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封建专制政治差异其它哲学论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3203354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西封建专制政治差异_其它哲学论文 【内容提要】封建时代的 政治 模式是君主专制,这是世界 历史 中的普遍现象但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具体情况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即使同一模式,也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中国 和西欧的封建专制政治,无论是存在时段、专制程度,还是历史作用,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摘 要 题】比较研究 【关 键 词】中国/西欧/封建时代/专制政治 【正 文】     一、中西封建专制政治建立的历史阶段与延续时间上的差异 中国封建社会从一开始就实行皇帝个人专制政治,它沿着中国奴隶社会专制政治的历史方向,经历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最后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采纳法家学说,于公元前221年,用铁腕手段统一了历时550年战乱的中国;反过来,国家的大一统和民族的大融合又强化了秦始皇的权威和铁腕手段;同时,封建时代的 经济 特点,加上广大的国土疆域,以及古代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形式,也需要并造就了强大的集权专制政治 西欧封建专制政治建立的历史阶段,普遍不是封建社会初期,而是封建社会后期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在16世纪时才确立从15世纪下半叶路易十一(1461~1483)打败大胆查理时起,王权开始得到强化,到16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剥夺男爵的司法权以削弱地方势力,将国家大权集中在国王和御前会议手中,从而确立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在都铎王朝(1485~1603)时开始建立其建立得益于15世纪时期的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在这次争夺国家统治权的封建混战中,旧的封建贵族势力遭到极大削弱,正如恩格斯所言:“对于英国,幸而旧的封建诸侯已经在红白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1]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继续打击封建旧贵族的残余势力,并且设立“星宫法庭”,惩治不顺从的贵族在政治上,亨利七世独揽政权,排斥贵族参与重要政务,有所咨询则问左右亲信1509年,亨利八世(1509—1547)继位,继续采取种种措施加强王权,1540年成立枢密院,统揽国家大权,地方政府的权力也受到枢密院的严密指导和监督;而枢密院直接听命于国王,国王遇事裁断,不一定征求或采纳枢密院的意见,国会也成为国王的御用工具这样,英国的王权得到空前强化,由此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至于德国和意大利的王权,在整个封建时代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强大过 由此可见,中国的专制政治历史,其延续时间的悠久长远,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及的不只是整个封建时代实行专制政治,还可以上溯到奴隶制时代,如果从商汤算起,则其历时达3500年而西欧的专制政治直到封建社会后期才出现,在西欧1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英国的专制制度仅存在一个多世纪,法国也只有两个多世纪。

      这就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专制政治成熟程度的差异;二是对民族心理影响积淀程度的差异     二、中西封建专制程度上的差异 从君主权力至上程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的专制君主权力无限,而西欧专制君主的权力却受到各种形式的干扰和牵制 中国封建君主权力专制的程度,在世界上恐怕为最从秦初到清末,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二千多年,其政治模式是一以贯之的专制政治,这是没有争议的专制政治模式,历经各代,虽在形式上有所改变,但总的趋势是,专制政治不断强化,到明清时代达到高峰具体表现在: 皇权至上皇权至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皇帝独揽一切国家大权以皇帝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体和封建政治的核心,是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皇帝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建立在其执掌着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力的基础上的天下所以尊者君也,君之所以尊者权也[2] 在理论上,皇帝拥有对社会全体成员的人身统属权,“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3],“臣之于君也,下之天上也,若子之事父,弟子事兄”[4]在政治上,皇帝掌握着一切文武官员和勋贵禄者的任免、赏罚乃至生杀大权,所谓“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5] 中国封建时代的历次改革,无一不是以加强专制皇权为主旨既然在整个封建社会,皇权呈不断强化的趋势,与之相随的是,各级政府与官员的权限越来越分散和缩减,由此便形成各级机构一代比一代复杂繁多,重叠臃肿;而官吏更是与日俱增,有加无减,彼此牵制,相互监视,大权集于皇帝一人之手,这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无所不包,无所不统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隋唐时以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为主的中央政府机构,然而其权限的总和尚未能包容三公九卿的权限到了明清,随着军政事务的繁多而复杂,国家机构也更加庞大臃肿,设有内阁、南书房、军机处、六部、五寺、三院、二监、二府,权限进一步得到细分和分散,皇权也进一步得到加强清朝增设军机处,是朝廷处理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但军机大臣只是奉帝命行事,不能自作任何主张和决定,也无权对外发任何指令,各地奏章直接呈送军机处,再由军机处转呈皇帝审批 二是皇帝的意志和思想成为国家 法律 ,其诏、旨、诰、敕、谕等皆为法律这是与皇帝独揽国家大权相伴而生的隋唐以降,皇帝发布的诏令敕谕成为最权威的法律,从律敕并行到以敕代律,说明了封建皇帝的意志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一切法律的兴废悉以君主意志为准故此,在专制政治下,法的立与废对安邦治国其实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就司法权而言,封建社会的皇帝是国家中的最高“法官”,掌握一切重大案件的最终裁决权如秦汉时期,由九卿之一的廷尉分工“掌刑辟”,负责审理诏狱及地方呈上的重大案件,提出初步判决意见向皇帝申报,难以定案的则奏请皇帝裁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更加频繁地干预、参与司法审判唐朝以大理寺为最高司法机关,但判决也须皇帝批准才生效宋至明清,皇帝的司法权更甚,不仅都有亲自审理案件和掌握最终裁决的权力,而且还规定,凡判死罪的案件均由皇帝最后亲自批阅裁定这一方面说明了对判死刑案件的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皇权的至上性尤其是皇帝还握有对犯人特赦或减刑之权皇帝的指示优于一切现行的法典法令,遇有抵触,一律以皇帝指示为准 三是皇权神化由圣化君主而神化皇权荀子有言:“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6] 董仲舒则曰:“古之造文者三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7]君主能参天地的理论,就是将君主圣化为超人,超人的权力, 自然 是神圣不可侵的皇帝挟天命以制臣民,仗天命以立权威,借天命以成人事,将自己的统治意志与一切行为举措均诿称为上天的意志也就是说,上天的意志是通过人间的天子在世俗社会中得到贯彻的,即所谓的“天子受命于天”[8]那么,谁可受命为天子呢?只有天知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9]皇权神化的目的, 旨在给专制的君主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以巩固专制君主的权威和地位。

