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为炉前坐李群玉.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东***
  • 文档编号:197433620
  • 上传时间:2021-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为炉前坐李群玉 李群玉〔约813~约860〕 唐代诗人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性情淡泊,一度应进士举,不第,即弃去裴休为湖南观察使时,对他很器重,并加延致大中八年〔854〕游长安,上表献诗300篇其时裴休为宰相,荐授宏文馆校书郎不久,弃官回乡 李群玉早岁即有诗名,好吹笙,擅草书和杜牧、段成式等均有往来,与方干酬唱最密《进诗表》中自云:"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摇情"可见其情趣诗中多咏湘中风物名胜,七律《黄陵庙》最为著称,五古《湘西寺霁夜》写景如画,亦属佳作其他如七律《九子坡闻鹧鸪》之"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格磔声",七古《人日梅花病中作》之"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等句,颇为历来传诵其诗风格清丽,含思深婉,别具幽芳冷艳之致《唐摭言》称其"诗篇妍丽,才力遒健"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谓"文山虽生晚唐,不染轻靡僻涩之习",给予较高评价但作品大多缺乏深入的社会内容,反映现实不广 著有《李群玉诗集》 3卷,《后集》 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摘至2.李群玉《黄陵庙》赏析 黄陵庙 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 二女啼妆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 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 九疑如黛隔湘川 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古代当地人民由于同情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不幸遭遇,给她们修了这座祠庙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死于苍梧,葬在江南的九疑山《水经注湘水》等又先后将故事发展成为娥皇、女英,因为追踪舜帝,溺于湘水,遂“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样就给原来的传说加深了神话与悲剧的色彩后世人们更将湘竹上面的斑斑点点,想象成为二妃远望苍梧,临江恸哭的泪痕李群玉写此诗,也是借助这一绵绵长恨的故事为背景的 此诗在构思上,是用黄陵庙的荒凉寂寞与庙中惟妙惟肖的二妃悲切的塑像作为对照,在结构上则以诗人凭吊黄陵庙的足迹为线索布局,从而步步深入地表现了二妃音容宛在、精诚不灭,而岁月空流、人世凄清的悲苦情绪 首句“小姑洲北浦云边〞,交代了祠庙的地点与位置,“浦云边〞三字说明诗人从远处走向黄陵庙时所见到的云水相映颇为荒凉的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漠漠层云,江天寂寥,四周一片空空荡荡的感觉第二句,诗人已进入祠庙瞻望,以特写镜头显出“啼妆俨然〞的二妃塑像这里愈是写出环境的萧索与刻画出二妃生动的形象,也就愈会唤起人们无限的哀思。

      接下来诗人漫步祠外,只见“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进一步写景抒情野庙向江〞,着一“野〞字,点染了环境的荒凉向江〞,显然暗示庙中二妃日夜面向苍梧此时四周有的只是被风雨剥蚀了字迹的古老碑碣,萋萋的荒草和一片东风无语的寂寂春色,“寂寂〞,是诗人的感受,也是对二妃怅惘心情的想象与描摹 接写诗人伫立平冈,愁思不已的所见所感:“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暮色晻晻,那江上的香芷在晚风中遥曳生恣香芷,这个湘、沅一带特有的风物,既是黄陵庙前的现场景物,又暗暗关联二妃美丽的神话《楚辞湘夫人》云:“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触景生情,引人遐想待到夜暮降临,江畔月落,四周杜鹃啼血,如果二妃有知,听着声声“不如归去〞,她们将会感到怎样的悲戚!她们纵欲归去,又能够归向何处呢?想到这里,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再次步入庙中,抬头凝望“啼妆俨然〞的神像,“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仿佛看出她们蹙着眉黛,隔着湘水,仍在朝朝暮暮地眺望远处不可企及的九疑山,默默无言地翘盼着舜帝的归来!这样的形象更加激起诗人内心的波澜:事去千年,人世已非;恨重如山,心似金石啊!这里的“犹似〞二字,既把二妃的神态写活了,流露出她们坚贞不渝、长恨绵绵的情怀,也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思。

      此时此地,诗人伫立野庙,愁萦湘浦,目遇神追,依恋感怀,不能自已其下“九疑如黛〞的结句,以一“隔〞字,包涵多少欲哭无泪的憾恨,全诗到此,辞虽尽而意未尽,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就以诗中“月落山深哭杜鹃〞中那一“哭〞字来说,究竟是实写杜鹃的啼血,二妃的饮泣,还是诗人自己的一掬同情的眼泪,抑或是三者合而有之,那就很难叫人分得清了3.对联趣闻〔491〕李群玉塾师看戏对句 李群玉和塾师二人与长老和尚分手之后,便结伴而行,乘船沿涔水而下,返归故里 却说小船行至津市,天已傍黑,船夫便将船靠了岸吃过饭后,船家提议上岸到街上看看李群玉与塾师欣然同意,整好衣冠,上得岸来,到街上一看,见街上正在演戏,便禁不住一起向戏场走去 戏场不大,看戏的人也不很多,他们赶到时,戏刚刚开演塾师指着舞台感慨地说: 不大点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李群玉指着舞台上的演员对道: 这几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贤 随着戏剧情节的展开,观众深深为剧中人物的遭遇不平塾师说: 有意装腔,炎凉世态 李群玉劝塾师道: 现身说法,游戏文章 塾师禁不住又评论道: 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须臾事 李群玉也止不住评论道: 眼前何足道,且看他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

      塾师意犹未尽,又出句道: 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他放开眉眼做 李群玉接口对道: 世事原来多假局,装模做样,唯吾踏踏实实观 这时,陆续又有些人进场,嫌前面的人站得太高,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顿时,戏场里不禁有些骚乱李群玉劝道: 看不见莫吵,请问前头高见者 塾师也应声附和说: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来 人一多,嘴就杂,免不了对戏文评头品足,妄自推断,直搅得台下一片闹哄哄李群玉忍耐不住,出句禁劝说: 且莫说谁奸谁雄,看他如何结果 塾师又应声附和: 亦只在或歌或舞,劝你不必盘根 散戏后,李群玉与塾师、船家一边走,一边议论,谈得津津有味船家说:还是老话说得好—— 唱字两个曰,曰喜怒,曰哀惧,无妨借口传话 李群玉接口道: 戏字半边虚,虚山河,虚社稷,谁知动干闹戈 船家因对剧中的一些情节持怀疑态度,觉得戏既像真又像假,一时竟弄不明白说: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李群玉笑着用胳膊碰了碰塾师,对道: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顾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

      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