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九章成年初期心理发展.ppt
30页青年期心理发展特点,第9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概述,成年初期,又称青年后期,是开始步入成年期的一个时期因此,可以说,成年初期是由青年期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 年龄范围:18、19岁到35岁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避免心理不适应及其他精神障碍,是成年初期主要的发展的任务 另外,恋爱、结婚及婚后适应也自然成为成年初期重要的发展课题成年初期的生理发展特点,身体发育成熟 身高体貌基本定型 各生理系统发育成熟 神经系统的复杂化完成,第一节 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一、成年初期的年龄规定 青年期以前的各个时期的年龄规定,一般是依据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来进行的青年时期以后的年龄规定,则应该在依据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的同时,参照青年的社会成熟来进行 在这里,我们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即成年初期的上限),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结束,也就是成年中期的开始年龄(即成年初期下限),由此便将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18、19岁到30岁—35岁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一)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 1. 第二诞生 2.由“疾风怒涛”到“相对平稳” 3.“边缘人”地位 4.人格的再构成 5.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6. 心理的延缓偿付期,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二)智力发展达到全盛时期 1.思维品质的发展 2.创造性思维发展达到高峰期 (三)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 (四)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五)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三、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课题。
在设定每一发展阶段的发展课题时,主要有以下依据:第一、身体的成熟;第二、社会文化的要求、期待和压力;第三、个人的价值、报负等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对身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因性成熟引起的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 第二、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父母走向独立 第三、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 第四、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适应三、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第五: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善自己 第六: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七: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社会实践 第八:选择职业及工作适应 第九:恋爱、结婚及婚烟适应 第十:成就感的获得与自我实现第二节 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一、成年初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 成年初期个体智力结构中的诸要素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仍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 在观察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及持久性的特点,既能把握对象或现象的全貌,又能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象或现象的某一方面,而且在实际观察中,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持久性进一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性也明显提高。
在记忆力方面,对于成年初期的个体来说,虽然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成年初期的前一阶段是人生中逻辑记忆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记忆容量也很大 在想象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想象中的合理成份以及创造性成份明显增加,克服了前几个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的想象的过于虚幻性,使想象更具实际功用在思维能力方面,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关于智力的发展问题,根据布鲁姆的研究认为,智力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但另一些研究认为,个体到成年初期才进入智力发展的顶峰年龄; 迈尔斯曾对个体不同智力成份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智力成份在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不一样的二、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二) 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第三节 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一、成年初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成年初期之后,这种对自我的关心日益强烈,并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造成青年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世界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急剧的身体成熟 第二,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 第三,认识能力的发展第三节 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二、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克服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儿童期这四个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即实现各个时期的发展课题之后,到青年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防止同一性混乱而进入成年初期之后,发展课题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第四节 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一、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般论 成年初期的青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稳固时期,也最为迫切、最为认真地关心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 成年初期是人和生观形成的时期人对人生的看法和认识,归根结底主要凝集在一个人的价值观上第四节 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二、影响成年初期价值观的形成的因素 1、生理、心理的发展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2、社会因素在价值观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社会文化、学校、家庭) 三、成年初期价值观的一般特点 1、自主性 2、阶段性 3、广泛性 4、从众性 5、新异性 6、短暂性 7、可塑性,四、我国现代青年价值观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当前青年价值观出现了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1、政治价值观 2、人生价值观 3、道德价值观 4、生活价值观 5、知识价值观 6、职业价值观 7、婚恋价值观 8、审美价值观,第五节 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及事业,(1)两小无猜期,,(2)异性疏远期,(3)异性向往期,(4)恋爱期,一、恋爱 (一)异性观的发展过程,西方爱情心理学理论,1、成人依恋理论(Hazan&Shaver,1987) 安全型、专注型、恐惧型、冷漠型 2、爱情风格理论(Lee,20世纪70年代) 浪漫式、游戏式、占有式、伴侣式、奉献式、现实式 3、爱情三元理论(Sternberg,1988) 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决定或承诺成分,(二)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爱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对待爱情和事业的关系上,大多数大学生赞同爱情应当服从事业,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把爱情摆在学习和工作之上是不适当的;,其次,表现在择偶的条件上。
关于理想配偶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有明确的择偶标准,而且主要标准是强调彼此之间的志同道合或情投意合 再次,表现在对待爱情道德的态度上,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主张对待爱情应当严肃、忠贞专一;认为在恋爱中越轨发生性关系是极不道德的行为极少数大学生甚至还认为婚前发生性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二)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三)影响结婚的外在因素,恋爱着的男女双方把感情推向高潮,恋爱状态以结婚告终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结婚未必就是恋爱的最终结果,因为实现结婚是一个还包括除当事者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复杂过程 首先是年龄的问题,尽管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婚年龄,但实际上结婚的年龄普遍高于婚姻法所规定的年龄三)影响结婚的外在因素,其次,希望结婚对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主流是健康的,表现为:第一,青年都将优良品德与高尚的人格作为选择结婚对象的第一标准;第二,青年都比较注意对方是否好学上进,是否有才华、有实干精神;第三,青年都强调相爱的双方性格志趣的相投和相互之间的真正理解;第四,青年都比较注意对方的外貌,特别是男子在择偶时外貌列为第二重要条件我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男性的人格特征,依次为“豪放大胆的”、“沉稳体贴的”、“成熟理性的”、“有领导风范的”、“大度幽默的” 和“上进勇敢的”等六个因素。
理想女性的人格特征依次为:“漂亮温柔的”、“善良亲和的”、“有爱心与体贴的”、“节俭文静的”、“独立心细的”、“能体谅人的”、“乐观开朗的”等七个因素 三)影响结婚的外在因素,再次,结婚存在的障碍由于经济问题及彼此的家庭及外人参与意见,使结婚问题及婚后生活复杂化了 克服了以上所列的各种结婚障碍,男女双方就会开始在各方面积极做好结婚准备,经过结婚登记、婚礼,使青年男女在法律上正式结为夫妻,同时也获得社会的认可二、婚姻与家庭,(一)婚后适应 首先是性生活的适应问题 其次是新的人际关系,包括夫妻间及同亲属间的关系的适应 再次是夫妻间经济收入的使用安排的适应 最后是子女的抚养教育的适应,(二)理想家庭应具备的条件,“同一屋檐下”生活 夫妇“力动均衡” 亲子“一线之隔” “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 “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的协调 相同的志向三、事业,(一)职业的选择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个体因素;社会需求、人才供给、社会文化、家庭因素等社会因素 大学生理想择业与现实择业的标准首先考虑个人能力发挥与收入三、事业,(二)职业适应 青年人在职业适应方面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职培训与接受继续教育等,以促进事业发展及成功。
思考题,1、成年初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及主要发展课题是什么? 2、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有哪些? 3、你认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谈谈如何帮助青年做好婚姻适应与职业适应 5、根据自我形成及恋爱、婚姻与事业的发展规律,谈谈如何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