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和无神论思想.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2054550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和无神论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甚为流行佛经的翻译和佛教思想的传播,都极为兴盛道教也由形成而发展同时,反佛教的斗争和无神论思想也都显示了一定的威力佛经的翻译和佛教思想的传播佛教虽在西汉末年已传入中国,但一直到东汉,人们对佛教的理解还是很有限,一般把佛教理解为类似黄老之学,都是主张清静无为的经过佛经的大量翻译,人们对佛教的理解才逐渐得到提高中国最早流传的佛经是《四十二章经》汤用彤认为:汉明求法事,因年代久远,书史缺失,难断其真相但东汉时,《四十二章经》之已出世,盖无可疑经中所言,与汉代流行之道术比较,在在与汉代道术相合此经为东汉社会中最流行之佛教经典,人们遂取经义与道术相附会,因而把佛教和黄老捏合一起佛教借黄老而传布汉末桓灵之世,佛教经典翻译渐多其中最有影响的译经人是安世高和支谶安世高,安息人支谶,月支人由于经典的翻译,佛教的教义才逐渐传入中国魏晋之际,玄学兴起佛教名僧多与玄学中名士相交往名僧多能清谈东晋以后,佛教教义才正式以宗教哲学的独立姿态出现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经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安世高等所翻译介绍的小乘禅学,一是支谶等所翻译介绍的大乘“般若”学般若空宗一派的学说接近玄学思想,合乎玄学家的口味,所以“般若”学在东晋得到广泛的传播。

      从东汉末年到刘宋初年,佛教经典最流行的是般若经  南北朝时期,佛教经典的翻译更多据唐智升的《开元释教寻》所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译经达一千六百二十一部  佛经的翻译,实际上就是佛教思想的介绍南北朝的佛教经典,把佛教思想大量的介绍过来,为隋唐时佛教思想的发扬和中国化准备好了条件,并打下基础有重要影响的高僧在佛经翻译和佛教思想介绍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僧有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等人  释道安,晋怀帝永嘉六年(312)生于常山扶柳十二岁出家,为人天资聪颖,记忆力超人他先师事佛图澄,随澄在邺后赵末年,北方大乱,道安在今河北、山西各地避乱传教晋哀帝兴宁三年(365),道安到襄阳苻坚克襄阳,道安随赴长安晋孝武帝太元十年,道安死,年七十四  道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组织翻译和整理佛教经典,宣传佛教和培养弟子,创立“本无”学派  道安一生有很多著作,为经作注,为经作序他的著作对阐明经义起重大作用僧佑在《出三藏记集·道安传》中说:“安..序致渊富,妙尽玄旨,条贯既叙,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大正藏》55 卷第108页)“经义克明,自安始也”,说明了道安在阐明经义方面的历史地位道安晚年住长安时期,组织并主持译经,共译出众经十部,一百八十七卷,一百多万字。

      他总结译经经验,提出“五失本,三不易”道安的总结,对以后的佛经翻译很有指导意义五失本,谓翻译佛经有五种情况使译文不能符合胡语佛经原本三不易,指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参看方立天《道安评传》,载《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1982 年版)  道安重视亲自讲经,宣扬佛法他一生收了很多弟子,并分派他的弟子到各地去传教著名高僧慧远,就是道安的高足  道安对佛教思想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在北方时,对禅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当时北方正盛行禅学他到南方后,又钻研般若学,当时南方盛行的是般若他还热心地翻译小乘一切有部经典道安对传入的佛教各派思想是兼容并包的在兼容并包中也有主次,般若思想是道安的主要思想道安关于般若的著述就有二十种  般若学的根本思想是“本无”后来虽分为多种学派,有所谓“六家七宗”之说,而道安则是本无宗嘉祥吉藏《中论疏·因缘品》叙道安本无说:“什师未至,长安本有三家义一者释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夫人之所滞,滞在末(原作未,依汤用彤说,应作末)有若宅(原作诧,依汤用彤,应作宅)心本无,则异想便息安公本无者,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此与《方等》经论,什、肇山门义,无异也吉藏这段话,叙述了道安的根本思想。

        道安的“本无”思想和何晏、王弼的玄学“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很接近东晋时期,玄学随世族过江,当时的执政大臣和士大夫大多是玄学中人或受玄学影响的人物道安和他们大都有交往或书翰问候东晋佛教的发展,主要在社会上层道安的本无和玄学的无为,正相合拍,更有助于佛教在南方的传播发扬  鸠摩罗什,天竺人,家世国相罗什生于龟兹,约当晋康帝之世(343—344)自西晋以来,龟兹即有佛教流行,为小乘学  罗什曾游沙勒、温宿,又归龟兹广诵大乘经论,洞其奥秘在西域各国,讲说佛法吕光破龟兹,获罗什,致之凉州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破后凉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姚兴迎罗什到长安,时已在公元402 年初当时长安佛教已甚盛自苻坚迎道安到长安后,主持译经,长安已是译经重镇罗什到长安,姚兴待以国师之礼罗什在长安住了十二年,弘始十五年(413)去世在他主持下,译经三百多卷  协助罗什译经的助手,都是当时的名家如道生、道融、昙影、僧叡、慧观、僧肇等,都是名僧他们对经义的领悟,常受到罗什的称道罗什主持下的译经,不仅文字是佳制,而理解精微,也非旧译所能及罗什对佛教思想的理解,造诣是很深的可惜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译经上,自己很少著述留下来。

