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糖尿病问题综述论文.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55693865
  • 上传时间:2018-10-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4.50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 乱,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 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 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 1 亿, 中国至少有 4500 万人之多又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性,其预防和 治疗就变得十分困难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及生活 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的因此, 真正关注自身健康,讲究科学营养,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生活 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防控病情我通过日常学习和研 究相关资料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糖尿病的问题并作本论文,将从糖尿 病的发病机理、分类、症状特点、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调节等方 面进行论述,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及意见,达到缓解糖尿 病患者增长速度的目的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分类;特点;治疗;预防 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 绪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 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 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 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 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再加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我 国便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糖尿病 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 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 速度惊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 1.2 亿人,而我国患者人群 在 1994 年就已达 2000 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 3 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 4000 万,未来 50 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 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 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 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 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 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糖尿病防治 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 忽视饮食、运动等误区,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 想,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 生早、发展严重。

      专家指出,由于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 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正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加上糖尿 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够普及,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以及 糖尿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来了解一些关 于糖尿病的信息 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 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 1 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 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及 2 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 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2、糖尿病的分类及其相应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治疗 糖尿病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1 型糖尿病、2 型 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继发性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1)1 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多发生在儿童 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 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否则将危及生命。

      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四类: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在 1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 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抗体)、胰岛细胞抗体 (ICA 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 素的 B 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 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 6 对染色体的 HLA 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 1 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 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 1 型糖 尿病这是因为 1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 感染史,而且 1 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 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 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 1 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 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关于 1 型糖尿病的症状特点,即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 此为第一特点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 1 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 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

      1 型糖尿病的第二个特点是发病 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 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1 型糖尿病 的第三个特点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 1 型糖尿 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年龄、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也可以通 过胰岛素测定来做出诊断 1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 防糖尿病并发症)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加用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类药物 胰岛素类似物与传统的胰岛素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上的优势, 如 lispro 或 aspart 胰岛素具有超短效的活性,glargine 或 detemir 胰岛素能模拟基础胰岛素特性无论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 方案,患者都应该首先接受特殊的宣教,并学会定期自行监测血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使血糖达标 总的说来,1 型糖尿病大约占总糖尿病患者的5%至 10%,而 90%-95%的糖尿病患者为 2 型糖尿病 (2)2 型糖尿病:原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其多在 35~40 岁 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 90%以上。

      2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 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 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 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 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其发病原因可分为五类: 1.遗传因素:与 1 型糖尿病一样,2 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 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 动不足及增龄是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 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大多数 2 型糖尿病于 30 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 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 55 岁以上 4.种族因素: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 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 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 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 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 2 型糖尿病 的发生 导致 2 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 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 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

      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 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 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 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 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2 型糖尿病的症状特点即其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 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 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 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 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 外源性胰岛素 2 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受体结合含量少)所 致,因此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 2 小时血糖,特别 应做胰岛功能检查 具体数值如下: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 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 毫摩尔/升以下如空腹血糖≥7.0 毫摩尔/升,餐 后 2 小时血糖≥11.1 毫摩尔/升,就可诊断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 6.1~7.0 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11.1 毫摩尔/升之间 为糖调节受损,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

      而尿糖检查仅供参考,不能 诊断糖尿病及用药的依据 胰岛功能检查:验者口服 75 克葡萄糖水 300 毫升后观察血糖、 胰岛素、C 肽变化 治疗 2 型糖尿病的药物分为: 1.口服降糖药: a.双胍类(如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 的能力,并能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 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b.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 这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释放更多胰岛素 c.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此类药物可以增 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吸收更多血液中 的葡萄糖不过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d.苯甲酸衍生物类(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这类药物的作 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主要是刺激胰腺产生更多胰岛素来降低 血糖 e.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这类降 糖药能抑制人体消化道对糖类的吸收,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 2.胰岛素类药物: 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 住血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 建议你使用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 岛素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

      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患者需要 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 当的胰岛素注射时间 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种胰岛素预混 后进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 1~4 次/天 通过减轻体重和加强运动锻炼,有些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 可以不再需要药物因为他们在体重达到理想范围时,通过自身的 分泌胰岛素和饮食调节就能控制住血糖 目前还不清楚孕妇口服低血糖药物是否安全2 型糖尿病女性 患者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需要停止口服降糖药而注射胰岛素 另外,对于 1 型糖尿病与 2 型糖尿病的区别:1 型糖尿病的发 病与 HLA 抗原有关,2 型糖尿病则与之无关;1 型糖尿病体内可检出 GAD 等特异性抗体,2 型糖尿病抗体阴性;1 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绝 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则不需要 胰岛素维持生命;1 型糖尿病往往发病较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 型糖尿病则不然 (3)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 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 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 80%以 上为 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 20%GDM 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 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 2 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 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第四单元第1节《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ppt 2018届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框合理利用网络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最新企业各部组织架构图.ppt 企业销售部部门职能.doc 民营企业公司营销人员岗位职责设计.doc 第四届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暨食全酒美欢乐美食嘉年华活动策划案ppt课件.ppt 2018年秋九年级英语全册 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b话题阅读与写作课件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ppt 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ppt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与方法.ppt baby新生儿硬肿症课件.ppt 2018年秋九年级英语全册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第5课时)section b(2a-3b)课件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ppt XXXX集团公司职能部门组织结构图.docx 耐热钢及高温合金.ppt 第四节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代谢中的能量形式转换(ppt x页)课件.ppt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ppt b心理健康讲座之认识心理学(讲课课件).ppt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双休自测二(第4-6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 管道护理业务学习-yj.ppt 2018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1.2 立体图形的构成导学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ppt 2018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4 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导学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