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天.docx
11页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皮燕(天成国际景观iVj级景园师)1、鼎湖山景区概述1.1地理位置鼎湖山景区位于肇庆市鼎湖区,南临西江,地处北冋归线附近,东 距广州市约80公里与相距18公里的七星岩景区,取七星岩之“星” 与鼎湖山之“湖”,合称为星湖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1. 33平方公里1. 2鼎湖山景区对星湖风景区的重要性鼎湖山景区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高等植物 2500余种,约占广东省植物总数的四分Z—鼎湖山有华南生物种类的 “棊因储存库”、“活的口然博物馆” Z称1980年鼎湖山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并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 站鼎湖山景区是星湖风景名胜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2鼎湖山景区对城市的重要性鼎湖山景区是城市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城帀休闲活动的重耍场所鼎湖山景区口建立一hl起,就成为肇庆乃至广东、广西的重耍风景名胜区,受到了各界 的一致好评成为肇庆市旅游的支柱景区,也是市民休闲度假、回归口然的佳地风景区座落在城市中心区,是市内“山、湖、城、江”并存的白然基础,是传统城市(端 州)和新城(鼎湖区)山水人文景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市民最为重要的休闲场 所,登山己成为肇庆市民喜爱的健身运动。
2、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分析2.1鼎湖山资源保护现状及分析鼎湖山国家级白然保护区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惜动植物为保护核心鼎湖山 景区实行分区保护,保护区化分四级详细如下表主要保护措施:特级保护区(核心区)除经批准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外,禁止任何单位和 个人进入,严禁开发任何游览项日;一级保护区严格保护其白然和历史风貌除开辟建设供游 览、观赏、休息及安全所需的步行道、建筑物及维护设施外,不得增加任何建筑物;二级保 护区提供游览或开发的区域,可修建园林建筑和服务设施,但必须经技术审查;三级保护区 因地制宜力求绿化隐蔽,不得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绿化好进山道路组织好旅游交通序号名称区域面积(h m2)站景区用地%1特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761.6967.232一级保护区天溪、云溪游线景点较集中地段44.573.93以及庆云寺周围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地域3二级保护区鼎湖、百丈岭、鼎湖山景区南入 口沿云溪、天溪通往平湖、庆云 寺登山道两侧区域208.051&364二级保护区除上述三类保护区以外的其它地 段,包括飞天燕、塘蛾岭、米塔岭等118.6910.485鼎湖山景区用地1133.0100.00由于管理部门制定了着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以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当地居民,及游 览游客对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使得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建立40多年來,生态系统,各类 珍贵动植物资源仍保存完好,旅游开发对生态坏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冃前,鼎湖山 景区的保护手段佼单一死板,以减少开发旅游面积严禁游人进入为主,达不到环境保护与旅 游开发双赢的效果2. 2鼎湖山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冃前鼎湖山旅游开发而积较小,开发力度不强鮫为成熟的游览线路是鼎湖山牌坊入口 到宝鼎园,主要景点有犬溪谷、庆云寺、森林氧吧、宝抽园等,发展森林观光旅游,宗教旅 游活动森林氧吧:开发以空气负离子为主的森林坏境资源,推出以休闲保健、疗养康体 为内容的“品氧谷”养生保健生态旅游产品它是旅游产品绿色开发成功案例,利用原有 的旅游资源,赋予不同的心理感受,既冇利于健康,又冇利于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宝鼎 园”开展文化旅游知识性强、品味高的,“庆云寺”开展宗教旅游鼎湖山景区旅游商品极 具特色,既增加了旅游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性、纪念性、实用性,但艺术性方 面仍可加强总体來说鼎湖山景区旅游开发形成了”山幽、林绿、水妲、气清、景美”五大特色,成为 广东颇有影响的旅游地,吸引了人量珠三角、港澳游客旅游开发坚持资源特色与市场需求 相结合,以牛态坏境保护为前提,以发展牛态旅游为核心,突出教育功能和保健功能,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这些方面鼎湖山景区很成功,但呆区内旅游项口设登偏重游览观光, 缺乏体验参与式项H,而几少数旅游项冃缺乏科学论证,如上山公路的开发。
3、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功能、及异同3・1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功能3.1.1风景名胜区的定义: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坏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3・1・2风景名胜区的功能:① 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白然牛态平衡② 供人游览,开展娱乐活动③ 发挥美学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亨受④ 供人们特别是科技丄作者开展科学研究活动⑤ 提供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良好园地——來源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3.2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功能、3.2.1自然保护区的定义:是指对冇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的犬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白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休或者海域,依 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3.2.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① 为人类提供研究白然牛态系统的场所② 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③ 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 驯化的研究等④ 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廊物馆⑤ 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⑥ 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坏境和保持牛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口然保护区条例》3.3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异同:3.3.1两者共同点两者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为前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满足人们游赏、 休憩、科教等需求,从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3.2两者差异性① 监管部门:风景名胜区属于建设部管;自然保护区属于环保总局管② 旅游开发:风景名胜区是人文的与自然的都冇的区域,在保护人文与自然的前提条件 卜旅游产品布局是遍地开发、因地制宜;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资源的利用,保护为主,开发为辅,n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是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严格遵 循“同心関”的布局模式,严格來说,不介入核心区,分布在试验区和外围区域③ 功能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人文景区,满足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 科学、文化活动等需求;口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口然生态坏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和 景观资源的口j持续利用为主,另外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功能1、典型案例分析4. 