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533960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一、时代背景与哲学基础了解卢梭的生活时代和社会内景,特别是当时的教育情况是理解卢梭教育理论的不二法门,进而能掌握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根源和历史意义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行会行将崩溃的时期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革命即将到来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和僧侣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同时封建统治者还极为突出的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识教会推行原罪论,宣称人生来有罪,要想成为天国公民,必须克己苦修以求永生这使得当时的教育是通过对幼儿的种种束缚而改变幼儿的本性,根除儿童的恶源因此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德育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幼儿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并以严酷的纪律与体罚作为辅助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用大量的事例描绘和抨击这种教育现象与封建教育相对,卢梭高举自然教育大旗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堕落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他因而主张自然教育,是儿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

      教育的使命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要求,免受外界影响,自由的发展于是卢梭以“性善论”为根据和以“率性发展”为原则,通过他虚构的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在培养目标、教育进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二、卢梭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标卢梭指责当时的贵族教育,认为这些用阶级身份做模子来培养人的教育只会使人的天性不能自由的发展,指挥是人失去适应自然发展的能力,叫人定型化、僵化为了推翻这种教育,卢梭呼吁培养自然人他说:“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照我们所知而言,那就是自然的教育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后,便从积极方面说明自然人所具有的特征卢梭认为率性发展的自然人必须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绝不会只求心智发展而使身体虚弱,也不会叫身体与心智都处于衰弱之中卢梭以爱弥儿为代表来描述道:“至于我的学生,宁可说是自然的学生,......只是因为他永远在动,他就不得不注意许多事物,认识许多力量,他不久便获得许多经验.他以自然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而且因为他并不意识到他在学习什么功课,所以他的学习便进行的极为迅速这样,他的身心便共同活动着他永远去实行自己的观念,而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因此他把思想和行为打成一片,他的健康和体力日渐增进,他的智慧和明察也日有发展。

      这就是达到身心共同发达的途径这种途径使人有哲学家的理性和运动家的身手 ”总之,卢梭所希望的自然人,并非野蛮人,而是直立行走于社会的文明人他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仁能爱,因为身心能力协调发展,故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的变化 (2)教育进程卢梭不但肯定天性至善,而且肯定这种善良天性是逐步发展的,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的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从最初就要把他放在他应处的地位上,而且要保持他在这个位置上2卢梭在《爱弥儿》中主观上将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阶段,逐一指出个阶段身心特征,并且根据特征安排了教育重点婴儿期--初生到 2 岁卢梭说:“人生的第一个时期,就是缺乏和软弱的时期他最初的呼声便是哭叫和落泪他感觉到各种需要,但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只能用哭喊来请求别人帮助他 ”又说:“婴儿能接受成人所不能接受的改变,他的肌肉是柔韧的,你无论叫他如何转动,都不费力;成人的肌肉比较僵硬,所以非遇强暴的外力是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动转方式的所以我们能使儿童强壮,而不能危机他的生命和健康;纵或稍有危险,也是不足介意的 ”由于上述种种特征,卢梭认为婴孩时期的教育应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应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树立一生幸福的基础。

      幼儿期--2 岁至 12 岁,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期 ” 他描绘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为“在理性发达的年龄以前,儿童所接受的只是感觉印象,不是观念” “他既无感情又无思考,他仅能感觉而已;他不曾意识到自己的生存 ”这就是说,儿童是没有观念而仅有感觉印象的卢梭继续指出儿童由于没有观念,便不能有真正的判断和记忆他说:“我以为儿童不能判断,因而也没有真正的记忆,他们记住了事件的声音、形状和感觉,但是很少具有观念,更难懂得事件彼此的关系他们的知识全属于感觉领域,并未入于理解的范围 ”因此,感觉教育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青年期--12 岁至 15 岁卢梭认为人生由十三岁到十五岁时,属于青年期他是人类一生中能力最强的时期卢梭说:“在十二三岁时,儿童能力增长之速远远超过他的需要 ”又说:“我曾说过,个人能力超过需要的时期,若非绝对是他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比较上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是他一生中最可珍贵的时期 ”接着,卢梭指出人在儿童期由于受过感官教育,他的感觉能力和感觉经验都已获得基础,因而这时期是理性发展的时期了他说:“我们领导儿童通过感觉领域而达到理性的边界了 “最初儿童只有感觉,如今有了观念;从前他只能发生感情,现在他能思索了。

      ”人在青年时期已有理性发展的条件和要求,所以它是进行知识教育的时期,卢梭说:“这正是他工作、教学和探索研究的时期 ”青春期--卢梭把人生由 16 岁到 20 岁成为青春期这以阶段的特征有二,首先,他是情欲发动的时期,卢梭形容道:“正像先有海波的咆哮,然后暴风雨随之而来,青年的正在成长的情欲的声息,也便宣告这狂暴变化的到临 ”其次,青春期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社会关系的时期卢梭说:“人的正当的研究是他和环境的关系当他只能由物理的性质来说明他的环境时,他应当就他和事物的关系来研究自己;这是儿童期应做的事当他开始明了道德的性质时,它应当就他和别人的关系来研究自己,这是他终身应做的事情 ”由于青春期的两种特征,卢梭因而主张青春期教育应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3)教育内容与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先天观念的影响,欧洲的教育领域中,人们一贯注重脱离现实的书本诵读和脱离事物的纯粹的思辨经过文艺复兴,虽有所改观,但到了卢梭生活的时代,教育又回到死钻文字,背诵经典,盲目灌输,填鸭式的老路上卢梭极力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强调儿童从现实中探索真理,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识他说:“我憎恨书籍,他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体。

