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探究.docx
7页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数量较少但到初中阶段,数量就会大幅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打好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有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主要从“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给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拓展训练,积累语言并发展语言素养”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策略 探究文言文,亦称“古文”,与韵文相对,称之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它是我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文化美的熏陶,更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思维,习得语文的必由之路小学阶段的文言文虽短小精悍,但是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怎样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并对中国古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需要探索一些教学方法那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对此,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究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精心地设计朗读层次,将每个层次的朗读目标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当然,朗读设计要有目标,有梯度,有技巧,有指导在文言文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朗读的:第一遍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在第一遍读时,通读全文,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情景朗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再练习读此部分教学应相机指导生字教学,纠正字音第二遍朗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先由师范读,教师要带着感情去读,读得抑扬顿挫教师指导朗读时,要注重语速、停顿、语调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划出自己的朗读节奏,直至读通、读顺为止接着指名朗读,再全班交流朗读方法及节奏划分第三遍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在读通、读流利的前提下,学生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学文言文后,深入理解感悟文言文的每一个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文言文,感悟文章语言,并指导用什么样的心情、情感色彩去读第四遍朗读要求:读出道理,读出自己的内心感悟小学阶段的几则浅显易懂的文言小故事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读懂课文之后,以自己生活经历和体会,说一说故事揭示的道理,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生活化第五遍朗读要求: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在理清文章脉络,深入理解文章,形成语感的基础上,背诵是水到渠成的事,根本不需要靠机械记忆来背诵二、教给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作为教师要学会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反复研究教材,深入研究文言文这类文章的教学,希望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文言文,学生只要学会一篇文言文,便能举一反三,会自主地学习此类文章的众多篇目如《淮南子·说林训》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教师不可能一篇篇都去给学生讲一遍,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运用方法学习众多的文言文,自由地徜徉在中国古诗文的海洋里,自主地吸取文化精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例如:我在执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利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文言文的六种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字典)、不懂的多读几遍并要求学生利用老师出示的学习方法,自学文言文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用时10分钟,等大部分学生自学完成要求后,在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是没有读懂的?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深入地掌握和理解重点的字词、句子以及整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对文言文的古白对话,梳理文言文。
这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下面逐句深入理解文言文打下了基础,课堂显得有层次,有梯度三、拓展训练,积累语言并发展语言素养发展语言素养,发展语言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坚持训练首先,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是基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背诵一定篇目的古文及诗歌,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基础,有利于培养语感小学生能背诵文言文,把握文言文的表达特征,并在语文运用时不自觉地运用于口语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中的作文等方面因此,学好文言文,背诵积累是基础,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朗读直至能背诵其次,拓展延伸,语言训练例如,罗蓉老师在教授《杨氏之子》时,根据课文内容中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不同人物的对话,请学生仿说:梅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生:“梅花鹿是夫子家禽?”) 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生:“黄瓜是夫子家瓜?”)儿应声答曰: (生:“黄菊是夫子家花?”)……罗蓉老师相机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视野:“黄河是夫子家河?”“黄山是夫子家山?”如此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文言文的语用能力,又能使学生体会人物的智慧,体会语言艺术的机智与幽默。
又例如:我在执教《司马光》时,在课文学完之后,趁热打铁,拓展阅读了文言文《曹冲称象》,学生们兴趣高涨,很快就弄懂了文章的大意,并踊跃发言,积极交流,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拓展延伸,推荐阅读1+X阅读”教学法是温儒敏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即讲一篇课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因为实际生活中,学生在表达时语言匮乏,写文章时平平淡淡,这些弊病都与学生阅读量少有很大关系教材中的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量,如果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那么无论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我在执教《司马光》一文时,在课堂的尾声,我给同学门推荐了《世说新语》这本书,让孩子门在课余时间读一读,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感受小朋友的智慧这样的教学的方法上下来,教学效果良好,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且会用我教给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文言小短文,这让我很欣慰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时,明显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学的能力,而我这个教师身份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不懂的问题的份了,可是我明显感觉轻松了许多,而且突然觉得老师是站着上课的,而不是“跪着”求着孩子们学习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需要我们仔细地推敲。
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终生受益参考文献[1]潘亚聪.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1(12)[2]王林波.统编本教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9(07)[3]陈 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6(05)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