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0.doc
7页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说 明 书一一.概况概况湖南大学坐落在长沙市岳麓山下,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 976 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 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 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历经变革,先后更名为湖南 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专门学校,1926 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78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 年 4 月在我国高校管 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成新的湖南大学现在,湖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科 基础较强、文科独具文化背景、经济学科富有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目前占地 97.95 公顷,其中南校区(原湖南大学)占地 70.66 公顷,北校区(原湖南财经学院)占地 27.29 公顷在教 育产业化、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校园物质环境精美化、教学与管理网络化的大形势下,湖南大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湖 南大学的总体规划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提出更高的要求二二.南北校区发展定位南北校区发展定位根据《湖南大学发展规划》 , “十五”末湖大在校学生达到 36000 人,其中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 1:5 左右。
“十一五” 期间,湖大在校学生达到 50000 人,其中研究生约 10000 人,本科生 40000 人左右 湖南大学南校区目前依托岳麓书院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发展了以工科、理科为主,文科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预期未来 发展学生规模为 40000 人;湖南大学北校区以原财经学院为基础,未来将重点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预期学生规模 10000 人三三.南校区规划南校区规划(一)(一)现状主要问题现状主要问题 规划小组通过大量社会调查(发放了 260 多份调查问卷)和实地踏勘,分析总结出此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功能结构单一功能结构单一校园现状结构是历史形成的单中心布局结构,教学建筑处于校园中心部位,教学区用地规模偏小,已不适应学校的 发展需要学生与教师生活区分散布局在教学区的周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全,学习生活十分不便2.交通问题严重交通问题严重麓山南路是岳麓山大学区的一条重要交通道路,由于历史原因其从校园中心区穿过,给湖南大学师生带来方便的同 时也带来了湖大的人车混杂、交通噪音、汽车尾气、灰尘等,丧失了大学校园应有的宁静与优雅3.发展空间不足发展空间不足校区西向和北向毗邻岳麓山公园和湖南师范大学;东向凤凰山、天马山、湘江等自然屏障限制了湖大进一步向东发 展;南向属天马村用地,有密集的房屋和 2000 多居民,其征地、拆迁工作将面临大量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湖南大学地 处国家级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内,其建筑受风景区规划限制不可能向高层、高密度方向发展。
4.历史气氛不浓历史气氛不浓湖南大学虽然有岳麓书院、自卑亭、吹香亭等知名历史性建筑,但校园历史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大学校园形象不鲜 明,标志性欠佳,空间领域感不强,岳麓书院没有突出她作为大学起源的历史地位规划有待加强从沿江大道牌楼口、 自卑亭到岳麓书院这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轴线5.缺乏开放空间缺乏开放空间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其大环境的绿化条件相当好,但校园内绿化量、绿化点少,尤其是能满足教 师、学生日常就近休闲散步、交往的室外开放空间数量不多,缺乏有鲜明主题和特色的广场,室外空间功能少、形式单 一 (二)(二)规划依据与原则规划依据与原则1.规划依据规划依据●《湖南大学发展规划》 湖南大学 2000.10.18●《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2.8.1● 湖南大学前几轮规划方案成果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方案)22.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树立后勤社会化的大思路 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教学与科研,其它的一些功能完全可以让给社会去经营,这是社会分功越来越细提出的要求, 也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必然出路。
● 恢复岳麓书院千年学府的历史地位与环境风貌 岳麓书院创建于公元 976 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她是岳麓山地区文化教育的鼻祖,湖湘文化的渊源,也 是未来长沙将要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的发源地规划应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从更大的尺度上考虑岳麓书院的文化氛 围树立特色与品牌意识,把湖大打造成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教育、科研名牌● 加强内部环境的挖潜、改造 湖南大学原有教学、办公建筑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总体布局到内部功能及外部装修与当今教育发 展形势都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建筑布局的混乱给教学、科研带来了较严重的干扰本次规划对现有建筑根据其 历史和文化地位、现状建筑质量、与湖大规划结构的协调性等,把现状建筑划分成保留、改造置换、拆除等几个 级别湖大的建设在加强外部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大内部环境的改造力度,努力使校园中心区成为环境优美、 设施现代化、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教学中心 (三)(三)总体布局规划总体布局规划 1.规划结构规划结构本次规划以现状湖南大学结构脉络为出发点,本着尊重历史、结合现状、考虑长远发展的原则,规划结构采取 “一心两轴”的布局手法 一心:以岳麓书院为核心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同时也是未来长沙大学科技园的历史核心,规划以此为出发点, 把岳麓书院、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集历史研究、历史文化与书院研究的中心。
