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公寓设计说明-方案一.doc
29页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公寓楼规划方案一设计说明第一章 建筑专业设计 一、综合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公寓楼位于校园最南侧,南苑路以南,健康路以北二)环境分析 设计地段位于西北师大教师生活区内,西侧临校医院,东侧为原有39、40、41号楼,现有南单楼、21号楼、锅炉房、34号楼以南,S583#规划路以北总用地面积29327.292平方米用地位于原有生活区西南角,交通便捷,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三)住宅需求分析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基建处今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学校现需解决副处级及副教授级以下级别教职工的住宅需求,故户型建筑面积设计在90~150平方米以内,由于用地较紧张,故规划采用高层建筑来解决设计总户数500~600户左右二、规划立意(一)规划构想 由于本设计地段处于已规划完善的学校住宅小区内,因此在尊重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规划设计在本次规划的立意上坚持遵循生态主义原则,从尊重自然的心理出发,依照地块原始肌理,深入细致地处理环境资源和布局人工园林景观,共享互补,自然和谐,人与环境共存;-注重健康、休闲、安全与居民之间亲和交往,使住区内外景观紧密互融,移步换景,翠色连波。
规划设计中,响应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方针,追寻《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七大特色目标》的要求,本着“建房产、建环境、建文化、建精神”的理念,着眼于营造宜居型的人居环境 优化土地资源,积极整治和利用地形地貌、林木植被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条件,结合现有道路,用景观绿轴巧妙地将几个区域连接在一起,形成内环车行道的交通流线格局住区规划与周边生态、人文、建筑等环境和谐协调体现健康安全住区建设的原则要求 建筑科技体现四节一环保的原则,贯彻高舒适度定量节能优化整合技术,努力实现高舒适度、定量节能、低成本易行技术的综合效益革新设备管道布管方式,实施全装修成品房供应的机制通过住宅科技的应用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引领居住未来 突出亲情社区特色,体现对人居本性的关爱有完善保健、运动、休闲配套服务设施和人际交往文化活动场所体现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特别的关怀,设置充分的设备设施营造具有人居环境新住区、新涵养、新风尚的和谐社区亲情居住氛围 住区与建筑具有合理的空间布局、良好的个性空间、精致园林小品的情趣空间、邻里沟通互动的自然空间和健康休闲的运动空间交通组织简约而生态;能有效避免噪音、大气和水质的污染。
突出体现生态、绿色和健康的人类住区发展的要素住宅平面紧凑合理,室内具备良好的声、光、热、空气环境等居住性能条件 应有居住文化的情结,打造既有传统人居文化思想,创造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的住区,努力营造宜人的生活氛围,逐步建立一个环境宜人、生活便捷、归属感强的全新社区文化生活模式 三、总体布局 (一)规划构图原则 1、确定与周围环境风貌相协调的现代社区新形象 2、满足小区高效、开放、灵活的特点,形成完整地域单元功能 3、强调布局的节奏感和紧凑感,有张有驰,疏密有利 4、追求简洁、大方,但又富于变化的布局风格二)总体功能布局 设计用地位于现有师范大学教师生活区西南角,西侧临校医院,东侧为原有39、40、41号楼,现有南单楼、21号楼、锅炉房、34号楼以南,S583#规划路以北总用地面积29327.292平方米用地位于原有生活区西南角,交通便捷,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由于生活区用地紧张,对比当前兰州市其他高校教师公寓的建设情况,本规划拟建高层教师公寓楼4栋以解决学校目前教师的住宅条件,规划容积率不超过3.5,总建筑面积不超过81200平方米。
根据用地现状,我们将新建公寓楼布置在沿校园南侧规划路S583#一线,建筑退道路红线10米,最大限度减小新建公寓楼对校园内其它住宅楼的日照影响用地内拟拆除原有34#楼以南的两栋3层楼和现有车队办公楼规划设计将新建公寓楼沿用地外围布置,在院内形成优美的绿化环境,沿锅炉房周边布置较高的树木作为绿化带,尽量减少锅炉房对新建公寓楼的环境影响,也为此区域未来的建设预留了用地,增加了绿地面积,绿地周边布置一定数量的地上停车位,采用嵌草砖铺地,既解决了住户的停车问题,也尽可能的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建筑外立面以厚重的红色板块与轻巧的白色薄板穿插组合,通透感极强的玻璃面贯穿其间,为建筑赋予动感,成为区段内景观中心处醒目的一笔三)、设计依据1、西北师范大学基建处提交的设计要求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3、《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四、总平面设计设计布置4栋高层公寓楼,位于小区南侧沿道路设计3栋,校医院北侧设计1栋,总图设计中适当增加其与北面住宅的间距,合理设计地上停车位,因本用地较狭长,设计地下停车场有很大难度,故学校拟在校园中心广场下单独设计一座地下停车场。