1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之上”的旅游定位和“小众”的生态旅游模式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绵阳•平武县境内,总面积322. 97平方公里。
它是全 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人熊猫等珍稀野牛动物及具栖息地为主的白然保护区之一,保持了 完整的口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冃前开展的生态旅游 活动冇:早晨观鸟、穿越原始林、漫步大熊猫栖息地、观花路线、蘑姑识别路线、登山、野 外露营、晚间讲座等;并可以举办一般会议培训和青少年夏令营以及学牛实习王朗作为我国白然保护区小较早开始牛态旅游探索的成功典型王朗的“小众”生态旅 游模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资源它符合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的特 点,也符合以保护为首要目的的白然保护区的战略口标,是一种值得其他自然保护区借鉴的 可持续旅游模式4.1.1 “保护至上”的旅游定位王朗自然保护区把他们的生态旅游定位为“小规模、负责任的旅游,它促进周边社区、 游客、公司与企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参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机制的建立在王朗的案例 中,保护区没冇把生态旅游的经济FI标凌驾于其他冃标Z上,而是成功地讣它成为推动保护 区总休目标实现的一 •个工具白然保护区的首耍目标是保护但是保护区的保护、科研、监测、巡护、环境教育都需 要经费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成为众多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的强劲动力。
4.1.2 “小众”的生态旅游模式王朗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模式“小众”旅游,它以科研工作者、国际生态旅游者、会议 旅游者、学生、驴友等八类市场为具主要服务对象保护区捉供的专业性、知识性极强的旅 游产品如讲朋、科考、专业解说等也正是适应了这一类消费者的需求而旅游接待中保护区 员工与旅游者个人接触广泛,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也十分契合这些冃标消费者的心理这几类 游客的数量只占王朗入区游客总数的25%,但其消费占保护区旅游总收入的70%王朗自 然保护区以其鲜明的“小众”特点,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中独树一帜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和经营应当区别于其他风景区,严格控制旅游容量,坚持小规模、 精品化、控制式发展的“小众”旅游模式我们认为,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那些资源观赏 价值高、旅游吸引力强的保护区——应当拒绝大众游客,更不宜为了经济冃的阳盲H迎合市 场需求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应当严格服从保护区的首要目标,寻找与保护区职能协调的主 导旅游模式,限制游客数量,加强游客管理和环境教育,担负起引导和培育旅游者的任务, 而这本来就是保护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王朗景区景观4. 2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九塞沟国家级口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口治州九塞沟县境内是我国第一个 以保护占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H然保护区。
九寨沟国家级H然保护区定为“世界H然遗产”, 后来又加入世界人•生物圈保护区网同吋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00公顷4. 2. 1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走“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永续发展之路,加强B然保护,完善设施建设, 优化旅游环境,提升管理服务九塞沟率先成为中国西部的壯界旅游精品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九塞沟景区的游客从最初的几千人增长到2005年的201万 人九塞沟景区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推动可持续发展,游客人数的人幅增长不但没有造 成环境的恶化,增长近2300倍的旅游收入反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首先,大量资金投入完成了生态广场、粪便处理厂、景区电网和农网改造等一大批基础 建设项目,全面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环保水平和住态旅游品位其次,九塞沟景区全力开展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修筑了 40多个拦洪坝、滤水坝等, 完成13条沟的泥石流治理T程制定并完善了《森林防火扑救预案》,建立了护林防火指挥 部、专职消防队、巡山队等,实现景区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天 然林资源保护和口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草)6000余市,景区森林覆盖率和植 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3. 61 %和85. 5%。
同时加人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力度,严防外来物种进入, 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或围栏保护,坚决禁止乱捕乱猎4. 2. 2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九寨沟景区坚持把科学研究贯穿于生态旅游发展的整个过程Z中,从规划到开发,从保 护到管理,从营销到服务,都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先后委托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完成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九塞沟口然保护 区总体规划》、《九塞沟科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明 确了不同区域的格局、功能和发展方向,确定了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坚持按照规划开展项 冃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冃环境保护管理审批程序,严格强化工程管理景区积极引进先进 的技术、成果和理念,为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增强了资源保护和旅游 开发的科学性与计划性4. 2. 3九寨沟打造一流绿色景区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