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 吸入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11级护理).ppt
42页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及药效学麻醉麻醉((AnesthesiaAnesthesia)) 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手术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手术 病人的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病人的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分类:分类:全身麻醉全身麻醉 ::吸入、静脉、基础吸入、静脉、基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部位麻醉):(部位麻醉):复合麻醉:复合麻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局麻局麻- -全麻复合麻醉全麻复合麻醉低温麻醉及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低温麻醉及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将室温下气体或挥发性液体的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如乙醚、环丙烷、氟烷、异氟烷、恩氟烷、氧化亚氮、甲氧氟烷等其中乙醚具有燃爆性,甲氧氟烷具有潜在肾毒性已经或逐渐淘汰呼吸全过程外呼吸气体 血液 运输内呼吸肺 通气肺 换气组织 换气细胞氧 化代谢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收缩、舒张(原动力)→胸廓扩大、缩小→肺扩大、缩小→肺内压变化→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压力差(直接动力)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换气结果:肺A血 组织A血↓O2 ↓CO2肺V血 V血肺换气与组织换气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上 呼 吸 道 下 呼 吸 道1.厚度:肺纤维化、尘肺、 肺水肿→呼吸膜厚度↑→通透 性↓→气体交换↓;2.面积:肺气肿、肺不张、 肺叶切除→呼吸膜面积↓→气 体交换↓。
6层<1μm厚呼吸膜正常呼吸膜非常薄,通透性与面积极大(70~80m2) ①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程约需0.7s,而完成气体交换的时间 仅需0.3s,有气体交换的时间储备;②安静状态时仅有40m2参与 气体交换,有气体交换的面积储备CO2O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细胞分泌)作用: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泡内液的生 成→防肺水肿的发生c.维持肺泡内压的稳 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 缩无效腔:也称呼吸死腔1.解剖无效腔:由鼻到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管腔2.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但不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气体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统称生理无效腔3.机械无效腔:麻醉面罩、连接导管等麻醉器械所造成的无效腔功能余气量: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的肺容量在平静呼吸时,约占肺容量的40% 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麻醉药(静脉、吸入)都是肺通气抑制药氟烷、恩氟烷、七氟烷、地氟烷均使潮气量减少,而呼吸频率(代偿性)加快异氟烷降低潮气量而不增加呼吸频率氧化亚氮有轻微的肺通气抑制作用一、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与分布吸入麻醉的麻醉深度取决于脑组织中吸入麻醉药的分压(浓度)药物经呼吸从肺脏进入机体,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麻醉作用。
