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亚经济合作的潜力及其利用.docx
9页欧亚经济合作的潜力及其利用 讨论本文所提出的这一题目,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第一,欧亚关系近些年来正在长足进展,开始改变过去长期在西欧、北美、东亚三者之间,美欧关系和美日关系相当紧密,而欧亚关系却十分薄弱的局面这对欧亚都有益处考虑到欧亚经济合作的潜力巨大和前景良好,人们更应进一步致力于推动这一进程第二,继欧洲联盟1994年7月发表了“亚洲新战略”之后,1995年7月又公布了一项“对华长期政策”文件;亚洲国家也在积极作出回应所有这些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亚洲与欧洲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东亚经济充满活力,亚洲正在崛起彼此的经济与政治利益需要都很巨大而且紧迫,这就给发展欧亚关系提供了极好的时机第三,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两极由多极取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经济与科技在国际关系中的份量加重,急需世界各地区和国家协商合作来解决的全球和地区问题日益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同时,世界仍存在着一系列不安定因素和错综复杂的矛盾,霸权主义和霸权行为依然随处可见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地区和国家包括欧亚之间的合作和对话显得更有必要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欧亚经济合作的潜力,主要是指明一些基本的有利条件;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为了更好地利用潜力,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欧亚经济合作的潜力巨大1.冷战基本消逝和国际经济生活发展变化本身,是推动欧亚经济合作的有利背景条件a.冷战期间,欧洲的政策行动方向不得不首先考虑美国的战略利益和欧洲自身的安全需要,即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因此,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欧洲无暇他顾,致使北美、西欧、东亚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缺少一边的三角形,欧洲在亚洲的存在相当薄弱(直至最近,在亚洲国家的进口中,来自欧盟15国的,合计不超过10-15%;在亚洲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合计仅为3-4%)随着冷战的基本消逝,欧亚关系中的这一障碍正在被排除b.冷战基本消逝后,国际经济生活本身也在经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其中有的是强化了原先就已存在的发展进程(“全球化”和“地区化”),有的则是新出现的现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这些变化都在促进欧亚经济合作关于世界经济生活的日益全球化,严格说来,自然不是始于今日早在1913年,在伦敦上市的全部股票中,外国股票占了59%;1914年,对外直接投资约达14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投资总额的1/3;当时大约有36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2/3移居美国虽然如此,当时真正从事“全球经济”的,无非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五、六个国家,它们合占全球人口的大约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至1989/1991年世界局势发生大变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了新的发展,但真正进入全球经济的,主要还是局限于二、三十个工业发达国家,它们大约合占世界人口的20%1989/1991年以后,随着苏联的瓦解、东欧的剧变、许多发展中国家方针的转换,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以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为取向的经济改革,使世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含义,一个几乎囊括全球人口100%的真正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这对促进世界各地区和国家包括欧亚之间的经济合作影响极大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世界经济中地区化倾向在最近十年间明显增强最近的这一轮发展,也许可以以欧洲共同体1985年提出的要在1993年初前建成内部统一市场计划为起点它刺激和带动了北美和东亚地区国家在经济联合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子,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这一进程无疑也同冷战基本消逝后多极化格局形成有关现实生活表明,地区化倾向增强,固然含有阻隔地区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消极因素,但更重要的却是它们在推动区域内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这些合作和交往还受到了下述新现象的积极支持,即世界各国普遍选择了走发展市场经济之路,这为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建立了基础和提供了方便。
如果人们至今依然坚持“存在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许多发展中国家一仍旧贯继续走“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不改初衷照旧实行计划经济和对外封闭,那就很难设想会逐渐形成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也很难想象会出现这些年来变得如此活跃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合作2.经过几十年的逐渐变化,亚洲终于开始崛起,这为欧亚经济合作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亚洲的崛起欧洲联盟的新亚洲战略和对华长期政策,在1994-1995年间提出,决不是偶然的它们反映了亚洲和中国正在崛起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上升在过去的大约一个半世纪中,亚洲在欧美心目中并无多大份量;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亚洲国家中只有日本一国挤进了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多少受到了重视而今亚洲的份量正在不断加大,这里正在出现一批国家和地区,逐渐可以在不同领域与欧洲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一争高低在1994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26万亿美元中,北美、西欧和东亚(包括日本),按官方汇率计算,大约各占6万亿美元左右,分别拥有1/4的比重,旗鼓相当;其中中国4500亿美元,占不到2%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4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25000亿美元,中国为28380亿美元,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合计33180亿美元,整个亚洲总计达86560亿美元,超过北美(78120亿美元)和欧洲(67900亿美元)。
