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书美反离散原文及中译文有感.docx
2页读史的态度 刘义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些都是可以留给后人的实录,连君王本身都无权过问,这个职责如今的记者担当了些那些在台上者,春风得意时指点江山,身陷囹圄后涕泣自陈,都是白纸黑字,不啻又是一个实录 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也有为尊者讳的秉笔直书者进而掉了脑袋,这样的例子不必再举而后人也不必因为有为尊者讳的地方,便疑及整个二十五史,相反却应该从曲讳的地方探出隐情,才是正经的读史态度 东晋秘书监孙盛作《晋春秋》,直书时事权臣桓温见之,大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确实失利,但也不至于像你父亲所说的那样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枋头,在今河南新乡东北,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北伐前燕,与慕容垂在此交战,惨败恼羞成怒的桓温终于亮剑,这是政治家的惯用伎俩这时孙盛已老,在家安度晚年可脾气依然是那个脾气,方正严厉,一丝不苟儿子们虽然也年过半百,但孙盛对他们的管束一点都不放松因此,当儿孙满堂跪在孙盛的面前,哭喊着求他改几个保命的字时,孙盛就是不肯,不但不肯,还将他们骂了一顿没办法,诸子遂私改之,保住项上人头要紧孙盛估计也没老糊涂,见子孙们突然不吵了,不哭不闹了,而桓温的侍卫也没有破门而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孙盛也不吭声,装作不知道原来,他事先已抄写别本,传之外国及东晋孝武帝即位,购求异书,辽东人将别本呈上,与当时流行的删改本不同,遂两存之唐太宗要看《起居注》,担心有什么不良的言行被载入史册,褚遂良不肯唐文宗要魏谟拿《记注》给他看,魏谟也不肯吴兢写《则天实录》,语涉宰相张说不光彩事身为宰相的张说暗地里恳求吴兢改数字,吴兢就是不肯,说:“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史上确也曾发生过以写书做交易的事,就如现在的记者做有偿新闻北齐中书令魏收撰《魏书》,凭自己的喜好褒贬人物,还大言不惭地对人说:“何物小子,敢与魏收作色,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入地话讲得很露骨,然而时人终是不服,谓之秽史即使如前四史之一的《史记》,鲁迅先生盛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夫之也对其提出批评,认为“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班固讥其不忠,亦允矣”此“忠”,不是不忠诚,而是指没[来自Www.L]能信守史官的职责表现之一,即是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的不同态度然而,群众的眼光终是雪亮的,史官在史书上做手脚,除非手段极其特殊,否则终是要现身于阳光下故余意[来自wwW.lw5u.Com],二十五史,纵有瑕疵,终是信史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