      这样,皇权之上除了“天”,再没有别的了绝对的皇权再经神化,其至上性就不可动摇和怀疑了 文化专制与思想控制中国封建专制政治不仅体现在制度上的皇权至上,还体现在文化思想上的专制控制,文化专制实际上是皇权至上的反映,也是专制政治模式的组成部分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采纳了法家学说,在建立起中央专制政权后,秦始皇仍然以法家学说为理论指导,并排斥其他学说流派为了在思想上控制“异端”,他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严禁私学,以吏为师可是,法家学说在治国中不仅没有起到巩固政权的作用,反而加剧与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以至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及至西汉初年,统治者不得不放弃法家学说,改而采纳道家学说,无为而治虽然道家学说为汉初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道家学说的无为而治,却不符合封建专制政治的需要,加之无为而治也使许多社会问题凸显,如农民为逃避赋税而脱离户籍,贵族、大地主的势力日益膨胀等,这使得统治者不得不对政治指导思想进行调整 汉武帝时期,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学说,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者的需要,于是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领域中的大一统作用和统治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其实是内容相反而性质相同的文化专制之举 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思想统领地位,在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虽经数次改造,但基本论调不变,如天人合一理论、三纲五常理论等一直影响并支配着封建国家的政治和法律生活 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权威,成为历代的经学,而皇权却是儒家思想的权威儒家学说的存在和 发展 ,一方面为加强皇权服务,依附和屈从于皇权;另一方面则以皇帝的指示为理论的最高裁决如汉宣帝甘露三年,为平议《五经》异同、统一经义而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宣帝亲自参加,并对讨论的问题作出最终裁定诏诸儒讲《五经》异同,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10] 东汉章帝时期,曾在白虎观召开经学讨论会议,“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室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奏议》”[11]清代康熙皇帝不仅亲自讲学,而且还颁布了“十六条圣谕”,被悬挂于各学堂,成为儒生士子学习的守则可见,儒学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权威,但这个权威是靠政治权力的权威而成就的,皇权处于封建国家政治权力的金字塔顶,因而,儒家思想的传播实际上是皇帝意志的贯彻。

      张居正就公开说过,孔子不能自树门墙,与时君之教相左[12]这就是说,即使儒学的祖先在世,也只能做一名诚惶诚恐地效命时君世主的臣子 文化专制和思想控制到明清时期更为强化一方面通过科举取仕制度,大力传播孔孟之道和程朱 理学 ,将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大兴文字狱,排斥、打击异端学说而进行思想控制 此外,中国的封建专制程度还体现在皇帝的名位制度及封建礼仪制度上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体现皇帝的尊严,从秦汉开始,历代沿袭,对皇帝的称号都作了系列的规定:“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13]为了维护皇帝的至尊地位,凡与皇帝有亲属关系的人也制定了特定的尊号同时,还制定了一整套维护皇权的礼仪制度礼、政合一,政以治民,礼以教民,是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特点之一强化礼仪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以封禅为例:封禅礼,就是皇帝到泰山祭祀,以告天上大帝,表示自己是受命于天,并向天行礼皇帝的此行程,“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从行,每置顿,数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辇载工具之物,数百里不绝”[14]。

      及行礼毕,“宰臣率从官称贺,山下传呼万岁,声动山谷”[15]这一过程,突出地显示皇帝的尊贵之上和权威至上 与中国的封建皇权相比,西欧的封建王权就可以说是有限王权了 首先,王权受制于大封建主的势力西欧封建社会前期,贵族领主制普遍盛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的分封、等级和割据的政治制度封建君主——国王,按照采邑封土制的传统将土地分封给下属的大封建主,国王因此成为大封建主的领主,受封的大封建主则成为国王的附庸;大封建主又将自己的封土分封给中小贵族,他在自己的领地上是领主,由他分封的中小贵族则成为大封建主的附庸;照次往下分封,直至骑士阶层由是形成西欧贵族领主制在通常情况下,附庸只对其直接领主负责,从而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等级结构在这个结构体系中,任何一级的封建领主,在其世袭的领地内都拥有合法的军事、司法、行政、财政等全权,各级领主庄园都是相对独立的权力单元大封建主在自己的世袭领地上不仅有着与国家主权原则相似的一切权力,而且还排斥王权对其领地内部事务的干涉,俨然“国中之国”各级封建领主与其附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领主给予附庸封地作为生活、战斗所需的物质资料资源,还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