后面这个有关中国的数字虽然未必那么中肯准确,也许主要只能用来部分地反映其国内居民的实际平均生活水平,而不宜用来衡量其对外经济交往能力(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援助、国外旅游等等)但是,无论如何,亚洲开始崛起,这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真正的欧亚经济合作b.欧亚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相互依赖日益增强最近十几年来,远东与东南亚在欧盟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的7.1%扩大到了1992年12.5%(单独计算的日本,相应为2.2%和4.7%),在欧盟进口中则由6.9%增至15.7%(日本:5.9%和11.3%);欧盟在远东与东南亚出口中所占的比重1980年为15.3%,1992年为14.9%(日本:14%和18.5%);在进口中相应为12,5%和12.6%(日本:5.4%和12.9%)就中国而言,与欧洲的贸易关系发展得更快在欧盟从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进口中,中国大陆所占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0.7%增至1992年的8.4%,香港由1.3%增至3.0%,中国台湾省则从0.8%增至5.4%,合计从2.8%增至16.8%,其中纺织品服装类产品1992年合计比重达28.6%,鞋类27%,机器运输设备32%;在欧盟向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出口中,中国大陆所占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0.6%增至1992年的3.4%,香港由0.8%增至4.4%,中国台湾省则从0.3%增至3.1%,合计从1.7%增至10.9%,其中机器运输设备1992年合计比重达30.1%。
上列数字表明,欧中贸易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在某些领域相互依赖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至于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发展也是很快的我们仅以德国为例经批准的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项目与投资额,1981年项目数为1,协议德方投资额为34万美元;1984年相应数字为18项和1.05亿美元;1989年19项和1.49亿美元;1994年则达314项和12.33亿美元,13年合计为892项和27.85亿美元不过,潜力依然很大:德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仅占全中国外资项目的不到0.5%,协议投资额占不到1%с.亚洲发展的潜力巨大欧洲联盟是一个富裕的地区,但在过去的20年中,它发展缓慢;亚洲则相反,虽然它也困难重重,但强劲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尽管如此,亚洲整个说来仍处于相对贫困之中无论是消费和投资方面,亚洲需要追补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大要弥合同欧美的差距,亚洲首先要靠自己的力量,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国际经济组织和外国研究机构普遍预测,到下个世纪初(2005-2010年),亚洲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接官方汇率计算,将达到30%,届时将超过美国和欧洲(20-25%)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的上升趋势将显得更加突出: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88770亿美元,日本36590亿美元,亚洲其他国家76320亿美元,合计201680亿美元;同时,美国为116550亿美元,欧洲为101330亿美元。
人们可以完全用批评的眼光来对待这些仅供参考的数据,因为这些计算并不那么可靠,它更不能准确反映各地区国家经济在“质”的方面的极大差别;而且,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上述预测数字,亚洲和欧美在人均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依然是十分巨大的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亚洲的追补能力不应小视3.大多数亚洲国家目前尚处于工业化阶段或开始工业化阶段,而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是工业发达国家,它们正在向更高的经济阶段发展因此,欧亚经济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这就为欧亚经济关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可能性a.经济与工业结构:在许多亚洲国家中,基础设施、工业基础和支柱部门正在建立;真正发达的服务行业刚刚起步而在所有这些领域,至少同亚洲相比,欧洲有许多长处和强项b.亚洲有些国家的规模巨大的经济正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需要一大批真正的企业家和管理人才欧洲在帮助亚洲培训各种人才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特别是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到了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的地步,即必须要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增长,不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不可能真正稳定地压低通货膨胀率,也不可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些方面,中国加强同欧洲的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c.亚洲国家的消费与投资需求潜力都很巨大这里我们且不说有数亿购买力相当高的人口,而仅以亚洲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需求为例据亚太经社委员会的资料,从1993年到2000年,该委员会所在地区需要新增发电能力330-390百万千瓦,总机8850万台,铁路干线42100公里,机车6900台,货车59400辆,客车29400辆,公路201万公里,集装箱转运港141处,为此需要投资13460-14440亿美元,其中5000亿美元亚洲各国可自行筹集,其余8000-9000亿美元资金尚待弥补缺口二、为更好地利用欧亚合作潜力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欧洲应真正“给亚洲以优先的地位”(欧盟部长理事会1994年12月通过的《欧洲联盟的亚洲战略》文件语)上面已经提到,迄今为止,欧洲在亚洲的经济存在是相当薄弱的这里有整个欧洲本身经济与科技发展进步相对滞后的背景,也有经济企业界感到利益刺激动力不足的缘故,还有政界、商界和学界对有关亚洲情况的一系列判断失误问题如果不在所有这些方面作出努力,加以改善,“给亚洲以优先地位”的期望就难以完全兑现就整个欧洲而言,在过去的20年间,它缺少像美国和日本拥有的那些“王牌”,这些“王牌”使美国、日本能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发挥强大的影响,并使它们具有行动能力。
美国的“王牌”主要是它的综合国力、军事力量和国际影响(例如表现在所有最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日本的“王牌”则是工业技术、金融力量和开发潜力欧洲自然也有它自己的“王牌”,例如经济实力和集团依托但是,恰恰在这两个方面,过去20年多间欧洲的发展进步并不尽如人意这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在外部世界包括在亚洲的存在欧洲企业在亚洲存在不足的实际理由,归结起来似乎是亚洲对它们的吸引力不强具体说来,自然也还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问题据德国经济研究机构对本国企业所作的征询调查资料,有71.9%的企业认为障碍首先来自关于机会与市场的信息不足;59.7%却步于日本已在亚洲占有的优势;50.2%认为亚洲国家存在进口障碍;47.9%感到那里的投资条件欠佳;46.9%强调运输和推销成本问题;44.2%认为地理距离太远;44.3%抱怨政府帮助不够;最后还有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