      ”又说:“教师所教的是为了什么呢?文字!文字!文字而已!在他们所夸示的种种教给儿童的科学中,他们永不注意选择儿童真正有用的知识,因为儿童们不得不去应付事实,也无法不全盘失败了 ”因此他建议道:“请勿以文字教育给予你的儿童,它应当是纯由经验而学习 ” “凡是他们能够由经验中学习的事体,都不要由书本去学习 ”卢梭主张在现实中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识;相应地,他要求教师放弃繁琐的讲解,提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进行教学卢梭说:“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你都要从做来教学,而且只有在做的方面没有问题时,才进行文字教学 ”卢梭在《爱弥儿》中,列举许多在现实中师生共同活动中进行教学例如,爱弥儿在秘密的临海中迷失了路途,于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阳光照射的方向和森林所在部位,推断出回家的路,可见,天文和地理的知识是在解3决现实问题的场合学习的又如,魔术是操纵水盘中蜡制的小鸭游来游去,这桩秘密被爱弥儿戳穿了,在这一场合中,爱弥儿懂得了有关磁铁的知识为了确保师生共同活动中有效的教学,卢梭倡导尊重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首先,卢梭以为人天性好动,在好动这一天性基础上发展出好奇心在天然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不断探究,发现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因此,贯穿卢梭教学论的一个中心思想是:“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由这个中心思想,卢梭得出了关于良好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的全部教学论主张无非是这个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从这个原则可以看出,卢梭所谓的“良好的教学”即发现教学,发现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即“学问的兴趣”和“学问的方法” 这两个要素是获得知识,发现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知识、真理本身因此,卢梭的教学论不是只是本位的,而是兴趣、能力趋向的其次,卢梭十分注重教学要适应儿童、青年身心发育的水平他希望教师根据儿童水平选择学习内容,从简单的儿童熟悉的事件说起,坚决反对硬把成人的需要作为标准来选择教材卢梭认为:“人们对于儿童们的知识领域认识错误,把儿童所没有的制师人为儿童已经具备,并且教儿童去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东西 ”于是,他劝告老师道:“永远不要把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向儿童说明” “你在研究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要永远就最可见和最新明的现象着手 ”此外,卢梭还希望儿童学习的进度要恰当,不急于求成,不贪多图快。

      他说:“纵令最有天资的儿童,你们也莫要设想在我们教导他的三四年时间内,能对一切艺术和科学都有所理解,以致到他长大时能够独立地进行研究 ”最后,卢梭要求教学要注重对于事物的接触或直观卢梭以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把感觉经验视为发展理性的基础,因此极为注重要从外界事物获得印象,他认为对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意义和观念这就是说:“我们真正的教师时经验和情绪 ”也就是由实在关系而得到各种观念的心灵是透彻的所以这是一条通例:除非不能把实物给儿童看,否则永不要以符号代替实在的实物因此,卢梭重视实地考察和旅行参观,以便在丰富而确实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探索事物的规律爱弥儿在学习农业、土壤、物产和种植方法,是亲自夏天观察以及在和农民一道操作中进行的他采集植物和矿物的标本,是在实地参观调查中进行的,他绝不关在房内死读书,而是走向实际搞研究> 三、对《爱弥儿》中教育观点的思考在对《爱弥儿》中教育观点进行阐述时,一方面体会卢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提出“自然教育”的气魄与思想的可贵,另一方面却也为卢梭思想中的偏激与浓重的个人感情杂融于教育理念中感到卢梭的可爱自然人性论是卢梭全部的思想的基石,自然的“自然教育”就成了他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卢梭的论著中,他的“自然”基本上有三层含义其一,实体意义上的“自然” ,即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卢梭是一位悲苦的浪漫主义者,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中,美好的大自然一直是他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其二,历史意义上的“自然” ,即在时间上存在过的一种自然状态如果说前一个“自然”是指远离都市、远离人群而与“社会”相对的话,那么后一个“自然”则是与现代文明相对,于原始的野蛮人的那种闲散相对,不平等的生活是永远不会出现的其三,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要符合自然规律,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这些被认为是自然对我们的要求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是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他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怎么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欢乐的年岁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你们之所以这么那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他好;4可是不知道你们却招来了死亡,在阴沉的环境中把他夺走了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这才是为了人的幸福我们能做的事情坚信自然能拯救一切的卢梭自然的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孤儿院,只是他还是不由得起了忏悔之心,最后有将内心的挣扎公诸于世。

      自然才是最好的生存环境,最好的存在状态,最好的人生追求,卢梭将他深思熟虑了许多年的思想拿了出来,却没有想到最后竟会遭到统治者们的全面封杀教育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