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整理】26、抒写雄魂.doc
5页抒写雄魂,陶冶灵魂——《中华魂》跋诗集《中华魂》出版发行以来,特别是诗评家朱先树先生的评论文章《树历史丰碑,抒民族雄魂》在《中华诗词》杂志发表以来,全国各地不少专家、读者给我写信,或求购,或建言,或赞许,或纠谬,总之都是激励鞭策,让我感动莫名中华民族,三皇五帝,千秋万代,正气塞天,浩歌长鸣冯友兰先生说:“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唯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虽曰旧邦,其命惟新’者也 ”之所以能够如斯,是因为中华民族代有英贤,薪传火继中华英贤是各个时代的拓荒者和救赎者他们用理论沾溉后人,用思想哺育后人,用大节感染后人,用懋业震撼后人,用文章滋养后人,像一面面高扬的旗帜,引领一代代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开济创新,奋发前行,故中华民族总能蹶而复振,仆而复举,文化日盛,文明日兴,冑衍祀绵,流播靡穷英贤们的硕德高行、精神气象开启了我的诗思,滋润了我的笔头 《中华魂》五年的写作过程,既是自己钩沉索隐、潜心寝馈的积淀过程,呕心雕肾、焚膏继晷的练笔过程,更是自己精神接受净化、灵魂接受洗礼的澡雪过程,谓之“抒写雄魂,陶冶灵魂” ,庶几乎近之一)我的英雄情结是从景仰爱国英雄开始的。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伟节高操是维护国家统一,抗击外来侵略泱泱华夏,炎黄肇造,万载传承,岂容山河坼裂,金瓯破碎从“并吞四海垂余烈,范式百规遗后贤” ,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秦始皇,到“削平藩首三王乱,扫尽沙俄万虏凶” ,奠定中华今日疆域的康熙,从“三代倾心五戎好,一门致力九州同” ,竭力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俚族女杰冼夫人,到“万里间关归祖籍,一朝开济绝沙俄“,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怀抱的蒙古族英雄渥巴锡,等等,多少中华豪雄为中国一统作出过不懈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民族饱经外侮,狼烟不断,但始终岿然不动,如泰岱昆仑然从“威镇遐边统六军,七番出塞报明君” ,抗击匈奴犯边扰民的卫青,到“一门凛节慑奸佞,两代勤王感鬼神” ,抗击金人南侵而遭谗陨身的岳飞,从“布阵裕如超胆识,用兵奇绝壮风云” ,扫荡倭寇,靖定东南的戚继光,到“十年战伐功勋著,三代经营惠泽长” ,驱逐荷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等,多少中华英杰抗击外敌入侵,前赴后继,喋血沙场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上各民族都为大家庭的一统和融合立下过汗马功劳,所谓“各族文明大融合,中华一统著风流”是也在各民族融合的漫长过程中,固然充满了仇杀和争战,但更经常更普遍也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即便在彼此相争的战伐期间,民间的交流和借鉴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在《中华魂》的写作中,我坚持“莫分胡汉论功业,民族英雄皆舜尧”的理念,选取了诸多少数民族英雄作为礼赞和讴歌的对象其中,有“亲迎公主百年好,永结熙朝万世昌”的松赞干布,有“儒臣任用熙朝盛,汉律颁行黑狱空”的萧太后,有“欧亚群雄皆丧胆,乾坤列嶂也低头”的成吉思汗,有“雄踞九重依汉制,广容百族合虞韶”的忽必烈,此外还有隋代著名建筑学家宇文恺(朝鲜族) ,元代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契丹族) ,清代著名数学家明安图(蒙古族) ,清代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张秀眉(苗族) ,等等有读者指陈其中一些“悖论” 譬如主持辽国朝政 40 年,固守燕云十六州的萧太后,与北宋对峙,拒绝统一,似乎阻碍历史大势而不应受到歌颂但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应当正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宋、辽政权的存在和延续都是有其正当性和民意基础的元代著名历史学家脱脱在主修宋、辽、金三史时,就指出三国皆正统,三史皆正史,无高下主次之分,可谓金台观澜之言况且,萧太后对内颁行汉律,多用宽政,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革,对历史的进步是有贡献的她既是契丹族历史上的女中豪雄,也是大中华历史上的女中豪雄。
