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
18页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规划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摘要)为充分发挥义乌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示范引领全省商贸 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商贸服务业竞争制高点,根据省委、省 政府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部署,特编制《义乌商 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依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 〔2010〕45 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 〔2010〕74 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 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 (浙政办发明电 〔 2010〕39 号)、《浙 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 (浙发改地区 〔 2010〕260 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 〔2010〕1049 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 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 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规划范围: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国内物流中心、义 乌中国网商城、义乌综合保税区、义乌工业园区、佛堂产业区 等发展空间,其中,重点规划区面积 53.2 平方公里, “ 十二 五”开发建设区面积 21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 〜2015 年)2011 年至 2020 年,以 “十二五 ” 时期 为重点一、基础条件(一)发展背景1、全球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义乌是一座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的国际商贸城市,也 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与流通中心 2009 年外贸进出口额 达到 23.5 亿美元,经义乌市场直接出口的集装箱箱量达到 52万标箱,全年常驻义乌的国外采购经营户达到 1 万人以上,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2614 户当前,义乌正面临着全球 小商品采购需求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良好基 础,加快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既可为建设全球小 商品贸易中心拓展空间,又可为小商品市场链的上下游专 业市场优化布局与建设创造条件,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 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坚实基础2、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申报积极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 力关心和支持下, “ 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 ” 申 报工作正积极推进这将是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重大 突破,也将是义乌探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路径的难得机遇 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可为开展这一改革试点提供发 展平台,从而为义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坚 实基础。
3、浙江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实践亟需引领推进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浙江深入实施 “ 创业富民、创新强 省”总战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浙江省 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8~2012 年)》 指出,要切实转变发展 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包括现代商贸服务业在内的十大 服务行业我省作为市场大省,商贸服务业发达而义乌商 贸服务业发展更是走在 全省前列,商贸服务业发展特色鲜 明,有潜力、有条件担当引领浙江商贸服务业发展创新实践 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不仅是义乌夯实商贸服务业发 展基础、 创新发展优势,建设 “ 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的 需要,也是示范引领全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需要4、义乌国际商贸名城建设进程加快推进 义乌作为金华—义乌大都市区的重要一极,按照《中共 义乌市委关于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决定》(市委发〔 2008〕8 号)提出的 “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着力构建 ‘ 三中心两高 地'” 发展目标,相关建设正稳步推进建设义乌商贸服务 业集聚区,不仅可为国际商贸名城建设提供坚实平台,更可 为“ 三中心两高地 ”建设创造有利的空间布局条件,为城市 空间拓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发展条件1、产业发展基础扎实 一是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扎实。
现有市场经营面积达到 400余万平方米, 商位 6.2 万个 2009 年中国小商品城年交易额 达到 411.9 亿元,连续 19 年稳居全国批发市场成交额榜首; 二是小商品制造业有较强实力 2009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 972 亿元,已形成 20 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 先后被 授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中国制笔工贸基地、中国化妆品产 业基地、中国袜业名城和中国无缝内衣服装名城等十大称 号;三是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9 年义乌的公路货运线路 直达 300 多个大中城市,覆盖全国 90%以上的地级市;铁路 货运开通了义乌至东北、西南、西北等 7 个方向的铁路行包 专列,是浙江省政府确定的三个 “大通关 ”试点城市之一2、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 义乌市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网格化格局初步形成 铁路、 民航和杭金衢高速、甬金高速等区域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健 全,金义东南线、 37 省道、 03 省道等城际交通路网方便快 捷,五洲大道、阳光大道、商城大道、四海大道、稠佛路、 上佛路、环城路等市域路网构建形成了 “十分钟交通圈 ” 正在规划建设的杭长高铁、 03 省道改建工程将为义乌发展提 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输油管线工程 均已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所需要的供电、供水、污水 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备3、体制机制优势独特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制度创新始终走在全国县级市的前列不仅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而且 是最高人民法院试行县级市可管辖涉外民商案件、审理部分 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城市,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在义乌 先行开展了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国家部委许多工作在义乌先 行先试,商务部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公安部授权 义乌受理、审批、发放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海关总署在 义乌试行“旅游购物商品”和简化归类政策,并设立义乌 海关;国家口岸办在义乌临时开放全国县级市首个航空口 岸;国家质检总局在义乌设立检验检疫机构,试行市场采购 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扶 持政策;中国银监会支持国有商业银 行在义乌设立全国县级市首个二级分行义乌在这些体制机 制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都为集聚区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制度 环境同 时,也要看到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面临的 制约因素一是现有产业层次不高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业 态提升、结构调整、交易方式等亟待创新,金融商务服 务产品品种仍然较为局限,制造业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 高。