规划布局4栋高层公寓,其中: 43#楼1单元一梯两户25层,2单元一梯两户11层; 44#楼一梯四户一个A单元33层; 45#、46#楼一梯三户各两个单元31层;所有公寓楼均设计地下两层,其中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地下二层为核六级人防;屋顶消防水箱、消控室设计在44#楼;规划总户数为576户,新建公寓楼总建筑面积81090平方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规划用地面积:29327.292平方米规划总户数:576户总建筑面积:91140平方米其中:原有建筑面积:10050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81090平方米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5327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2698.8平方米容积率: 2.93绿化率: 35%建筑密度:19.68% 五、 户型设计:43#楼户型为一梯两户,1单元套型设计为三室两厅两卫一种, 套型建筑面积为148.0平方米,阳台面积按投影面积的1/2计算设计了入户花园每户厨房一侧有另一个疏散出口所有房间全明设计,均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楼梯为剪刀梯,设电梯两部,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电梯选用1000kg住宅客梯,梯速2.0m/s套内空间设计中,以客厅为空间核心,相邻布置各功能用房,客厅与餐厅呈开放式布局,洗衣机位在公共卫生间布置,并合理设计储藏空间,空调机位结合阳台设计。
层高设计为2.9米,建筑室内外高差0.45米,地下室层高3.9米,地上25层,建筑总高度72.95米2单元套型设计为三室两厅两卫一种, 套型建筑面积为144.2平方米,阳台面积按投影面积的1/2计算设计了入户花园每户厨房一侧有另一个疏散出口所有房间全明设计,均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楼梯为剪刀梯,设消防电梯一部,电梯选用1000kg住宅客梯,梯速2.0m/s套内空间设计中,以客厅为空间核心,相邻布置各功能用房,客厅与餐厅呈开放式布局,洗衣机位在公共卫生间布置,并合理设计储藏空间,空调机位结合阳台设计层高设计为2.9米,建筑室内外高差0.45米,地下室层高3.9米,地上11层,建筑总高度32.35米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44#楼户型为一梯四户,套型设计均为两室两厅一卫,套型分为2类,A套型建筑面积为97.0平方米,B套型建筑面积为97.0平方米,阳台面积按投影面积的1/2计算北侧两户与水平方向有一22.5度夹角,使得所有房间全明,均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楼梯为剪刀梯,每单元设电梯两部,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电梯选用1000kg住宅客梯,梯速2.0m/s套内空间设计中,以客厅为空间核心,相邻布置各功能用房,客厅与餐厅呈开放式布局,,洗衣机位布置在卫生间或者阳台均可,并合理设计储藏空间,空调机位结合阳台设计。
层高设计为2.9米,建筑室内外高差0.45米,地下室层高3.9米,地上33层,建筑总高度96.15米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45#、46#楼户型为一梯三户,套型设计均为三室两厅两卫,套型分为3类,A套型建筑面积为147.5平方米,B套型建筑面积为122.9平方米,C套型建筑面积为143.9平方米,阳台面积按投影面积的1/2计算,交通核面积58平方米所有房间全明设计,均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楼梯为剪刀梯,每单元设电梯两部,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电梯选用1000kg住宅客梯,梯速2.0m/s套内空间设计中,以客厅为空间核心,相邻布置各功能用房,客厅与餐厅呈开放式布局,洗衣机位在公共卫生间布置,并合理设计储藏空间,空调机位结合阳台设计层高设计为2.9米,建筑室内外高差0.45米,地下室层高3.9米,地上29层,建筑总高度90.35米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 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公寓楼,工程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所处地段为抗震一般地段43#主体结构地上25层和11层,地下2层,层高2.9米,地面上结构总高72.95米和32.35米,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全现浇混凝土楼板,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44#主体结构地上33层,地下2层,层高2.9米,地面上结构总高96.15米,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全现浇混凝土楼板,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45#、46#主体结构地上31层,地下2层,层高2.9米,地面上结构总高90.35米,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全现浇混凝土楼板,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建筑单体采用以上方案从经济和安全上可行 (一)、主要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及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1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二)、自然条件1、基本参数(1)基本风压(n=50年):Wo=0.30KN/m2(2)基本雪压(n=50年):Wo=0.15KN/m2(3)地面粗糙度:C类(4)场地类别:Ⅱ类;(5)冻土深度:1.03米2、抗震设防(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2)抗震设防类别:丙类3、安全等级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结构安全使用年限:50年; 结构重要性系数:1.0三)、主要楼面及屋面活荷载取值房间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