元代郝经说:“能行中国之道者,即能为中国之主 ”斯言不谬在数以千百计的中华爱国英雄中,包括在民间乡绅中、黔首百姓中涌现的草莽英雄,从山沟沟里泥巴墙里走出的草根英雄如春秋时的弦高,汉代的卜式,宋代的韩希孟,明代的夏完淳,近代的简照南兄弟他们将江湖义气升华为家国大义,将市井间气升华为民族浩气,悯时忧国,禆补世阙,是真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践行者二)德国著名思想家尼采说过,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具有帝王气派、帝王气象的精神隐士我国古代几乎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同时的老子、孔子、墨子及稍后的庄子、孟子、荀子等,又何尝不是气派超迈、气象雄伟,呼吸间可通帝座的精神圣者?他们在各自的思想、学术领域开榛辟莽,筚路蓝缕,奠基立石,开宗立派,遂形成春秋战国时代群峰竞秀、众水争流的百家争鸣局面如果说,苏格拉底等人是整个西方文明的鼻祖,那么,老子、孔子等人就是整个东方文明的开山他们一西一东,同处人类文明发轫的轴心时代,都是人类文明拥彗前驱、导乎前路之伟人,近乎“天假之圣”也孔子被后人称为“素王” ,亦即具有帝王气派和帝王气象而未能成君即位的“精神王者” 泰西人持西方话语霸权,鼓荡“欧洲中心论”和“美国领袖论” ,既是狙于成见,也是昧于天外有天的王婆卖瓜。
有人断言,中国没有像俄国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赫尔岑、十二月革命党人那样的思想至深、社会关怀至广的知识分子此话偏颇中国不但有这样的杰出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且很多他们同样站在民族苦难的最深处,在凛凛风雪中守护着民族精神的路标像忧国阽危、忧民多艰、叩壁问天、孤忠沉江的屈原,像直言进谏、正气浩然、受辱沉雄、含冤著述的司马迁,像矢志致君尧舜、致民小康、心存寒士万间厦的杜甫,像兼管乐之才、以收复为任却壮志难酬、悲愤一腔的辛弃疾,像开创一元论哲学体系、提出“天人合一” 、“民胞物与” 、倡导士林“四为”的张载,像冒死抗清、一生颠沛、不忘光复的顾炎武,其他像董萱、李膺、范滂、胡铨、海瑞、李贽、林则徐等,指不胜屈,无不主动承载国家艰危和民族苦厄,在沼泽泥泞的荆棘路上辗转前行,胜于西圣但丁作炼狱之行汗水、泪水、血水书写着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忠贞刚毅和九死不悔有人断言,中国文化自古培养难得糊涂、明哲保身的人,形成处世暧昧、骑墙讨好的中庸哲学这更是一叶障目的弇陋之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充满着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的,是培养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的,是塑造雄魂烈魄和忠肝义胆的孔子积极入世,栖栖一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为了正义事业,他提倡舍生取义,成仁取义可以说,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寝馈儒家伦理,认同儒家价值,无不渴望为国家民族、为黎民众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与国家同行,与人民共命运这是旧时士林的底色和主流至于明哲保身、暧昧糊涂, “闭门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 ,那仅仅是极少数知识分子在现实变形的坚壁上碰得头破血流之后不得不采取的雌退柔弱的生活态度这极少数失意者、落魄者、逃于庄者、遁于禅者,掩盖不了旧时士林的总体光辉像白居易、辛弃疾、郑板桥都一度出现过独善其身的情况,全是心有不甘、情不得已的道家的“知足不辱” ,佛家的“四大皆空” ,不是他们的本愿他们是志在兼济的君子儒,不致沦为俗儒和陋儒鲁迅说得好:“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按理说,社会应当有良好的制度规范,维护国人高尚的品格气节、美好的道德风尚和创新的聪明才智,致使民族形象日益崇高,民族精神日益灿烂,民族品位日益优雅,民族文明日益提升但情况却近乎相反,在漫长的旧时代,往往靠先贤往哲、仁人志士的品节和才智照亮灰暗无边的世界,弥补千疮百孔的现实没有他们,真近乎杜甫说的,千古如长夜了。
