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全球市场化前沿的国际商务区.doc
4页走在全球市场化前沿的国际商务区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区位于苏州市和昆山市的接壤处,区域面积8.38平方公里,其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东区3.88平方公里,西区1.4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非保税区域3.1平方公里自2012年11月获得江苏省商务厅批准正式设立以来,一直是省内唯一以“国际商务区”命名的特色产业园近年来,“国际商务区”积极主动开放,高效务实创新,瞄准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功能建设,全面推进市场化、特色化、国际化,促进了高端产业和创新业态的加速集聚,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有效连接了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成为立足苏南、辐射全国,在华东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商务区”2013年,国际商务区(综保区)实现进出口额232亿美元,监管货值958亿美元,多年位居同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列 ----发展规模持续领先载体规模方面,目前,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及基建投入超过40亿元,已建有综合保税大厦、国际商务中心和国际服务贸易园等商业载体,建成保税仓库超40万平方米,非保税仓库60万平方米,厂房170万平方米,公共载体和商业办公设施60万平方米,拥有江苏最大、最先进的仓储载体设施群。
产业规模方面,截止目前,已引进生产制造、贸易物流等各类企业383家,主要业态包括加工制造与研发、国际贸易、国际分拨配送、国际结算等累计投资总额实现36.79亿美元、注册外资13.1亿美元、到账外资12.43亿美元目前,国际商务区以占园区3%的土地,创造了约30%的进出口额和超20%的国、地税入库税额,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口岸功能日趋完善口岸功能的发展水平和多样性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历年来,国际商务区高度重视口岸功能建设与完善,大力发展虚拟口岸和实体口岸,取得了显著成效虚拟口岸建设方面,在全国首创了“虚拟空港”和“虚拟海港”模式,无缝链接了苏州周边的实体空港、海港,有力提升了苏州地区货物的进出口通关速度,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实体口岸建设方面,设立了全国唯一内陆型进口植物种苗指定入境口岸,有力促进了我国安全引进优良植物品种资源,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获批成为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实现了卫材、碧迪等医药企业药品原材料的就近放行,进一步加快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拥有省内设施领先的进出口食品指定监管场所,已吸引惠氏、康宝莱等众多知名食品企业参与运作,构建了园区良好的食品通关配套环境。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二类水路口岸,港区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国际商务区开展环保低碳的“水水中转”物流模式,助推园区完善水陆兼具的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降低园区及周边企业的物流成本此外,国际商务区正积极申报进境水果口岸资质,加快苏州地区进口水果验放速度,规范进口水果市场秩序,实现更多新鲜水果在第一时间进入苏州及周边市场平台服务快捷高效自最早建立直通式海关监管点以来,国际商务区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功能性平台,目前已构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平台体系,在全市设立了首个口岸通关服务大厅,海关、国检、外管、工商、药监等条线部门全部入驻,为企业提供从注册审批到进出口业务办理及后续的收付汇、银行结算等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进出口业务的一站式办结同时,入驻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创新,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了区域的便利化程度,园区海关在区内相继推出了全国首家“两单一审”通关作业试点、“我的E关”(网上服务大厅)、加工贸易手册无纸化报核、出口货物“提前申报、运抵验放”、通关作业无纸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通关提供了极大便利;市检验检疫局设立了全国首个“检验监管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实施虚拟口岸直通放行、快速核放中心、分类查验和分级检验、差别化监管体系等诸多便利化措施,搭建了企业产品检验放行的优势环境;市外汇管理局联合国际商务区共同开发建设了全国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监测管理系统,极大便利了区内企业的贸易收付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违规风险,提高了区域平台服务效率。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内涵与标志,国际商务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此作为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商务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已成为园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水平居于同类区域前列一是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综合道路、卡口、停车场、泊位、仓库等各环节资源,实现了区域的“三个智能化”(卡口智能化、场站智能化、查验智能化),打造了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智慧国际商务区”;二是积极整合海关、国检、外管等职能部门的通关数据,建成了“国际商务区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时查询通关进度、追踪后续步骤、及时办理各种手续,增加了政务公开的透明度,提升了区域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海关、国检、外管、国税等相关部门实现综合信息对接,构建了功能强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极大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区内运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安全化;四是积极助力园区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工作,结合跨境金融监管优势,开发建设了“园区内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信息登记系统”,促进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成为了园区发展新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撑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国际商务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全力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积极推进业务业态提档升级一是完善物流贸易体系,积极引导三星半导体、快捷半导体、诺基亚西门子、欧莱雅、阿迪达斯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在区内设立国际采购中心、分拨配送中心,区域国际物流功能实现日趋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全球性、地区性零部件、成品配送中心为主的新型物流贸易体系二是延伸产业链价值,积极推动区内加工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两端拓展延伸,进行主辅分离史丹利百得、舒尔电子、长城开发等企业已先后设立了研发中心、维修中心,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等厂商积极开展采购、分销、配送等业务,生产服务业蓬勃发展;得尔达、全球物流等物流企业紧跟国际物流科技发展步伐,通过做大做强VM、DC业务,经济规模和业务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区内已形成1个省级示范物流基地、3个省级物流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和6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三是提升政策功能,为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国际贸易需求,努力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国际商务区与相关条线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讨和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功能提升举措,为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的加速延伸和新形势下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为充分积聚发展后劲,丰富区域业务形态,国际商务区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金融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金融贸易方面,国际商务区吸引了嘉吉、WESCO等一批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实现了区域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转口贸易结算、境外仓储转卖等一系列新型贸易类型,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量区域已初步启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通过第三方大宗商品交易结算服务平台建设,国际商务区将有望成为立足园区、面向江苏、辐射全国的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新型物流金融服务业平台电子商务方面,国际商务区搭建了监管到位、高效便捷的跨境电子商务软硬件平台,顺利推动苏州市以首个地级市身份获得了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实现了知名电商企业——兰亭集势通过国际商务区进行B2C出口业务的启动,打响了江苏跨境电子商务第一单,成为全国首个解决外汇结汇全程电子化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区域同时,国际商务区通过吸引中粮我买网、易买服科等大型电商企业入区运作,开展进口食品分销和跨国采购业务,繁荣了区域经营业态,营造了良好的电商运营环境目前,国际商务区正在继续优化和完善出口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并行发展工作,以形成规范、完备、高效、便利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