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父母的心导学案-苏教版.doc
3页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父母的心导学案 苏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2.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3.能联系生活理解主题,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重点:把握情节的曲折性;理解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预习导学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 (国名)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即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其作品富有印象主义色彩,语言洗练质朴,意境新颖,注重抒情和主观感觉的描写主要作品有《 伊豆的舞女 》《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 诺贝尔 文学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濑户( lài ) 吩咐( fēn ) 冷酷( kù ) 犹豫( yù )褴褛( lán )( lǚ ) 酬谢( chóu ) 妥( tuǒ ) 缘故( yuán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褴褛:(衣服)破烂 无精打采:打不起精神 寒酸:本文形容穿得破烂而显得不体面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合作探究 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请用一句话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 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文中的父母因家境贫穷,将自己的孩子一送二换三要回,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反映了浓浓的父母爱子之心 问题二:品味语句,把握形象1.“父母的心”的内涵是什么?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按“从‘ ’中,我体会到‘父母的心’包含着‘ ’ ”的句式说话 (1)从“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中,我体会到“父母的心”包含着孝心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从“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中,我体会到“父母的心”包含着爱心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2.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 示例: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一种伟大而深沉的爱,一种深重的责任感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虽然日子过得很窘迫,仍不想把他们舍弃。
拓展: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示例:不同意我认为这种做法虽然从理性上说是不明智的,但理性却是经不住情感的考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与父母对子女的爱相比 问题三:理解写法,揣摩效果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更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2.《父母的心》的中心乃至全部就是通过父母与财主夫人之间的对话体现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示例:(1)着力写好这场对话,写好它的细节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2)以对话方式能体现现场感,每次反悔的理由编得头头是道,父母之心的平凡而伟大跃然纸上 问题四:拓展探究,深入生活 下面语段是介绍川端康成的成长经历仔细阅读,说说川端康成赞美这样的父母之心的原因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人家,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
他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抚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抚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岁时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抚养…… 示例:这样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谓“孤儿的根性”所以在他以后的作品中,有许多都高度歌颂亲情,渴望有父母疼爱的感觉,希望体验到浓烈、可贵的亲情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拥有父母之爱,是多么幸福,令人羡慕的事情,我们应倍加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