      罗什对佛教思想理解的幽微,未能尽传于世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人,晋成帝咸和九年(334)生年二十一,随道安出家,时道安正在太行恒山立寺,传布佛教后随道安南投襄阳苻丕争襄阳,慧远别师东下,到庐山时桓伊为江州刺史,为慧远造东林寺慧远住东林寺三十多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8)或谓十三年卒,时年八十三或八十四  慧远天资聪颖,早年曾读儒书,博通六经,也接触过老庄后听了道安讲《般若经》,豁然而悟,说:“儒、道九流,皆糠粃耳晚年尝致书刘遗民,叙述由儒、道而入于佛说:“每寻畴昔,游心世典(儒学经典),以为当年之华苑也及见《老》、《庄》,便悟名教是应变之虚谈耳以今而观,则知沉冥之趣,岂得不以佛理为先?”(《广弘明集》卷二七上)  道安门下高僧很多,但他特别看重慧远,把传播佛法的希望寄托在慧远身上道安说:“使流东国,其在远乎?”(《高僧传·慧远传》)慧远在庐山三十多年,是他从事佛教活动最重要的时期他培养弟子,宣扬佛教,组织佛教经典的翻译,和全国名僧保持联系,并交结南朝朝中公卿,使庐江成为南方佛教中心  慧远传布佛教宣扬佛法,从两方面作了工作在人民群众中,他宣传因果报应和神不灭论宣传善恶有报,这是针对广大群众的愚昧迷信而提出来的。

      因果报应说,帮助佛教在下层人民群众中传布在佛教教义方面,慧远属于道安的本无派道安的本无思想,和玄学家以无为本思想是合拍的慧远早年曾研究过儒学,研究过老庄玄学他在庐山讲过儒家的经典他讲《丧服经》,也讲《诗经》他在讲《般若经》时,为了使听众容易听懂并接受,常引用《庄子》的话来作说明,使听众晓然慧远讲儒家经典,用玄学比附佛经,解释佛教教义,使得佛教在上层知识界得以广泛传布  概括地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数百年间,意识形态中的主导思想经过三变,由儒转入玄,又由玄转入佛儒是继承汉儒传统,玄是洛阳世族之学晋东渡后,玄学也随之东渡,北方仍以儒学为主佛学兴起在汉末魏晋,先藉玄学以传播;其后,讲究修练的禅学和因果报应之说在北方比较发展,讲究义理的般若学则仍借助玄学在南方较为发展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当西来的佛教在中国境内广为传播的时候,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由形成而走向发展一千多年来,佛教和道教一直是中国的两大宗教  道教和先秦的道家,都以“道”字为名,而道教还推崇老子为“太上老君”但两者实各不相干道家大师老子倡导“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宣扬“齐死生”,而道家却是向往长生不老的神仙,幻想肉体飞升  神仙长生不死的幻想,起源甚早。

      史书所记,可以上溯至战国时期《史记·封禅书》:“自成、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后来“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还至沙丘,崩汉武帝也是一个追求仙人想得不死之药的人他招致的方士李少君,对他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于是,武帝“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和秦皇、汉武以极富极贵而消除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反而增长了贪生怕死的困拢,这是帝王权贵追求神仙的思想根源,带有显著的阶级性他们追求神仙的手段,从沿海巡行以期偶然的际遇,发展到妄图通过提炼丹砂以创造难得的机会。

      李少君的丹砂黄金之术,可说是原始道教金丹派所宣传的主要内容,这些方士就是原始道教的道士  东汉晚年,在汉中有张修、张鲁宣扬的五斗米道,在青、徐等东方八州有张角宣扬的太平道太平道,以其流传的经典称作《太平清领书》而得名据《三国志·张鲁传》及裴注引《典略》,太平道,以巫师“持九节仗为符呪,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五斗米道的办法约略与太平道同,而有所增饰五斗米道设有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道大祭酒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对于有病的人家,要“家出五斗米以为常”,因而有五斗米道之称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近年我国的学者称之为“廉价的符水道教”,以与“高贵的金丹道教”相区别,是相当正确的符水道教的出现,使原始道教拥有大量的群众和宗教的组织形式,可说是道教的正式形成张角是黄巾大起义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他的太平道就是用作组织农民起义的工具后来,张角被杀害了,张鲁投降了曹操,但他们所创立的道教仍然继续流传。

        东晋初年,葛洪①著《抱朴子》,为长生求仙说出一番道理,他可以说是神仙道教的理论家他认为,玄是天地万物之本玄,又称作道,称作一,是非物质性的神秘的存在他提出,人要守一守一,可以突破肉体的局限,分身有术只要你想着要分身为三,三个人就出现了,辗转增益,“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同一个主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座位上与客人谈话,在门口迎客,还可以在水边垂钓守一,还可以突破生命的局限,长生不死,并且“位可以不术而自致,膳可以咀茹华璚,势可以总摄罗邦,威可以叱咤梁柱”,可以享受超人间的富贵这种“神仙思想,原是封建贵族想延长他的生前享受至生命的极限以外,甚至延长至永远的一种荒店的想望在乱离之际,封建贵族的生活被震撼着的时候,神仙思想更帮助他们追求超人间的永远幸福葛洪申论这种幸福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得到的,“无神仙之骨,亦不可得见此道也”,神仙也必须具备先天性的条件,这也同样是反映封建地主之贵族意识,他们在求仙的活动中也享有其特权守一的办法是服丹,这是求长生的要道《抱朴子·对俗》:“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抱朴子》内篇有二十篇,其中心旨趣就是讲长生之道,而《论仙》、《对俗》、《至理》、《塞难》、《辨问》等篇专论神仙必有,服食可信,《金丹》、《仙药》、《黄白》等篇则专言金丹的作用和制作。

      葛洪在书里既极言金丹的妙用,又极言炼丹的种种困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