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出血573例诊断分析.doc
4页子宫出血573例诊断分析作者:刘金红单位:452370河南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出血病因、病理,探讨异常子宫出血发 病情况及适宜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因子宫异常出血进行诊 断性刮宫573例(除外流产明确诊断病例),分为非绝经、绝经后 两组结果:均接受诊断性刮宫,单纯诊刮漏诊1例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绝经前高,绝经后组出血原因主要 为子宫内膜炎、萎缩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非绝经组异常子 宫出血的病因主要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器质性病变、与妊娠 有关疾病、孕激素应用不当结论:异常子宫出血病例首选诊刮 创伤大,单纯诊刮有一定的漏诊率,尿HCG、B超可以作为异常 子宫出血的初筛手段,结合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关键词】子宫异常出血 宫腔镜 诊断性刮宫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因子宫异常出血进行诊断性刮宫 573例(除外流产明确诊断病例)绝经组106例,年龄46〜84 岁,平均绝经年龄51.76岁;出血原因,子宫内膜炎48例占 45.28%,子宫内膜萎缩16例,子宫内膜增生16例,子宫内膜癌 10例,其他16例非绝经组467例,年龄26〜54岁,平均43. 76 岁;出血原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占44.96%,主要为缺乏孕激素或 孕激素不足引起;器质性病变占45.04%,其中子宫内膜癌6例 (1.28%)。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与妊娠有关的 疾病等器质性病变也是出血的重要因素,本组发现子宫内膜结核 1例、滋养细胞肿瘤4例、胎盘息肉22例B超、宫腔镜、子宫内膜诊刮全做92例B超检查92例, 其中发现子宫内膜增厚14例,黏膜下肌瘤7例,宫内占位病变 9例,B超检查宫内异常发生率为30例(32. 6%),其余还发现附 件包块、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未见宫腔内有明显占位病变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增殖症18例,黏膜下肌瘤9例,子 宫内膜息肉16例,胚胎物残留7例,子宫内膜炎5例,疑似子 宫内膜癌7例,宫腔黏连7例,宫内异常及占位病变69例(75%), 宫腔镜检查视野不清2例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内膜分泌不 同步4例,子宫内膜癌6例,胚胎物残留7例,子宫内膜息肉 10例,子宫内膜炎8例,病理结果异常73例(79.34%)其中宫 腔镜诊断内膜息肉16例中,刮宫后病理符合10例,黏膜下肌瘤 9例中,术后病理证实9例,宫腔镜检查7例疑似子宫内膜癌, 病理诊断符合6例非绝经组子宫出血以功能性出血为主功血的诊断主要靠排 除法,通过病史、体检、妇科检查、特殊检查除外妊娠相关问题、 器质性病因、血液病、医源性等问题后按内分泌治疗无效时诊刮 有意义[1],本组病例功能性病变发病率高,一部分病人接受不 必要的诊刮。
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定位活检或诊刮,降低宫内病变 的漏诊率,宫腔镜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癌仅限于内膜表面时[2]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优于B超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宫 腔内的病变,对可疑病灶定位活检,其最大优势在于镜体的前部 能够进入子宫腔,对所观察的图形具有放大效应本组宫腔镜诊 断宫内异常69例(75%),是目前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所有病例均首选宫腔镜检查并非适宜,B超高度可疑子宫内 膜癌时,宫腔镜检查时的膨宫压力和膨宫介质是否会造成子宫内 膜细胞盆腔、腹腔的播散,尤其是癌细胞的扩散,从而增加内膜 癌的病理分期,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可以直接行诊 断性刮宫,不能明确诊断时再行宫腔镜检查孙爱军报道子宫内 膜厚度<5mm仍有子宫内膜癌发生[3],对临床高度可疑有器 质性病变者、功能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者、合并有子宫内膜癌高 危因素的患者,即使子宫内膜厚度正常也应积极进行宫腔镜检查 确诊根据病史、疾病特点、诊疗经过、相关的高危因素有机选择 B超、宫腔镜、子宫内膜诊刮或活检病理检查,要合理检查减少 创伤及经济负担,及时明确诊断,先行HCG、B超筛查,根据情 况选择宫腔镜检查或单纯诊断性刮宫。
参考文献】1徐苓•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志,2007, 23(12):969. 2夏恩兰.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 (7):398. 3肖琳, 孙爱军•宫腔镜检查在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体会•中国 医师进修杂志,2007, 30(12) : 18-19.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