种 史称为 八音 按照演奏方法分为 吹 拉 弹 打 四大类 吹管乐器 笛子 箫 管子 唢呐 笙等拉弦乐器 高胡 二胡 中胡 京胡 板胡 坠胡等弹弦乐器 古琴 古筝 琵琶 扬琴 三弦 阮等打击乐器 鼓 锣 板 钹 梆子 木鱼等 唢呐 唢呐的音色明亮 音量大 管身木制 呈圆锥形 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 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 称作碗 所以俗称喇叭 唢呐发音高亢 嘹亮 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 秧歌会 鼓乐班和地方曲艺 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经过不断发展 丰富了演奏技巧 提高了表现力 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 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 歌舞伴奏 基本结构 唢呐由哨 气牌 侵子 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 前七后一 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 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 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唢呐虽有八孔 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 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1993年 由著名管乐演奏家郭雅志先生发明了唢呐 活芯 装置 令传统唢呐奏出半音阶 十二音体系 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唢呐分类 唢呐多按筒音的音高 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 分为高音 中音 低音唢呐 凡筒音在 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 在 f f 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 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 如筒音为a1的唢呐 就叫D调高音唢呐 筒音为a的唢呐 则叫D调中音唢呐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 有大 有小 有粗犷 有柔和 种类甚多 琵琶 琵琶 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 音箱呈半梨形 上装四弦 原先是用丝线 现多用钢丝 钢绳 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 相 和 品 演奏时竖抱 左手按弦 右手五指弹奏 是可独奏 伴奏 重奏 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基本结构 琵琶是由 头 与 身 构成 头部包括弦槽 弦轴 山口等 身部包括相位 品位 音箱 覆手等部分 优质琵琶声音穿透力强 衰减小 传得远 琵琶由六个相 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 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 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 低音区音质淳厚 在白居易的 琵琶行 一诗中所描绘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打击乐器 民乐团 民乐团 是中国近代发展出的一种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 再学习西方交响乐团的编制而成立乐队类型 民国初年因民国政府提倡 亦称国乐团 在中国内地 又称为民乐团或民族乐团 在香港称为中乐团 在新加坡 又称为华乐团 亦有人认为更准确的名称是现代中华管弦乐团 英语 ModernChineseOrchestra 以显示和中国传统合奏的区别 一般而言 民乐团主要是指以60人上下编制的乐团 演奏大型合奏曲 又称作民族管弦乐曲 及大型协奏曲为主 但部份乐团中会同时设有丝竹乐团 以大约10 30人的较小型编制 来演奏传统丝竹乐或新作的小型合奏曲 民乐团演奏的大型合奏曲 在旋律上大多是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民歌 戏曲 器乐独奏 如古琴 筝 琵琶等 及丝竹曲 如广东音乐 江南丝竹 中的旋律 或依照中国音乐中常用的五声音阶为基础所新创的旋律 但在作曲方式上 则主要采用西方交响乐中的曲式 调性 配器法 合声 对位等作曲的原则 一般编制 拉弦乐器 高胡 约3 7人 二胡 约10 20人 中胡 约3 5人 大提琴 或用革胡 约6 10人 低音大提琴 或用倍革胡 2 3人 弹拨乐器 柳琴 约1 4人 琵琶 约4 6人 中阮 约4 6人 大阮 约4 6人 三弦 1人 少数曲目使用 通常由阮咸演奏员兼任 筝 一人 部分曲目使用 扬琴 1 2人 扬琴虽然在原理上是击弦乐器 但在声部的作用上与弹拨乐器相同 吹管乐器 梆笛 1 2人 曲笛 2 3人 新笛 2 3人 高音笙 2 3人 中音笙 1人 低音笙 1人 部分曲目使用 高音唢呐 2 3人 中音唢呐 1 2人 次中音唢呐 1 2人 低音唢呐 1人 唢呐在部分曲目中不使用 其中低音唢呐在少数曲目中使用 低音管 1 2人 部分曲目使用 打击乐器 共约3 10人 一人通常负责多项乐器 常用的乐器包括排鼓 中国大鼓 板鼓 堂鼓 定音鼓 小军鼓 大军鼓 小钹 大钹 西洋军钹 吊钹 小锣 大锣 风锣 泰来锣 云锣 木鱼 罄 梆子 铃鼓 三角铁 弹簧盒 风铃 沙球 木琴 钢片琴 管钟等 中国钢琴的历史 钢琴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 相当于晚浪漫主义时期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1949年前 中国钢琴曲创作数量很少 现代音乐流派非常多 1949年到1966年 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 民歌加和声 的思维模式 1966年到1978年 只有由 样板戏 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才能生存 直到80年代 中国钢琴创作的风格才真正开始走向多样化 1 西方的钢琴来到陌生的东方古国公元1601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朝见明朝皇帝 在他贡献的礼物中 有一件乐器 中国史书上称为 七十二弦琴 实际上就是钢琴的前身 古钢琴的一种 根据对它的形状和发音原理的记载 应当是古钢琴中的击弦古钢琴 有确切记载的钢琴 不是古钢琴的传入 是1842年 已经是肖邦的时代 中英签了 南京条约 后 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是个广大市场 一个钢琴商行运来大批钢琴到中国 但是 在当时社会条件下 实际并不存在他们想象的钢琴市场 这批钢琴后来也就下落不明了 钢琴真正在中国大地站住脚 取得社会性的地位 是在本世纪初的 学堂乐歌 运动当中实现的 学堂乐歌 是将某些日本 欧美歌曲的曲调 填上具有反封建思想 要求富国强兵内容歌词的歌曲 这些与传统音乐大有差别的新音调 新的音调 中国固有的乐器难以为它伴奏 于是钢琴 风琴参加进来 这说明一种乐器 一种艺术形式 只有当它符合某种社会性的需要时 才能在这个社会里存活下来 到了19世纪 20世纪之交 也就是欧洲浪漫音乐进入末期之时 上海 北京等地出现了教会学校 才开始有民间的钢琴教学活动 但仍然人数较少 影响力也不大 2 中国人的钢琴演奏才能 到了1919后 北京 上海相继成立了许多音乐社团 其中大都有钢琴教学 与此同时 在一些高等院校内也有了更系统 更正规的钢琴教学 如 北大音乐传习所 北京女高师音乐科 北京艺专音乐科 等 1927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中国的钢琴教育进入了更专业化的高水平时期 50年代 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钢琴家 钢琴教授与中国钢琴界往来频繁 对提高中国的钢琴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中国钢琴水平迅速提高 仅1951 1964年间 就有13名我国钢琴家在20次不同的国际比赛中获奖 其中包括傅聪 顾圣英 刘诗昆 殷承宗 李名强等人 而我国的钢琴教授丁善德 朱工一 周广仁 吴乐懿 李其芳等又都应聘担任过各种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 3 中国的钢琴曲 当今 中国人不仅能弹好钢琴 而且还能制造达到相当水平的钢琴 然而 钢琴来到中国的最重要的意义还不限于此 而是由此产生出来的中国的钢琴曲的创作 这段历史已有90年之久 1915年赵元任又写了一首 和平进行曲 这是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