以扩散的方式跨 过各种生物膜,麻醉药的转运过程受生物膜 两侧的分压(浓度)差、药物溶解度(血/ 气、组织/血分配系数)、分子量、扩散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因为:PA Pa Pbr所以:肺泡内分压直接影响脑内分压影响肺泡内分压的因素:(一)麻醉药进入肺泡的速度;(二)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三)麻醉药进入组织的速度一、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与分布吸入麻醉的麻醉深度取决于脑组织中麻醉药的分压①吸入浓度的影响②肺通气量的影响PA:肺泡内麻醉药分压 Pa:动脉血麻醉药分压 Pbr:脑内麻醉药分压1.吸入浓度的影响:吸入麻醉药的浓度愈高,则肺泡内麻醉药浓度上升的速度愈快1)PA-Pa分压差加大:动脉血中麻醉药浓度迅速上升2)被动吸气量增加:加快麻醉药向肺内输送★★概念一:概念一:浓度效应: 吸入麻醉药浓度愈高,肺泡内麻醉 药浓度上升愈快,这种现象,称之为“浓 度效应”吸入浓度的提高有利于吸入麻醉药的吸收和麻醉加深,故欲缩短麻醉诱导 期,在麻醉开始时应吸入较高的浓度★★概念二:概念二:第二气体效应同时吸入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种气体时, 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气浓度及血中浓度提高 的速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气体时为 快,称“第二气体效应”。
第一气体:指高浓度吸入的麻醉药,如N2O,一般常用浓度多在40%~70%之间 第二气体:指吸入麻醉药中浓度较低的一种,如恩氟烷等,因其吸入浓度仅在1%或以上,一般不超过5% ★★第二气体效应产生机理:1.浓缩效应:高浓度气体吸入浓度愈高,进入血液速度愈快,肺泡迅速缩小,低浓度 气体的浓度迅速升高;2.增量效应:高浓度气体被大量摄取后,产生较大的负压,使肺通气量增加,吸入的 混合气体增多,增加低浓度气体的吸入问题:为什么临床吸入麻醉常将含氟 麻醉药与氧化亚氮联合吸入?1.利用第二气体效应加快麻醉诱导;2.利用吸入麻醉药的协同效应,可使用更低浓度的含氟吸入麻醉药,有利于减轻含氟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经济负担;3.N2O可拮抗含氟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效应,有利于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因为:PA Pa Pbr所以:肺泡内压直接影响脑内分压影响肺泡内压的因素:1.麻醉药进入肺泡的速度;2.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3.麻醉药进入组织的速度一)麻醉药进入肺泡的速度①吸入浓度的影响②肺通气量的影响(一)麻醉药进入肺泡的速度2.肺通气量的影响:增加通气量可以补充被血液吸收的气体,使肺泡内浓度迅速上升,有更多的药物被血液所吸收;通气量的速度增加愈快,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愈能接近吸入气中药物浓度。
二)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影响麻醉药进入血液的因素:1.麻醉药的溶解度(血/气分配系数,λ)2.心排血量(Q)3.肺泡-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PA-PV)(二)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影响麻醉药进入血液速度的因素:1.麻醉药的溶解 度(分配系数,λ)分配系数是指吸入麻醉药在两 相介质(如液-气)中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比值★★概念三概念三:血/气分配系数(溶解度):血/气分配系数是指在体温(37℃)条件下,吸入麻醉药在血和气两相中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比值亦即吸入麻醉药的溶解度例如:N2O 肺泡气浓度为80%,血中浓度为37.6% 血/气分配系数(λ)= 37.6%÷80% = 0.47异氟烷 血/气分配系数(λ)=1.4即:异氟烷在血和气两相中达到动态平衡时PA Pa 则 血中浓度 / 肺泡浓度 = 1.4 / 1.0 = 1.4( 血中浓度为肺泡中浓度的1.4倍) ★★按照血/气分配系数分类:1.易溶性:乙醚、甲氧氟烷2.中等溶解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3.难溶性:N2O、地氟烷、七氟烷血/气分配系数的意义:(1)从药理学角度可把血液看成是麻醉药 的贮存库;★★ (2)当吸入浓度恒定时,易溶性麻醉药迅 速从肺泡被移走,大量溶解在血液中 则平衡慢,麻醉诱导期延长,苏醒慢;★★ (3) 血/气分配系数小者,如难溶性的 N2O则平衡快,麻醉诱导期缩短,苏醒快。
PA Pa PbrPA Pa Pbr药物 血/气(λ) 地氟烷 0.42N2O 0.47七氟烷 0.69异氟烷 1.4恩氟烷 1.8氟 烷 2.5乙 醚 12.0影响血/气分配系数的因素:1.血液成分和理化性质;溶解度:脂肪>蛋白质>水2.温度;3.年龄;4.麻醉及手术过程;5.药物间相互作用体温每下降1℃ λ增加值氟烷 3~5%恩氟烷 4~5%异氟烷 4~5%甲氧氟烷 5%新生儿<儿童<成年人(二)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影响麻醉药进入血液速度的因素:1.麻醉药的溶解度(血/气分配系数,λ)2.心排血量(Q)3.肺泡-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PA-PV)(二)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影响麻醉药进入血液速度的因素:2.心排血量(Q)吸入麻醉药以扩散的方式通过肺泡膜, 当心排血量大或肺循环血流大时,麻醉药快 速被血液摄取,导致肺泡内麻醉药分压上升 缓慢,难以迅速达到麻醉的有效浓度反之 ,休克、心力衰竭时…对难溶性麻醉药影响较小。
