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S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3375513
  • 上传时间:2022-08-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 1.稻草人(单一课)教材简介:《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种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快乐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诸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后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体现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种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教学规定: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怀、体贴、协助她人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教具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稻草人的图片教学措施: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时间:第一周教学环节:          第一学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 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性是相符和的?  b. 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

      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 外貌描写体现了什么?  b. 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体现了稻草人如何的心情?(快乐、焦急、痛心)  c. 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种方面写的?各体现了老太太如何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 给课文分段: 1.简介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一般,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重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种成语概括这种状况(心有余而力局限性)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变化现状的悲哀) 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忆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快乐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方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事实上是什么导致的?把她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体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学时教学内容:讲授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教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 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 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较好”指的是哪些?   c. 文中体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切、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种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无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比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她同窗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替代?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体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体现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因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状况会如何,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体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重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板书设计:                 1、稻草人稻草人      飞蛾下子          老妇人(善良)  焦急、紧张、愤怒、悲哀(可怜)教学后记:   教学中注重朗读感悟,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寓言两则(单一课)教材简析:《自相矛盾》重要讲了一种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她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教学目的: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可以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方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措施,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措施: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时间:第一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环节:         第一学时教学内容: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对的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爱好出示某些典型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均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体现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迅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此前我们学过某些古诗,如何才干将文言文读精确,有什么措施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精确,同步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结实、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窗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懂得了什么?怎么懂得的?-------“从前楚国有一种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协助理解 3、她是如何叫卖的?你懂得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予以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她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她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调、神态、动作是如何的?周边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体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引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种人,她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她问了一种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如何?------“应”:回答弗能应”:不可以回答能用一种词语体现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张矛、盾的作用,成果浮现了自己说话互相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如何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方说话、做事互相抵触四、生活中有无“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状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 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于物  无不陷也         锐利 戳得穿  结实 戳不穿       第二学时教学内容: 对的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人们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刚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读悟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规定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如何发生?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呢?(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措施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核心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她是这样说?如何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引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调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六)教师:她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引学生读出反问的语调,将质疑、不屑的神情体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成果如何?究竟是什么因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她自作聪颖,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无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例犹如学们写作文,本来构造完整,可常常添上某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种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某些语言故事,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2 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教学后记: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同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特别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止的地方有错误,就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一方面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措施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特别是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觉得教学寓言时,总会浮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觉得她们已经理解的较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