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借检举、控告之名诽谤他人构成名誉侵权.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535592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借检举、控告之名诽谤他人构成名誉侵权借检举、控告之名诽谤他人构成名誉侵权作 者: 郑冰 王钰来 源: 人民法院报内 容:裁判要旨公民依法享有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他人违法违纪行为的权利,但是如果借检举、控告之名诽谤他人,造成他人名誉损害的,则应当承担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案情王志荣与张福财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师2003 年 5 月,张福财之子张鑫在家乡黑龙江省参加全国高考,因张福财当时正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便委托王志荣帮助联系其子张鑫入学事宜同年 7 月 12 日,张福财通过银行向王志荣汇款 3 万元作为办事费用王志荣接受委托后便多方打听咨询,后经战友联系介绍,通过调剂补充录取方式,张鑫被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录取,学校收取赞助费 2 万元,但没有开具收据2004 年 5 月,张福财与王志荣为张鑫上学实际花费的费用产生纠纷张福财认为,其前后一共支付给王志荣 5.5 万元,其中 3 万元是通过银行汇款,2.5 万元是直接支付的现金,但王志荣却将全部的钱款占为己有,其子张鑫入学的学费和赞助费均是由其本人所交纳,要求王志荣退还所收的钱款王志荣则认为,张福财之子张鑫高考分数较低,后经其多方努力,张鑫终于被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调剂补充录取。

      其只收到张福财银行汇款 3 万元,其中交给学校赞助费 2 万元,找人帮忙活动花费 1 万元,没有另外收取张福财现金 2.5 万元双方对此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后经单位同事协调王志荣退还张福财 7500 元,但张福财仍然认为双方账目没有结清,便以王志荣有诈骗、侵占嫌疑,多次向双方所在学院、解放军总参谋部检举、控告,并向军事法院起诉,后因王志荣已转业至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军事法院未予立案就被告张福财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多次找原告王志荣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核实,但均查无实据2005 年 12 月 20 日,王志荣以张福财诬告其骗取巨额钱财的行为严重损害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张福财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2000 元裁判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张福财以未经查实的事实为依据,认定原告王志荣犯有诈骗罪和侵占罪,多次向有关部门写控告信,其主观上有损害原告王志荣名誉的故意,客观上是借检举、控告之名诽谤原告王志荣,被告张福财的行为已构成侵权该院判决:被告张福财立即停止对原告王志荣名誉的侵害,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在国际关系学院的报刊栏上向原告王志荣书面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须经本院审核),支付原告王志荣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 1000 元。

      被告张福财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文章来源: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根据这一规定,公民检举、控告他人违法违纪是合法的,即使反映的情况不实或者不完全属实,也是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不是侵权行为但是行为人如果借检举、控告之名,侮辱、诽谤他人,造成他人名誉权损害的,则应当承担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也有类似规定本案中,如果被告张福财有事实依据能证实原告王志荣侵占其钱款不肯退还,出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原告王志荣的违法违纪行为,即使所反映的情况不实或者不完全属实,也属于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不是侵权行为但问题在于,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之前,被告张福财即以原告王志荣犯有诈骗罪和侵占罪为由多次向有关部门写控告信,相关部门也多次就此事找原告王志荣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核实,但均无法证实被告张福财所反映的情况属实。

      被告张福财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的情况下捏造原告王志荣侵占其钱款的事实对原告王志荣行为品德进行诬蔑,严重影响了原告王志荣的声誉,造成原告王志荣社会评价的降低其行为是借检举、控告之名诽谤原告王志荣,造成原告王志荣名誉损害,被告张福财应当承担侵害名誉权的责任2007 年 2 月 27 日,南京中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汽车站无权对“三品”携带者罚款作 者: 邓文豪 陈璞来 源: 人民法院报内 容:裁判要旨汽车站与乘客是运输服务合同关系,无权对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品的乘客进行罚款,对于危险物品携带者,汽车站可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将危险物品卸下、销毁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处理,也可拒绝运输■案情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农民曹小栓购买 2 件农药(多菌灵、除草剂各一件,用于除草)准备乘坐公共汽车回家当其到淅川县社会化车站院内时,该站一工作人员询问“这是谁的农药?这是三品(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品),不能上客车,按规定得没收”车站工作人员随即将 2 件农药搬走在曹小栓的一再要求下,车站工作人员让其交纳了 10 元罚款,并以汽车站治安室的名义出具了罚款收据。