两轴:是历史文化轴和教学科研发展轴东起桔子洲,经湘江边牌楼往西到自卑亭、饮马池、岳麓书院、爱晚亭 形成了湖南大学东西向的历史文化轴线,该轴代表了湖大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现 106、202 公共汽车终点 站往南经过教学中心区、南楼及一系列开放空间直到渔湾市湖南大学未来南大门,形成一条反映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特色 的教学科研发展轴,该轴体现了湖大的时代特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湖大未来教学、空间发展的一条重要轴线2.规划布局规划布局规划将未来功能分成五大部分:牌楼口主入口区、岳麓书院历史文化保护区、教学科研区、学生公寓区、体育运 动区 ①① 牌楼口主入口区牌楼口主入口区 湖南大学以没有围墙的开放大学而著称,因为没有围墙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湖大空间的领域感不强本 规划结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拟恢复岳麓书院古牌楼,作为湖南大学在湘江风光带上的标志,同时也是岳麓 书院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序景此区规划以尊重历史、尊重自然为指导思想,加强与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总体 规划的协调根据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牌楼口及桃子湖地区属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中的天马山景区,因此在 本区规划中基本不布置与景区无关的建筑与设施。
②② 岳麓书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岳麓书院历史文化保护区 此区以岳麓书院为核心,严格控制建筑的数量,严格控制建筑的风格、色彩、体量,以保护岳麓书院的历史文 化环境与气氛为原则,逐步拆除与岳麓书院无关的教师公寓等建筑,最大限度地保护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氛围③③ 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是大学的主体,本规划将教学科研区再分成三个分区 教学科研中心区教学科研中心区:此区位于大学的地理位置中心,是教学科研发展轴的起点,以现有北楼、中楼、前进楼、南 楼、环工系等为基础,结合待建的研究生院、法学院、机械楼以及现机电工厂位置待建的教学科研建筑等,形 成一庞大的教学科研建筑群体 教学科研北区教学科研北区:以东方红广场为界,其北部包括图书馆、东楼、电气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力学系、计算机系 等在内的现教学建筑,此区以现状为主、主要改造其绿化环境,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科研南区教学科研南区:此区分为两期,南教学一区与南教学二区,为湖南大学进一步往南发展规划设计的新的教学科研 区,是教学科研中心往南的延伸一期考虑与计算机专科学校现有教学建筑的结合,使其连片发展形成相对完 整的教学科研区;二期在渔湾市湖大南入口附近。
④④ 学生公寓区学生公寓区 学生公寓区共有三片,其中两片是现有的、一片是规划的以现大学生活动中心、十一舍、十四舍、十六舍等 学生公寓组成的东片学生公寓区;以五舍、九舍、十三舍、十八舍等组成的北片学生公寓区;结合教学科研区 往南发展在渔湾市规划建设的南片学生公寓区 ⑤⑤ 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 学校目前有一个体育场,规划在渔湾市再建第二体育运动场,游泳馆建于渔湾市第二体育场 (四)(四)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公交车穿越校区一直是湖大的老大难问题,此次规划拟将公交车搬出校区,还学校以宁静、优雅公交车终点站外 迁至象鼻嘴学校入口区附近,过境公交走沿江大道在学校主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学校内部只允许少量小汽车通行,学 校内部交通倡导步行化,改善步行环境,吸引学生、老师步行去学习、工作在入口区至东方红广场设一路电瓶车解决 岳麓山公园游人及校内部分老弱病残人员的交通问题 (五)(五)绿化景观规划绿化景观规划 名山(岳麓山) 、名水(湘江) 、名洲(桔子洲) 、名院(岳麓书院)集于一体,造就了湖南大学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 然环境,规划旨在加强湖大的人文历史气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景观设计上强化两条轴线历史文化轴从桔子洲起步,过栈桥到潇湘大道风光带朱张渡口,见岳麓书院古牌楼,经过 水道(咏归桥意境)到湖南大学现大门,再过文化走廊到自卑亭,经过东方红广场进一步西行达饮马池、岳麓书院,穿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方案)3过岳麓书院的深深院落继续沿山西行,最后到达爱晚亭,组成完整的历史文化轴线系列。
教学科研发展轴从现 106、202 公共汽车终点站开始,一直到渔湾市南大门长约 1200M,规划五处重要节点,在这些节点上设置环境艺术小品和标志性建 筑,体现现代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形象四四.北校区规划北校区规划湖南大学北校区位于岳麓山西北,与湖大南校区相距 5KM(直线距离 2.5KM) ,2000 年 4 月 20 日由原湖南财经学院合并 而成湖大北院 (一)(一)现状主要问题分析现状主要问题分析 1.发展空间不足发展空间不足湖大北校区环山抱水,环境非常幽静其用地受山与水的阻隔使其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东向受山的阻隔、西向是龙 王港,东南面是省委党校、西南面是山,唯北向有一小的开口,但此地块地势很低,平均海拔只有 31M 左右,比周围用 地平均低 5M,大部分时间处于洪水位以下2.过境交通穿越校区、交通混乱过境交通穿越校区、交通混乱由于历史原因北院与周围其它单位用地混杂在一起,相互共用设施、出入口等,到目前为止省委党校、周围部分村 落它们的出入还得经过湖大北院,给学校的管理、安全等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3.学校主出入口处于深街小巷中形象不佳学校主出入口处于深街小巷中形象不佳(二)(二)规划依据与原则规划依据与原则1.规划依据规划依据●《湖南大学发展规划》 湖南大学 2000.10.18●《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2.8.1● 北校区前几轮规划方案成果2.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建立经济高效的大学校园 湖大北院用地空间不足,所以其发展不可能走大而全的道路,只能在有限的发展空间内尽可能地高效利用土地, 既满足学校功能布局的需要又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 树立后勤社会化的大思路 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教学与科研,其它的一些功能完全可以让给社会去经营,这是社会分功越来越细提出的要求, 也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必然出路 (三)(三)总体布局规划总体布局规划 以现主入口大门西面三角形用地作为转换点将北院用地分成新旧两部分旧区大部分用地为教师、学生的生活、福 利配套用房,对这部分用地规划建议只进行局部改造,加强环境绿化;新区是北校区未来教学、科研的主要用地,以一 栋学生公寓及其前广场作为新旧区之间的过渡,往北是教学科研区、往西过龙王港是学生公寓区教学科研区以一条步 行轴线组织建筑空间,建筑采取中国传统院落式手法,沿龙王港退后道路 60M 左右作为绿化、防洪、学生运动场用地, 整个教学科研区建筑空间规划采用的是现代的手法,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