二)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影响麻醉药进入血液速度的因素:3.肺泡-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PA-PV)麻醉药跨肺泡膜扩散的速度与肺泡和静 脉血麻醉药分压差成正比分压差愈大,药物摄取量愈多二)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影响麻醉药进入血液速度的因素:3.肺泡-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PA-PV)麻醉药跨肺泡膜扩散的速度与肺泡和静 脉血麻醉药分压差成正比分压差愈大,药物摄取量愈多三)麻醉药进入组织的速度1.麻醉药在组织的溶解度(组织/血分配系数)2.组织的血流量 3.动脉血与组织间麻醉药分压差1.麻醉药在组织的溶解度(组织/血分配系数)组织/血分配系数大,组织内麻醉药分压上升慢;反之,上升快除脂肪外,各种组织/血分配系数比血/气分配系数差异小因此对组织的摄取影响不大2.组织的血流量血流丰富的组织(脑、肾、肺、心、内分泌腺) 麻醉药摄取快,药物分压上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 短反之,达到平衡的时间长,如脂肪例:血流丰富的组织:容积 6L 占心排血量 75%肌肉组织: 容积 33L 占心排血量 18.1%脂肪组织: 容积 14.5L 占心排血量 5.4%3.动脉血与组织间麻醉药分压差组织摄取与动脉血-组织间麻醉药分压差成正比。
★★在紧急手术麻醉时,为加速麻醉诱导,可以 让病人吸入一些二氧化碳因为:⑴二氧化碳可兴奋呼吸、增加肺通气量、加速动脉血中麻醉药分压的上升;⑵二氧化碳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加快脑内麻醉药分压的上升速度而加速麻醉诱导2.组织的血流量血流丰富的组织(脑、肾、肺、心、内分泌腺)麻醉药摄取快,药物分压上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短 反之,达到平衡的时间长,如脂肪例:血流丰富的组织:容积 6L 占心排血量 75%肌肉组织: 容积 33L 占心排血量 18.1%脂肪组织: 容积 14.5L 占心排血量 5.4%3.动脉血与组织间麻醉药分压差组织摄取与动脉血-组织间麻醉药分压差成正比 二、吸入麻醉药的消除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统称为消除吸入麻醉药的消除过程即麻醉苏醒过程吸入麻醉药大部分以原形通过肺呼出而被清除;少部分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主要场所是肝脏,通过肝微粒体酶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最终排出体外;极少量经手术创面、皮肤、肾等排出体外二、吸入麻醉药的消除 P-58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与分布的相关因素,同 样可以分析他们的清除速度。
脂溶性高,血/气、组织/血分配系数大,药物从体内消除慢,肺泡内浓度下降慢,病人苏醒慢;反之, 病人苏醒快通气量增加,吸入麻醉药容易被“洗出”肺部;麻醉过深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加大通气量,加速麻醉 药排泄三、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概念四:概念四: MAC(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指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会引起体动反应的浓度称之为1 MACMAC相当于ED50(半数有效量),是效价强度,单位:vol%(容积%)PA Pa Pbr三、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 MAC 临床意义:(1) 对不同吸入麻醉药进行比较;MAC值愈低,麻醉性能愈强;MAC值愈高,麻醉性能愈弱常用吸入麻醉药的MAC值(由低 高):氟 烷:0.74;异氟烷:1.15;恩氟烷:1.68;七氟烷:2.05;地氟烷:6.0 ; N2O:104.0三、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MAC 临床意义:(2) 指导吸入麻醉药的应用浓度;例:恩氟烷吸入麻醉:用1 MAC(1.70%)吸入,可使50%的病人无痛(手术切口时,无躯体活动反应);若使95%的病人切口无痛,可在MAC值上另加0.3 MAC,为1.3 MA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