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ppt
44页2010 高考试题分析,,,,C4植物光合作用,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少数特殊状态 下的叶绿素a,H2O,e,H+,NADP+,ATP,NADPH,e,ADP+Pi,2C3,CO2,C5,(CH2O),,O2,光,,,(绝大部分),,,,,,,,,,,,电能,,,,吸收,转换,多种酶,,,(低浓度),(高浓度),区分C3植物和C4植物的实验,一、以结构为理论基础区分,实验:取两者叶片,沿叶脉方向横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观察叶片结构: 结果和结论: 1、维管束鞘细胞的不同: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相对要小,而且无叶绿体;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相对要大,而且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 2、叶肉细胞的不同:C3植物叶肉细胞分为两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C4植物部分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构成“花环型”实验1:同位素标记法利用两种植物固定CO2途径不同加以区分C3植物固定CO2只有C3途径,而C4植物固定CO2先是C4途径后是C3途径用14CO2为原料,分别让C3和C4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探测14C会依次出现在哪些物质当中,和在哪些结构中出现 结果和结论:C3植物先出现在C3 化合物当中,而后出现在有机物当中; C4植物则先出现在C4化合物当中,其次出现在C3化合物中,最后出现在有机物中。
二、以功能为理论基础区分,实验2:利用两种植物能得用的最低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加以区分因为同C3途径中有关的酶与CO2的亲和力相比,C4途径中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约高60倍,所以C4植物能利用更低浓度的CO2因此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情况下,两种植物的生长状况不同造就一个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同时培养C3和C4植物,观察两种植物的生长状况 结果和结论:C3植物生长状况不好,甚至出现死亡;C4植物则生长情况正常二、以功能为理论基础区分,实验3: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部位不同C3植物淀粉产生部位是叶肉细胞;C4植物产生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将两种植物置于暗处进行饥饿处理,消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置于光下适量时间;取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碘液进行染色,延叶脉方向横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分别观察两种叶片被染色的情况 结果结论: C3植物被染成蓝色部位是叶肉细胞;C4植物被染成蓝色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二、以功能为理论基础区分,(2010全国理综 )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 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 中可检测到14C B.从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 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 中可检测到14C的C4大量积累 D. 在C3植物叶肉细胞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 中可检测到14C,,,(2007全国理综)回答下列I、II小题: I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照光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 叶肉细胞 被染成 蓝色,被染色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 。
由此可知,玉米属于C4 植物,小麦属于 C3 植物 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出: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 C3和C4 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 2 种,即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2005)在光照下供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C3化合物与C4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高考生物测量理论与实践明确地提出考试目标: 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中明确提出生物学科能力要求其中在理解能力中指出: 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而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中指出: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而高考试题中相关生物学信息也常常以图、表形式出现居多自2002至2010八年间,全国出现的图表题多达十几个例图1示某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例图2示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
一、明确横轴、纵轴的含义二、分析曲线的趋势以及与横、纵轴的关系描述曲线(说明曲线):由横轴变量变化为起因,导致纵轴变量变化是结果因此在描述时由横轴作为起点,终结到纵轴的结果分析曲线:是在描述曲线的基础之上,加入中间环节原因三、分析关键点:起点、折点、交叉点、终点四、“定一论二”图中显示多个变量,把多变量转化为单变量,多因素转变为单因素,确定不分析的变量,实行“定一论二”的方法,即确定一个变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使问题简易化,更易解答课堂教学中的图形训练,文字描述可以体现信息的细节,而图形、表格展示可以让人把握整体,形成一个体系,一目了然二者可以优势互补不同的信息知识以适当的形式展现,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利用文字转图形,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理解和掌握在“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的文字描述微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理解知识细节,但很难掌握,若是以下图,徐徐画出,理顺过程之后,对整体也就有了掌握一、课堂教学中的图文表相互转换,相得益彰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图形来阐述课本中文字信息,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所迁移和升华 如: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变化可以以曲线图形式让学生表达:以受精卵发育到囊胚为横坐标,分别以胚胎的DNA量、细胞平均体积、细胞总体积、胚胎中的有机物量、核质质量比值为纵坐标,描绘相应曲线。
