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及古诗二首教案.docx
11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第 7 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走进神奇的大自然” 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 支配了 3 篇课文:《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和一篇综合活动课《语文园地七》;从不同 的方面表现了大自然神奇好玩的景象;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儿歌、童话;从内容 上看,有的写大自然的景,有的写大自然的现象,有的写大自然中发生的事,其语 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布满童趣;《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 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 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赞叹以及对神仙般 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之情;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 歌咏了北国草原壮美富裕的风光, 抒写敕勒人宠爱家乡宠爱生活的豪情;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神奇,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宠爱和留心观看自然的良好习惯;《风》这篇课文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顽皮捣蛋,字里行间无不显露 出小作者对风的宠爱之情; 《雪孩子》通过对雪孩子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 却化成了雪水的故事, 颂扬了雪孩子舍身救小白兔的事迹和舍己救人的精神;本单元课本单元仍支配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看图讲故事”;“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觉”“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五个栏目组成;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校生正处在七八岁阶段, 他们的思维是以详细形象为主要形式, 在熟悉、懂得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在学习本单元时,老师可以利用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激发同学观看、探究的爱好;可以把同学带出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和大自然对话的过程中,激发情感;三、单元教学目标: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1.熟悉 40 个生字,会写 24 个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古诗二首》和《数九歌》;4.主动积存与大自然现象有关的词语;5.培育同学宠爱大自然、靠近大自然的情感;6.通过品词析句,让同学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爱好;7.通过多方面、多途径提高同学才能,使他们全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熟悉 40 个生字,会写 24 个生字,积存课文中美丽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3、懂得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到大自然的神奇;五、教法与学法识字教学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本阶段的同学已经把握了很多自主识字的方法,通过自学、小组同学合作沟通等方式能够学好生字;但是,识字量大,巩固识 字是难点,要增加汉字复现的机会, 引导同学在嬉戏中、 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识字, 提高识字的效率;学习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我本单元教材的特点,融会贯穿;采 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出现画面, 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存;六、单元课时划分:18. 古诗二首 ,,,,,,,,,,,,,,,,,, 2 课时19. 雾在哪里 ,,,,,,,,,,,,,,,,,, 2 课时20. 雪孩子 ,,,,,,,,,,,,,,,,,, 2 课时语文园地七 ,,,,,,,,,,,,,,,,,, 3 课时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18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 熟悉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 .训练同学行行朗读,字字摸索,推敲诗文的意思;启示同学到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懂得,对诗境的感悟;4.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教学重点:1. 熟悉和书写生字;2.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会将诗歌描画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懂得,对诗境的感悟;2.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教学方法:讲授法,争论法,朗读法,合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PPT);课时支配: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课时目标:1. 熟悉 6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 ,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绽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3. 懂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勉向上,积极进取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的精神;教学 教 师 导 学 同学活动 补充看法环节课前 指名同学讲故事; 讲故事,倾听;活动一、谈话导入,懂得题意;1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2.让同学观看插图;(课件出示)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老师在同学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知同学: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导 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环围着“高”练 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结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合 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仔细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摸索);( 3)然后依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三、沟通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争论,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老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启示同学从课题 确定这首诗所写 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测人物;1. 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成效;(老师点评)2. 领读、齐读;( 1 ) 学 生 找 出“高”和“百尺”;( 2)同学查《新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 “危”字怎么说明?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老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远眺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似乎站到了天涯一样 ,, 2 . 指导朗读这一行;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导 齐读:“危楼高百尺”;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3.接着读其次行:课件出示:手可摘星辰练(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结 里指什么?指星,由于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合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当是怎样的?应当推窗伸臂, 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行能实现的幻想, 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 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简洁,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表达出来?(板书: 可)从“可”字表达出来的;华字典》,危:① 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 出一个合适的解 释就是③;齐读:“危楼高百尺”;要读出楼的高;同学高声朗 读;老师示范, 再试一试;同学反复练习朗读;同学据诗意抬手摘星;同学朗读;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同学朗读强调“可”字;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4.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导 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一练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老师:好,读得清晰,读出了“高”的气结 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要把“唯恐打扰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合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宠爱哪一种读法,为什么;5. 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6 .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摸索、到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连续使用,进一步把握这种方法;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同学读得很洪亮;同学:昂扬地读;同学尝试用低沉 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 的含义;同学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拓展 听到同学们悦耳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延 跟我们交伴侣;看,它们是谁?伸1. 沟通识记字形;出示:危 惊 敢加一加:危: “厃+.”; “惊”是“忄 +京”;同学练习写字;同学练习;老师巡 第 6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2. 老师指导书写: 危) “危”的半包围结构,巩固 “厂”的横长一些;运 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同学伸出手用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示同学留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均匀;视,个别指导, 订正写字姿态;个别作业展评;总结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 7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其次课时教学时间:课时目标:1. 熟悉 6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明白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教学 教 师 导 学 同学活动 补充看法环节课前 指名同学讲故事; 讲故事,倾听;活动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日,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