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兴化市顾庄学区含答案).doc
10页2016 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兴化市顾庄学区含答案)2016 年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 本试卷共 4 页,考试用时 60 分钟,满分 0 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 右图是在我国发现的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他们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顶洞人 D 半坡人2 据史书记载,周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圭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 ”后周成王言出必行,将叔虞封在了”唐” 这个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桐叶封弟”的故事从中可见西周实行的是A 禅让制 B 世袭制分封制 D 郡县制3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推广铁器和牛耕下列哪一农具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 步 A 骨耜 B 青铜铲 铁镰刀 D 铁犁铧4 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根据右图,我们可以研究的历史事是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下列属于商 鞅变法内容的是A 罢兵归田 B 释放奴婢 承认土地私有 D 迁都洛阳6 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已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物是A 老子 B 庄子 孟子 D 孔子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制定了严酷的刑罚,这些措施的思想是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8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 ”、 “一波三折”这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字加以推广开始于A 商朝 B 秦朝 西周 D 汉朝9 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 绿林起义 B 赤眉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D 黄巾起义10 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安,询问治国方略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政策是A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B 整顿吏治,以德化民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 为改变汉初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汉武帝提拔身边的侍从、宦官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发布诏令,成为实际掌权的A“中朝 ” B“内朝” “外朝” D“上朝”12“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对汉通西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 张骞 B 蔡伦 卫青 D 霍去病13“我们 x 疆好地方,天南北好牧场 ……”。
今 x 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x 疆行省的设置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 宣政院的设置14 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对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起了促进作用的是A 火药 B 造纸术 印刷术 D 指南针 1 王敏同学对商鞅变法很感兴趣,如果要作进一步了解,后可以查阅的历史名著是A《春秋》 B《诗经》 《史记》 D《道德经 》16 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三国中不包括下列哪个政权A 魏 B 蜀 晋 D 吴17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B 南方生产经验丰富南方自然条优越 D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18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在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A 建康 B 洛阳 长安 D 成都 19《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原大意:孝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
……孝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 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反映的改革措施是 A 与汉人通婚 B 改穿汉服 采用汉姓 D 学习汉语20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A 西周与东周 B 西汉与东汉 西晋与东晋 D 南朝与北朝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30 分)二、非选择题:(30 分)21 辨析改错:(判断下列每题标有着重号的内容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 ;若错误,请在横线上填写订正后的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例题:(1)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景之治” 正确 (2)东晋顾恺之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2 分)(2)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刺史,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2 分) (3)东汉时期,华佗改进了造纸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2 分)(4)东晋南朝时期,白瓷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2 分)()北魏孝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分化,加速了少数民族汉化进程,也使中原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2 分)22 材料解析:(共 10 分)战争,是勇者的博弈,是智者的较量;战争,带了伤痛,也改变了时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 207 年,项羽率兵数万与秦军 30 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毅然命令部下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只带三天的口粮,让士兵背水一战项羽率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材料二:孙刘联军不足万,与曹军在赤壁隔江对峙曹军 20 多万,号称 80 万,兵力占绝对优势但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只得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一天夜里,刮起东南风黄盖奉主帅周瑜之命,假装向曹操投降,带领装满浸油柴草的十艘战船趁着风势驶向对岸在接近曹军时点燃大火,烈火很快从船上燃烧到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趁势发动猛攻,曹军大败,损失人马大半材料三:在苻坚统治时,前秦统一了北方383 年,苻坚号称征兵 80 多万进攻东晋晋军虽然只有 8 万,但内部团结,士气旺盛,据守淝水,与秦军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观察军情,看到对岸上被风吹动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军,感到形势并不乐观。
于是他接受晋军将领提出的让晋兵渡江决战的要求,下令秦军后撤,企图在晋军渡过淝水时“半渡而击之 ”当秦军后退时,秦军中一些被俘虏的东晋将领乘机高喊“秦军败了 ”,引起秦军混乱,许多不愿为秦军作战的各族士兵纷纷逃散晋军乘势渡河,打败秦军苻坚身中流箭,逃回北方在逃亡的路上,前秦士兵惊魂不定,听到风声、鸟叫声都以为是追赶的晋军1)成语“破釜沉舟 ”、 “草木皆兵”分别出自以上哪一则材料 (4分)(2)从兵力对比上看,三则材料所介绍的三次战役取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 分)(3)材料二中的战役为哪一政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分)(4)材料三中的战役阻止了前秦的南下,为哪一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 分) 23 综合实践:(共 10 分)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组织正式将中国“二十四节气” 列入人类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化遗产是人类祖先的杰作七年级(1)班的同学举行了“继承化遗产,传承人类明” 的主题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在活动中搜集的入选世界化遗产名录的部分资料,请你也参加他们的研究和学习图一 殷墟 图二 图三图四 丝绸之路(1)在图一处发现了什么字?它标志着我国有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4 分) (2)图二、图三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挥作用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2 分)(3)图四是一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中国的起点是哪里?它在东西方交往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4 分)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20 分) 题号 1234678910答案 Bxb1DBDABD题号 1112131411617181920答案 AABBAAD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 分)21 (本题共小题,共 10 分)(1)正确(2 分)(2)司隶校尉(2 分)(3)蔡伦(2 分)(4)青瓷(2 分)()民族交融(2 分) 22 (本题共 4 小题,共 10 分)(1) “破釜沉舟 ”出自材料一(或巨鹿之战) (2 分) ;“草木皆兵 ”出自材料三(或淝水之战) ( 2 分) 。
2)以少胜多(2 分) 3)三国鼎立(2 分) 4)江南地区(或南方) (2 分) 23 (本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1)甲骨(2 分) ;商(2 分) (2)都江堰(2 分) 3)长安(2 分) ;经济化交流的桥梁(意对即可) (2 分)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