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丈一中彭素娥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342323210
  • 上传时间:2022-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14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湘西州古丈县第一中学彭素娥【教学基本信息】学科语文课题《故都的秋》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 赏析本文秋景,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 艺术手法2、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呼应的结构3、 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4、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2、 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2、 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学情分析策略】学生是教学文本的第一读者,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 有的读解基础,激发学生的读解智慧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抒 情散文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中即有所涉猎,感受过散文的语 言美、意境美,了解了抒情散文的抒情特点及其艺术表现手 法具体到我班的学生,由于他们从一进入高一就开始用“问 题/任务”探究学习的形式解读文本,因此,对现代散文更 易通过品味语言赏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同时,有关赏秋的诗文高一年级的学生也已读过不少,这些 知识储备为感受这篇散文的文化气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 是,文中的情趣与中学生的情感经验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教 师不但要引导他们通过联想已往学过的赏秋诗文从中深入 地感受中国文人的“赏秋文化”,而且要引导他们在赏析写 景抒情的妙处的同时去感受作品中的“自我”——作者的个 性气质和独特的生活情趣、人生况味、文化品位。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资源准备分析】《故都的秋》这一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散文散文,是 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 '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欣赏散文,看其是否 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和个性,是很要紧的《故都的秋》 一文,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景物亦浸渍着人情与个性, 正如郁达夫所说“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 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 一部分”因此,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用自己的情感、体验、 经历去充实唤醒潜沉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心灵与生 命,从而深层次地感受文中独特的“自我”,这正是编者的研制智慧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语文教育是“言语”的教育《故都的秋》一文的语言, 清新而不失典雅,自然而不乏洒脱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 者将这种清新典雅、自然洒脱的文风与其清净闲适的生活情 趣、凄寂悲凉的人生况味结合得天衣无缝,似乎未经“炉火” 而已到了 “纯青”的程度因此本文采用诵读法和评点法进 行教学,启发学生“依言入情”“据言会意”“因言悟道”, 一些优美、精警的句段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同时,对重点内 容的鉴赏要通过“问题/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 学生在“问题/任务情境”不断变化的一次次阅读(朗读、 诵读)过程中,一回回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阅读感悟。

      阅读教学应该包含对学生的文化浸润,因此,为了打通 课内与课外的壁垒,采用联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探 究文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图片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曹操《观沧海》杜甫《登高》1、读下列诗词名句,找出共同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 一一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一杜枚《山行》 落霞与孤鸯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一王勃《滕王阁序》2、谈话:以上诗句有的悲秋,有的颂秋,“自古文人多悲秋”, 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一起去感受、品味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 秋二、 欣赏视频朗诵,感知课文内容1、 欣赏视频朗诵1 —11自然段)2、 思考:(多媒体显示)(1) 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清、静、悲凉提示:这是北国之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奠定了文章的感 情基调2) 文中集中描绘秋景的几幅画面,主要在哪些段落?请用 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奇景 提示:作者所写的景似乎是信手拈来,无序,这正是散文形 散特点的体现,这些景虽散,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静、 悲凉。

      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本文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三、 赏析景物描写,把握文章的神1、欣赏第一幅画(1)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学生交流后屏幕不例:碧绿的天底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 圃,天地之间,偶尔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灰色的驯鸽,坐在院 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撷牵牛,耳边不时 传来驯鸽声提示: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这 蓝天白花中2) 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冷色:青、蓝、灰、白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3)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4) 教师小结: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是清闲淡泊的,作者的 审美情趣是高雅恬淡的通过对本段的赏析,我们也明确了 写景散文要通过文字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把握景与情的内在 联系2、自由赏析另外四幅画,品味故都的秋1)小组讨论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 的形式表述2)交流汇报(结合幻灯片点拨)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我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 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由诗兴大发,我们一起来做诗: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它在破陋的小屋里,它在浓浓的香茶里,在小院的每一朵牵牛花上,在秋槐的每一片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在都市闲人的互答声中。

      3)教师小结: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就在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前后,就在天上,枝头,嘴边 从这些存在于天空地面, 千家万户的秋姿秋态秋色秋声秋实秋意中,可以看出作者对 具有浓厚的北国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的热爱赞美,对故都的 秋的神往、眷恋,可以看出作者借此流露出的真切深沉的民 族感情和追求淡泊恬静、悠闲的生活情趣,也可以看出作者 流露出的深沉的苦闷、忧思和落寞之情3、合作探究:尽管作者对秋极尽赞美之情,可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却 是作者的寂寞、孤独、忧伤、悲凉,这是为什么呢?故都的 秋在作者那个时代也不乏明艳之色,也有繁闹景象,作者为 什么不写这些?请阅读12自然段寻找答案1) 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2) 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多媒体显示相关资料:(1)郁达夫,三岁丧父,从17岁开始,在异国生活十年, 饱受屈辱和歧视在个人性格方面,抑郁善感;在文艺和审 美观方面,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 文学”,再加上当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 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因此作者描写的悲凉 已不是故都赏秋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因此文章 取材很自然地体现了 “清、静、悲凉”的特点,而陶然亭的 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 钟声,虽说是令作者向往的帝都胜景,但游人云集,不够清 静悲凉,不如民居家院,街头巷尾的秋味更足,更适合作者 心境。

      这就是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技巧由此可 见,散文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景物,又要注意体会 作者的情感,而对情感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 和本人的气质2)《诗经•蟋蟀》中,秋肇凉气,蟋蟀鸣床;曹操《观沧 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骆宾王《在狱咏蝉》中,西 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苏轼《赤壁赋》中,秋风徐来,水 波不兴;欧阳修《秋声赋》中,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秋 与中国的文人墨客,乃至政治人物结下了不解之缘,秋在中 国是一种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十二自然段中作者说明了自己 赏秋、悲秋的文化渊源,曲折表达了内心的苦闷或对现实的 不满,也创造了一种文化氛围,为文章人物增添了历史人文 的“厚重”感4、自主探究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在开头结尾都写南国之秋? 对比烘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四、 总结全文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是在颂秋还是在悲秋?明确:作者在秋景中融入了向往和眷恋,主观情感中又有秋 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 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五、 本课小结(1)品味了郁达夫眼中和心中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感悟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感情2) 了解了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3) 体会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严谨的结构4) 学习了鉴赏写景散文的方法:①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把 握情与景的关系,尤其注意品味景物所含的主观色彩②结 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气质,体验作者情感六、 作业布置1、 将本文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阅读2、 搜集整理关于秋的名句及古今诗文,并写几句话表达自 己对秋的感悟3、 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试着仿其格式把故都的 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作者的情感七、 教学反思与评价:1、 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了民主平等的学习氛 围3、 教给了学生一些鉴赏散文的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4、 作业设计比较合理,有针对性5、 不足之处:时间安排太紧凑,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 分思考,一些问题只能点到为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