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应用与教学创意:经典方法100例 史料引证法.doc
4页1资源应用与教学创意:经典方法资源应用与教学创意:经典方法 100 例例 史料引证法史料引证法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曾明确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 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剪伯赞也认为:“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历史诚然,中华民族是个重视历史、强调通过“鉴史”来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族,历朝历代都从未停止过对正史的编纂,浩如烟海的史书是我们民族重视史料的力证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从广义上看,它包括一切存储着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依据史料的价值,一般可分为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和非原始史料(第二手或第三手史料)在高中各科学习过程中应适时引用一些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可以谓史料引证法这种引证法相当于说明文当中的举例子,在各个学科学习中都可以广泛运用,而在历史学科更有其独特的魅力《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①第二单元第6 课这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源泉之一的古代罗马的法律发展沿革情况,进而分析其内容和深远影响。
但由于初中历史并未明确涉及相关内容,加上年代久远以及中西国情差异,学生们很难理解罗马法的发展变化及其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所产2生的深远影响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资源 385000 篇,其中教学设计 79300 条、说课案例 76500条、多媒体课件 88200 条和教学实例 77600 多个教师如何对这么多的教学资源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难题,而适当地截取一些史料片段则能有效地印证所学内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加深学生对罗马法内容及影响的理解我在一堂观摩课教学中,看到一位优秀教师恰如其分地引用了一些经典的史料片段,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真切地理解了罗马法的本质及其深远影响授课过程简单描述如下:师: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罗马法是如何体现这一意志的呢?请看两则史料师出示史料一:视频资料《角斗士》片断:奴隶作为角斗士在竞技场厮杀的场景师出示史料二:万民法适用范围是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生: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实质上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师:这种奴隶制的法律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西方人为什么还把罗马奉为向文明之源呢?请再看两则史料:3师出示史料:材料一:《拿破仑法典》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还规定了债法。
……美国《独立宣言》提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权宣言》也宣称“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发端于罗马;罗马律师制度是现在世界各国律师制度的初级形式;西方国家的某些司法原则,也起源于罗马法比如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以作为日后审案的参考;没有证据不能定罪等生: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源头师: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法律有某种传承关系,这说明了什么?生:人类文明薪火相传,不同的表现形态下有某些普遍性的原则以上教学片断下教师没有过多的解释和渲染,仅仅通过引用四则相关史料将原本艰涩的罗马法的本质及影响通俗地揭示了出来,教学效果明显,学科特色鲜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史料引证法”:一是教师要善于积累,通过专业书籍、网络、社会调查等途径尽可能地占有史料,并进行科学分类,准确把握其内涵,实时引证,建立与课本所学内容的内在4联系;二是要尽量选择多样性史料,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看待问题,客观地认识史料的能力;三是在处理证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些评价证据以及如何把证据放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检验的方法,尽量获得和史学家运用史料类似的方法,更好的把握学科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