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中国与美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19980898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与美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目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因此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有关产业的组织构造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有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取其经验和教训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本上进行的 与此同步,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畴配备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涉及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

      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渐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步,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都市,自然而然地完毕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都市的转移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户均只有0.5公顷,并且农田构造零散从农村就业构造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农村非农业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很低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于农业,制约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老式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

      它大体涉及三个内容:一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替代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省劳动力:二是技术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长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三是管理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措施、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构造的特性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应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因此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互相交错)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19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后来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后来,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运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种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步,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随着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不仅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步也十分注重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大力履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重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到1969年,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己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农产品大概增产40%,而成本减少50%—80%同步,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农场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本设施的基本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构成为一种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性逐渐体现出来,设施农业得到加强,支撑了它在世界农业中的强势地位其重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二战后来到60年代中后期,是多种农业机械迅速增长的时期,1945-1965年拖拉机增长103%,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179%,其他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此后,机械数量增长缓慢,渐趋稳定,有些机械数量尚有所下降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功率为36.8马力,1986年增长到66.6马力在某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

      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二是实现了以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为特性的农业化学化二战后来,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80年代后来,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分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三是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的某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目前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l600公顷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己经成为重要的经营方式并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限度越来越高,并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增进了专业化限度的提高小型农场(年产值在l0万美元如下)占83.6%,农业产值只占34.2%:中型农场(年产值10-50万美元)占l4.2%,农业产值占38%:大型农场(年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2.2%,但其农业产值却占27.8%(l993年)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己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蔬菜农场87.3%,大田作物农场8l.1%,园艺作物农场98.5%,果树农场96.3%,肉牛农场87.9%,奶牛农场84.2%,家禽农场为96.3%。

      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多种为农户服务的组织和合伙社大量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目前重要的服务组织类型有:各类大型生产资料公司;为农民提供信贷的银行、信用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合伙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协会、农贸市场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后来,中国老式农业在依托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老式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始向现代化农业目的迈进但与美国的现代农业比较,中国的农业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1、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规定必须爱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非农经济己有一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发明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农业产出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增长值比例的迅速下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能力的增强,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低价格要素等有利条件,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仍然比较脆弱 3、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供应短缺的状况己开始得到缓和,为农业构造的调节发明了良好条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来20近年的发展,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可以通过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实现农业构造的战略性调节。

      4、农耕水平已经较高,需要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和升级在1996-1998年期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为4821公斤,同期美国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2022公斤中国谷物单位产量已经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需要在构造调节、质量改善等方面努力 5、城乡经济的二元构造特性仍十分明显中国农村人口庞大,与都市人口相比的都市化指标明显低于许多国家这表白中国都市化水平虽有所发展,但人口的城乡分布仍极不合理,全国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约占50%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许多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迅速转移,否则,农业劳动力资源占有水平难于提高,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 可以看出,与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中国存在着很大差距,农业发展水平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尚需扬长避短,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本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中美农业政策的差距与可借鉴之处 l、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美国是一种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随着着农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按照利润最大化准则自由地配备农业资源以推动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美国政府还根据市场机制自身的局限性,采用了许多政策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增进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

      政府的干预措施起初只限于流通领域,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为中心从1933年罗斯福新政起,干预政策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一方面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生产实行缩减政策,即对过剩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实行休耕筹划1956年,美国政府又实行了缩减生产的金融政策,并由此设立了土地银行该政策规定农场停耕12%的耕地,其中一部分叫做土地储藏,即休耕一年,土地银行按其休耕面积,付给一定的补贴金作为报酬;另一部分叫做休耕储藏,即由农场主和土地银行签订合同,将部分土地转作草地、林地或休闲地,这部分长期休耕的土地也由土地银行付给补贴金作为休耕补贴缩减政策的目的是减少农产品过剩,避免农产品价格暴跌实践证明,这种对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对消除农产品过剩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美国的农业缩减政策与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成为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采用的农业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此外,针对农业发展中浮现的问题,美国政府还采用许多措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美国农业政策的构成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大体可分为直接投入、补贴、税收优惠、立法管理等四大方面 (l)直接投资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发展农业技术教育,建立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

      对农业投入的初期,重要体目前农业基本设施改善方面美国的大型灌溉设施都是由联邦和州政府投资兴建,中小型灌溉设施由农场主个人或联合投资,农业部也要予以一定的资助国家对农业基本设施的长期大量的技资己形成了发达健全的交通和水利设施,为农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为了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避免农业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并颁布了农业投资法以立法手段加强对农业投入机制运营的有效管理美国农业部及各州的市场新闻局定期免费为农场主、批发厂商、经销商提供农产品的价格、供需状况的最新信息,市场信息系统覆盖美国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及产区 (2)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险补贴美国在农产品上市季节,根据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合适利润拟定重要农产品的保证价格,保证价格就成了农产品销售的最低收入价格价格补贴支出在政府农业预算中占到相称大的比重通过参照工业部门规定比较高的保证价格,政府把相称部分的国民收入从其他经济部门转移到了农业部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