怪不得他们能成为历史不磨的铭刻,国人永远的钦慕了迄今,商鞅仍令人高山仰止,但知道惠文王者有几人?屈原仍令人高山仰止,但知道楚怀王者有几人?岳飞仍令人高山仰止,但知道宋真宗者有几人?海瑞仍令人高山仰止,但知道明世宗者有几人?(三)中华英雄群体为民族乃至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他们也是多元立体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毫无瑕疵的思想殿堂和道德大厦是不多见的浮士德说的“一体二魂” ,古今中外莫不皆然对此,我们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之同情,或同情之理解,把他们置之当时深沉的历史时段和复杂的社会语境中,揆其情,度其理,进行品藻或臧否如果用现代之思想标杆和价值体系去苛求古人,那叫凿空悬揣,那历史上就没圣贤和英雄了,那就陷入历史虚无和民族虚无了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为例作为文学家、哲学家和朝廷重臣,他对中国的文学、思想、政治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文学上他力反六朝以降的骈文,提倡散体,与柳子厚一起引领唐代的古文运动,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思想上他强调自尧舜到孔子一脉相传的“道统” ,尊儒排佛,并因劝阻宪宗迎佛骨而被贬潮州;政治上他反对藩镇割锯,主张巩固中央集权他正色立朝,敢逆龙鳞后人赞其“辟佛作中流砥柱,原道开理学渊源” 。
可见,赤子其人、星斗其文的韩愈应属中华精英群体之一员但是,韩愈身上是存在白圭之玷的他早年给坏话说尽、坏事干尽、时人侧目的“首都市长”李实写过效忠信,颇为肉麻李实落水后,韩愈来了个并不华丽的 180 度的大转身,写文章对李实穷追猛打,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像“文革”中的一些风派人物韩愈文章写得好,为赚“润笔” (稿费) ,他给不少人写“墓碑” ,以歌功颂德为能事,世人讥其为“谀墓” 其他,岳飞、史可法均镇压过农民起义,手上不可能没有起义农民的鲜血;文天祥有过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过往;自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现实生活中却确有“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糗事;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的著名诗人,其“新乐府”中不乏谀颂之作,其闲适诗中更不乏庸俗之作,其与小妾粘粘糊糊的色鬼一面让人难以启齿这些,与他们主流的东西相比,自然属于“支流” 在帝王中,秦始皇有“焚书可恨坑儒惨,荼毒黔黎令倒悬”之罪,也有“并吞四海垂余烈,范式百规遗后贤都会尽除分郡县,长城高筑御腥膻”之功;唐太宗有晚年“辽东黩武侵高丽,长恨克终斯未酬”之罪,也有“轻徭薄赋民为水,疏法缓刑君是舟纳谏笃行观史镜,简能善任益皇猷”之功;康熙有“堪诛堪弃秦嬴虐,黑狱如麻血泊浓”之罪,也有“削平藩首三王乱,扫尽沙俄万虏凶。
一统圣疆收宝岛,几征绝域捣黄龙”之功只有对他们作全面之了解,才能作出公允的评价虽说文以载道,“春秋之笔”不可阙如,但我写作《中华魂》自然是赞颂他们主流的精神和主流的业绩的,在短短的律诗中,他们的“白圭之玷”只有恝置不计了历史有时是很诙诡谲怪的,并不按正常逻辑行事看看生归异域死葬胡沙的王昭君吧我在诗中赞扬她“公主请行归朔漠” ,其重要意义是“琵琶声起春风拂,环佩影摇边燧收” ,是大致不错的,但过于轻松和皮相,实际情况要沉重悲凉得多对于昭君出塞,评价历来聚讼纷纭江淹否定:“明妃去日,仰天太息紫台渐远,关山无极 ”白居易否定:“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马致远通过他的杂剧《汉宫秋》予以否定王安石不“趋同” ,予以肯定:“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今人宣传王昭君出塞增强了民族团结,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发展大势的实际上当年的王昭君是个泪洒蛮荒的悲剧人物她不可能真正心甘情愿地远离故国,去过“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的塞外游牧生活他的“请行” ,起码是出于无助无奈的不得已她先嫁给老单于,后又嫁给老单于的儿子小单于在汉人看来是道德人伦底线的彻底崩溃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道德上讲,都是此恨绵绵“无处可消除”的。
她成了汉匈和好的一个棋子她不想当“英雄” ,她憎恶如此这般的“英雄”,但她却成了真正的“英雄” 她出塞后,汉匈疆界“边城晏闭” , “牛马布野” ,“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一派和平兴旺景象,一改近百年间汉匈战争造成的尸骨枕籍、流亡塞道的惨状这就是王昭君的丰功伟绩,胜于貔貅百万,战将如云,更胜于文学作品中花木兰、梁红玉远矣造化就这样亵玩了这位弱女子,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