广东省考题,,,受精卵,囊胚,胚胎的DNA量,细胞平均体积,细胞总体积,胚胎中的有机物量,核质质量比值,消费级的摄入量:,各营养级的同化量:,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总输入量:,总输出量:,容易混淆的概念: 1、消费者的食物中的能量绝大部分被消费者同化,而不是只有10%20% 2、生产者的总光合作用量只有10%20%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而不是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F2结果分析,,对于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性状分离比的变式训练:,例: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双显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由F1自交得F2在以下情况下,判断F2的性状分离比?,1、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否则表现为白花9:7) 2、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否则表现为白花15:1),,对于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性状分离比的变式训练:,例: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双显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由F1自交得F2。
在以下情况下,判断F2的性状分离比?,3、A基因控制红花,但B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表达3:13) 4、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否则表现为白花,但B基因纯合致死1:1),,对于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性状分离比的变式训练:,例: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双显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由F1自交得F2在以下情况下,判断F2的性状分离比?,5、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表达,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表达,B基因则抑制色素表达12:3:1) 6、显性基因控制红花,且有累加作用,即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红色越深,无显性基因则为白花1:4:6:4:1),,对于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性状分离比的变式训练:,例: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双显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由F1自交得F2在以下情况下,判断F2的性状分离比?,“遗传”高考永远关注的焦点,纵观20032010近8年的全国高考理综考题,与“遗传”相关的试题连年出现,而且占据主观题的一半比重侧重面是结合实践来分析判断遗传现象和规律,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和表述能力。
对于高考来说,“遗传”相关知识是师生永远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关注“遗传”这一焦点,笔者认为注重基础和细节最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将“遗传”知识中几种判定组合以及遗传规律中如何巧用“乘法”简要小结如下:,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定,一、指导学生掌握几组重要的判定方式,一定数量的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或自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只表现为亲本性状,则亲本状为隐性性状2.显性个体为纯合子或杂合子的判定,一、指导学生掌握几组重要的判定方式,选用隐性个体与之杂交,即测交若子代无性状分离,则该个体为纯合子;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为杂合子若被测物种是闭花授粉植物,通过自交,统计分析子代的性状,则更为方便3.基因的载体为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的判定,一、指导学生掌握几组重要的判定方式,选显性父本与隐性母本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中雄性个体若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若后代中显隐性与性别无关,即雌雄个体中都存在在显隐性状,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另:在伴性遗传当中,该组合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一,亲本基因型可以确定,即父本是XBY,母本是XbXb, 其二,子代中雄性个体全部为隐性,而雌性个体则全部为显性。
4基因为核基因或质基因的判定,一、指导学生掌握几组重要的判定方式,选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正交与反交 如:正交是以甲性状为父本,乙性状为母本反交则是以乙性状为父本,甲性状为母本若两次杂交的子代都表现为同一性状,则为核遗传,且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两次杂交子代的性状都与母本一致,则为质遗传5某对性状是由一对还是两基因控制, (即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判定)一、指导学生掌握几组重要的判定方式,由杂合子自交或测交,子代是否出现孟德尔性状分离比或者直接检测杂合子的配子比例是否符合规律二、设计判定的杂交组合应引起学生注意 的问题,1.亲本的数量应为多数若亲本数量过少,偶然性误差的存在,子代实际结果可能偏离理论值,导致无法判断2.应从表现型选择亲本,而不能根据基因型3.对子代可能出现的结果全面而准确预测, 还切合实际三、遗传规律中“乘法”的巧用,,从表中不难看出其中的“乘法”联系: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F2的数据(种类、比例、几率)是每一对性状遗传实验F2相应数据的乘积例:几率计算 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否则表现为白花现有两亲本杂交,子代红花、白花的比例为3:5,写出两亲本的基因型的可能。
培养基种类和成分:,无土栽培培养基:水和必需矿质元素 植物组培培养基:水、无机盐、有机小分子、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动物细胞培养基:水,无机盐,维生素, 脂类,氨基酸,葡萄糖, 外加动物血清微生物培养基(不包括病毒):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病毒培养基:含特定活细胞的培养基,微生物之选择培养基,1、无氮源培养基:选择培养自生固氮微生物, 如:圆褐固氮菌 2、无碳源培养基: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 如:硝化细菌 3、含高浓度食盐培养基: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 4、含抗生素培养基:淘汰细菌,选择培养真菌 5、用甲醇作碳源:选择培养甲烷氧化菌 6、用某种石油烃作碳源:选择培养假单孢杆菌 7、供氧培养:淘汰厌氧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