      事后,曹小栓认为汽车站向其罚款非法,要求返还在索要无果的情况下,曹小栓向淅川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淅川县社会化车站返还 10 元罚款,并赔偿误工费、住宿费等损失 142 元文章来源: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被告辩称:原告所带物品是“三品”,按照交通部《汽车旅客运输规则》第八十条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合法,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裁判淅川县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和被告属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原告进入被告院内乘车,被告应当给原告提供适当的服务,当被告工作人员发现原告携带农药进站时,应帮助原告采用合适的方法安全抵达目的地被告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农药属“三品”,故被告对原告处以 10 元罚款没有法律依据,依法应予返还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诉讼期间的旅差费、住宿费的诉讼请求,因未提供相应证据,故该诉讼请求不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误工费的诉讼请求,被告以 6.2 元/天的标准赔偿原告 2 天损失符合实际被告辩称对原告处罚是依据交通部《汽车旅客运输规则》(下称“运输规则”),因该规章没有赋予运输企业行政处罚权,现行法律、法规也没有赋予运输企业对旅客有处罚权,其要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辩解不予采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被告在判决生效后 5 日内返还原告 10 元,并赔偿原告误工费 12.4 元宣判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诉■评析本案的判决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结合本案,笔者阐释以下三个问题:一、汽车站为什么不能对“三品”的携带者直接进行罚款或没收“三品”被告认为,其与原告形成的是一种管理关系,对原告行使的是行政处罚权法律依据是 1988 年 8 月 1 日交通部制定的运输规则该规则规定,各级客运站都应配有危险品检查员负责查堵危险品;危险品及政府禁运物品不得夹入行包托运,对可疑的行包,由车站会同托运人开启查看这些规定赋予了车站对“三品”具有行政管理权和处置权,即进行检查和查堵该规则第八十条规定,旅客在小件物品或行包中藏匿危险品或其他禁运物品进站、上车或办理寄存、托运,按下列规定处理:未造成危害和损失的,没收其携带的全部危险品和禁运物品,并视情节轻重处以 30 元以下的罚款该规定说明,可以对涉及“三品”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即没收危险品、禁运品和罚款被告认为,自己作为客运站,应当享有这些管理权和处罚权运输规则是国家交通部颁布的行政规章,属于法律的范畴,应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且该规章至今仍未被废止,依然有效。

      笔者认为,被告不能对原告进行处罚首先,被告属于运输企业,并无行政管理的职责,不能行使行政处罚权运输规则虽然规定了车站应配备危险品检查员,对危险品负责查堵,这仅是为了保障旅客人身及财产安全应采取的一种措施,不是赋予其在运输合同中享有行政管理的权力该规则第八十条虽有罚款的规定,但并未明确罚款的权力由车站行使相反,结合该条第二项“已造成危害和损失的,除移交公安、司法机关追究治安、刑事责任外,还应赔偿全部损失”的规定,可以看出,对旅客携带危险品作出罚款的处罚应由公安、司法机关行使,而不是由车站行使文章来源: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其次,运输规则虽未明文规定予以废止,但该规则由交通部制定,属于行政规章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该规则不能作为行政处罚授权的依据,且被告作为企业也不属于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交通部的规章不能成为车站对旅客作出罚款处罚的依据再次,原告携带的农药虽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刺激性异味,属于运输规则规定不能携带的物品,但并非属于危险品应予没收或罚款的情形,被告认为其是危险品无法律依据。

      最后,原告到被告处准备乘车,是与被告建立运输合同关系,这是一种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应由民事法律进行调整,而不能形成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被告对原告不能作出处罚综上,被告对原告行使的处罚权无法律依据,本案应属民事案件的范围二、公共汽车站应如何对待“三品”携带者安全是旅客运输的头等问题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三品”属于危险物品,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源,因旅客随身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导致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屡见不鲜为此,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九十七条明确规定,乘客不得携带、夹带危险物品和违禁物品,并赋予承运人(车站)一定的权利该条共有两款,第一款规定:“旅客不得随身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以及有可能危及运输工具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或者其他违禁物品第二款规定:“旅客违反前款规定的,承运人可以将违禁物品卸下、销毁或者送交有关部门旅客坚持携带或者夹带违禁物品的,承运人应当拒绝运输本条规定引申出两个法律义务:一是旅客负有接受安全检查的法律义务旅客乘运时,必须接受有关部门及承运人的安全检查,包括人身和行李的安全检查,并提供积极的协助和配合,不得拒绝安全检查。

      旅客不接受安全检查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二是承运人负有对旅客及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法律义务对旅客及行李的安全检查,既是承运人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承运人的一项法定义务此外,安全检查义务还包括承运人不得运输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旅客,也不得将危险品和其他违禁品当作行李托运等综上,旅客违反规定携带或在行李中夹带违禁物品的,承运人有权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一是在乘运前发现旅客携带或夹带违禁物品的,承运人可予以截留,不予运输;旅客的行为触犯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承运人应将旅客和违禁物品交由有关机关处理;旅客坚持携带或夹带违禁物品的,承运人可以解除合同,拒绝运输二是在乘运后发现旅客携带或夹带违禁物品的,承运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违禁物品卸下、销毁或使之不能为害,或者送交有关部门处理,由此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应由旅客承担三、本案对原告的诉请应如何处理被告以罚款为由取得原告 10 元现金,原告诉被告要求返还不当得利,同时原告又主张要求被告赔偿因罚款而造成的误工费、旅差费等损失被告在没有文章来源: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取得原告的财产(10 元现金),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同时,被告是在以没收原告农药要挟的情况下,迫使原告向其交纳 10 元的罚款,车站应知自己无权取得原告的财产而故意侵占原告的财产,车站的行为又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