二是资源要素制约突出不仅建设用地指标现实制约较 大,而且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和科技要素制约更为突出三是产业集聚区内搬迁任务重集聚区空间大 多地处义乌郊区范围,农村人口居住密集,村庄搬迁难度和 压力较大,征迁安置任务较重二、总体战略(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 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推进国家国际贸 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 线,立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打造区域竞争制高点,紧紧 围绕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战略目标, 着力推进国际贸易升级,着力开展商贸流通创新,着力强化 先进制造研发,将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打造 成集产业、科技、人才为一体,现代产业集群与品质城市建设相和谐的 国内一流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具体建设推进中,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产业选择特色化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突出 发展商贸服务等比较优势产业,顺势发展关联性强的产业, 培育差异化特色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坚持产业组织集群化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 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鼓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 展,按照产业分区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 群化发展。
——坚持产业准入生态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注重环保与节能指标准入门槛的约束,体现经济、社 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坚持建设开发协调化统筹产业集聚区内各功能区 块间的体制机制,按照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集聚、开发集约 的要求,协调配置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强化分工协作、优势 互补和区块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坚持资源利用循环化强化资源集约利用,重点发 展资源消耗低、带动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约开发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二)战略定位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为:全球小商品贸易 中心核心区、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区、浙江 商贸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和金衢丽产业带小商品制造研发创 新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核心区紧紧依托现有小商品 贸易平台发展基础,拓展贸易功能空间,强化对全球小商品 贸易资源要素的承接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吸引更多国内外 优势资源要素,构建全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和境外小商品进 口、转口贸易的核心平台,打造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核心区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区发挥义乌国际商贸和国内营销品牌优势,以推进 “ 国家国际贸易综合 配套改革试点 ” 为契机,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制度创新,大胆 实践,建设国际先进展示交易平台,构筑便捷的国际贸易通 道,创新商贸监管服务体系,建成我国国际贸易改革政策试 验的重点区。
—— 浙江商贸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充分利用当前全省服 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 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对商贸服 务业发展需求为依托,创新商贸服务业发展业态,大力推进 商贸服务业发展,建成我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区—— 金衢丽产业带小商品制造研发创新区充分发挥义 乌商贸服务业发达的信息引领优势,以及小商品制造业的扎 实基础,加快培育具备国际品牌品质、以创新创意创造为支 撑的小商品制造研发产业,建成引领全市小商品制造产业转 型升级的研发创新区三)发展目标 立足于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现实基础,结合发展战略 要求,确定如下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1、近期目标(2011〜2015年)到 2015 年,产业集聚功能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显 著提高,管理体制效能显著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框架基本 形成――集聚区新增建成区面积 21平方公里,GDP年均增长15%以上,集聚区内集聚人口 25 万人左右;――市场总成交额突破 100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60 亿元,义乌国际商贸城外向度显著提高,商贸流通业态 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制造业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 到 800 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 200 亿元,新增工业用地 产出水平力争达到 65 亿元/ 平方公里以上。
2、远期目标(2015〜2020年)到 2020 年,力争建设成为产业高度集聚、空间布局合 理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国际商贸名城新城区―― 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核心区全面建成率先实现外 贸发展方式转变,为义乌成为 “买全球货、卖全球货 ” 的国 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扎实基础―― 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地位确立商品流通体 系健全完善,以电子商务和现货交易市场为一体的展示营销 平台走在世界前列,率先建立商品贸易、汇兑结算、人员流 动便利化的政策制度,示范引领全国流通体制创新和商贸服 务业发展—— 制造研发保障支撑功能健全小商品文化创意和制 造研发体系完善,建成国家级小商品研发中心、小商品质量 检测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小商品创造活力全面增强, 品牌影响力全面升级三、空间布局(一)布局要求1、突出核心功能切实围绕商贸服务业核心功能,合 理布局物流、金融、商务、生活、制造研发等功能区块2、强化功能联动充分利用贸工一体化产业链条衔接 各功能分区,按照功能协作要求联动发展,推进基础设施的 共建共享3、协调城市空间充分结合义乌市情,按照不同功能 区发展条件,有机衔接现有城区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