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岳麓)--阶段一 课时1--(附解析及答案).doc
37页阶段一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2)分封制与宗法制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商鞅变法*(注:带*的为选修或与必修都有的考点)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于夏商,鼎盛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崩溃历史解释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四位一体,形成等级森严、家国一体、重视礼乐教化的特征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家国情怀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巩固了早期王朝的政治统治,促进了中原文明向周边地区的扩展,促进了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考点一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1.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2)商朝2.封邦建国(1)目的: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即维护周天子的统治2)内容(3)作用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种类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礼仪等。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3.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2)性质: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5)作用(6)保障:礼乐制度①含义:周朝制定的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②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宗法观念“宗法观念”是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在西周末年已渐趋式微,但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对我国社会和谐和家庭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考点二 商鞅变法(选修1)1.背景2.措施(1)政治(2)经济(3)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3.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3)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下一步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也就是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贵族分封制度[名家史论] 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具有神秘神权色彩[图解历史] 分封制下的等级结构信息提取:分封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层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统治[史论拓展] “家国同构”的特点(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漫画解史] 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信息提取: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对我国社会和谐和家庭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名家论史]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论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是有限的,西周国家结构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点探究1 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1】 (2017课标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 A点评本题借助对分封制内涵和外延的阐释,考查分封制的影响,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角度,综合考查分封制对当时文化传播及文化融合的影响审题 解答关键题眼是紧扣题干分封的空间及对象,认识分封制不仅扩大西周统治区域,还能把周文化传播到各地,有利于文化认同和交流解题据所学可知,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王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诸侯国,如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项。
B、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史论链接』角度1 分封制对西周政治统治的影响(1)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2)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3)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和华夏民族及国家意识的形成4)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角度2 分封制对后世遗存的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即时体验』1.(2019湖南长沙调研)据研究,周代的王道,自洛邑向东分为二线其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与宋都商丘,远达鲁都曲阜后来,又以洛邑为中心,东南修通至宋、徐、吴;南向修通至许、随、荆楚周代修建道路网( )A.方便中央向地方运输贡赋B.方便王室派人巡视海外C.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D.利于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解析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内涵的理解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因而修建道路网可以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故选C项。
西周时地方诸侯需要向中央交纳贡赋,A项错误;周朝与海外无多少联系,B项错误;周代修建道路网与诸侯之间的矛盾无关,D项错误答案 C2.(2019云南保山模拟)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解析 解读题干材料,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答案 C探究2 商周政治文明的传承与演变『考题例证』【典例2】 (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 A点评本题运用《史记》记载的故事切入,考查商代的政治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阐释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审题 此题关键信息是商汤捕猎“乃去其三面”,获得诸侯拥护、推翻夏桀的结果,理解其真实意图解题据题干材料可知,商汤通过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最终推翻了夏桀,体现了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A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B错误;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错误『史论链接』角度1 夏商周政治文明的传承(1)制度传承与创新:夏朝建立,开启王位世袭制,商周延续;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于商朝,盛行于西周西周时期,分封制与血缘关系所维持的宗法制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权力机构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2)神权色彩浓厚:夏商周时期,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相继文明传承,延续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角度2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血缘贵族政治的特点,但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
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地方实行相对分权的贵族政治『即时体验』1.(2019陕西汉中模拟)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类别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卿大夫的都城城墙高度九雉(雉为一尺)七雉五雉南北向道路宽度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宽七轨宽五轨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解析 观察解读表格,可知西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城邑的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体现了维护等级制度的礼制观念,故选B项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改建”, 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城墙高度和南北向道路宽度, D项错误答案 B2.(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西周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一套行为规范以协调社会成员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春秋时期礼乐逐步崩坏,但经过孔子的再加工和推崇,礼乐制中的许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有重要影响这表明( )A.宗法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B.传统文化注重历史传承C.礼乐制度得到完好传承 D.春秋礼制导致社会大乱解析 材料中的“礼乐制”说明不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西周周公‘制礼作乐’”“孔子的再加工和推崇”和“后世仍有重要影响”说明传统文化注重历史传承,故B项正确;材料“许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有重要影响”说明没有完全传承,故C项错误;材料“春秋时期礼乐逐步崩坏”只是说明社会大乱导致礼乐制度崩坏,故D项错误。
答案 B探究3 宗法制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影响『史论链接』角度1 宗法制对当时的社会影响(1)政治方面: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制定了贵族之间的组织关系,也确定了政治上的等级隶属关系,形成了西周“家国同构”的国家结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婚姻礼仪:宗法制使一妻多妾制成为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