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日语谚语翻译的方法.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60594744
  • 上传时间:2018-1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日语谚语翻译的方法  摘 要: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比喻形象,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跨越这些障碍,实现翻译上的对等,尤为困难本文拟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提出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异化法、归化法、异化兼归化法、对等翻译法、还原法以期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关键词:谚语;异化;归化;对等;还原    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的 对等的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换句话说,翻译就是使译文的读者感受理解原文的程度能够基本对等与原文读者感受理解的程度这种对等不仅包括内容上的对等,还包括尽可能形式上的对等译文做到了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才能真正到达翻译的理想王国  根据奈达的这一理论,本文把民族语言中的精华——谚语,翻译方法做一下粗浅研究  日语中的谚语有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的内涵丰富,含蓄委婉,需要联想方可理解形式讲究工整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郎郎上口。

      这些特点使的谚语的翻译难与一般的语言因此,尝试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进行日语谚语的翻译  一、异化法  异化法,也就是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留谚语本身的民族特色,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下面试举几例说明用异化法把日语谚语翻译成汉语  例1江戸の敵を長崎で討つ东京的仇在长崎报  用异化法完全保留了原文的意想汉语中有一句相近的“张三的仇报在李四身上”,虽然也可以用来对译,但不如用异化法更接近原文意象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的广泛深入,现代的人对东京和长崎也并不陌生,能够接受  例2盆と正月が一緒に来たよう新年正赶盂兰节  新年和盂兰盆节是日本的两大传统节日,学校、公司都放假,人们可以回乡探亲访友,参加庆典或祭祀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休闲旅游形容双喜临门译文“新年正赶盂兰节”,从而使接受者了解了异国风情,丰富了文化见识  例3痘痕も笑窪 麻脸也当酒窝瞧  日语的[痘痕」意为麻子,「笑窪」是酒窝之意,采用异化译法,形象地表现出热恋双方都把对方看得很美,甚至缺点也看为优点更加通俗易懂,为大众人民所接受虽然也可以翻译成“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中国春秋时代拥有沉鱼落燕美貌的美女,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

      与译文“麻脸也当酒窝瞧”比起来,少些通俗性  例4転がる石には苔が生えぬ 滚石不生苔  汉语中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蠧”与“滚石不生苔”的意义完全相同但保留原文意象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法  例一石二鳥一石二鸟  虽然汉语里也有谚语“一剑双雕”“一举两得”的翻译法但采用异化法,使人耳目一新,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例6実るほど頭の下がる稲穂かな  稻穗愈饱满,头愈往下垂  有用四言两句的形式翻译成“粒饱穗垂,知博愈谦”,这样一语道破,原文中的含蓄回味顿然消失,破坏了原文的艺术风格,也难以使读者换得与原语言读者同样的情趣也有“虚心竹有低头叶”的译法,有含蓄之意,但不如直接翻译更加和原文接近且保留原文的风韵  例7泣き面に蜂泪脸遭蜂蛰;  汉语中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穷汉又赶闰年年”“雪上加霜”等译文,但都不如采用异化法来的直接,并且丰富了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归化法  归化法,也称意译法是指抛弃原语原来的形象,而采用本族所熟知的形象或借喻  例1帯に短し、襷に長し高不成低不就  “帯”是和服腰带,“襷”是绑衣袖的扎带指一块布料做和服腰带太短,做扎带太长,与汉语的“高不成低不就”类似。

      可以意译为“高不成低不就”  例2河童に水泳を教える 班门弄斧  “河童”是水中的精灵,被当作河神被日本人民所崇拜,教河童游泳,无疑于“班门弄斧”可以采用归化法,译成“班门弄斧”  例3鰯の頭から信心か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  “鰯”即沙丁鱼,是最廉贱的一种鱼像沙丁鱼这样不起眼的鱼,如果人们信仰的话,也能变成佛也就是说,如果相信的话,就能成功汉语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心诚则灵”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这两句汉语  例4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  “文殊”即文殊菩萨是众菩萨之首,是智慧的化身三个人在一块,就赶上了文殊菩萨了相当于我们汉语中的“三个臭皮匠,胜如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代足智多谋的人,在我国人们心中也是指智  慧的代名词这样采用归化法,译成“三个臭皮匠,胜如诸葛亮”  三、异化兼归化法  有些谚语在采用异化法翻译之后,难以表达清楚隐藏的含义,造成读者难以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理解感受这时可以采用异化兼归化法,既直译兼意译  例1新しい草鞋を鍋取りに使う新草鞋当锅把一一用处不当  例2豆腐に鎹豆腐上钉钉子一一没用  例3月とすっぽん月与鳖一一天壤之别  例4隣の宝を数える 替人家数财宝一一徒劳无益  例5茶腹も一時喝足茶,也能充饥于一时一一聊胜于无  例6死馬に針を刺す:给死马扎针一一无济于事  例7車の両輪 车之两轮一一缺一不可  例8気違いに刃物 疯子操刀一一危险万分  翻译后的译文形式类似与汉语中的歇后语。

        四、对等翻译法  奈达曾说:不同文化的人们所具有的共性远远大于将它们区分开来的个性因此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同一事物也许为有同样的文化意象中日交流源远流长,必然会产生一些意义相近意象相同的谚语这时我们可以直接采用对等翻译  例1色の白いは七難隠す 一百遮百丑  例2出る杭は打たれる 出头的椽子先烂  例3急がば回れ 欲速则不达  例3是来自室町时代连歌师宗长的“もののふのやばせの船は速とも急がば回れ瀬名の唐橋”正好与汉语中的“欲速则不达”同意  五、还原法  日本谚语除了自己在自身经济文化地理风俗历史特定的背景下创造以外,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中国文化典籍,有不少也来自于西方这是我们可以采用还原法  例1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例2百聞は一見にしかず百闻不如一见  例3朱に交われば赤くな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总之,翻译是个复杂的活动,谚语的翻译也不是仅仅采用以上几种翻译方法就能解决了的,如果在具体的文章中,就会涉及到语体,语境等的因素,那时候我们就要灵活采用翻译方法,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只要我们认真体会异国文化,风俗,灵活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翻译出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完美对应的译语是很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奈达.西方翻译史话[J].中国翻译,1983,(3).  [2]胡孟圣.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J].日语学习与研究,XX(8).  [3]陶振孝.现代日汉翻译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XX.  [4]谢建平.文化翻译与文化[J].中国翻译,XX(1).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