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飘》:美国南方重农主义艰难转型的文学镜像.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2989360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飘》:美国南方重农主义艰难转型的文学镜像在以传达美国社会历史转型为使命的“南方文艺复兴” 中,知名度最高、流传时间最长的作品当属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史诗巨制《飘》 小说以塔拉种植园主的女儿斯嘉丽的爱情与城乡生活变迁为主线,如实再现了 1860-1870 年贯穿战前和战后重建南方 10 年的历史巨变,上至联盟总统,下至农田的黑人,全都跃然纸上斯嘉丽热烈地爱着“十二橡树’ ’庄园优雅的少爷艾希礼,但她的主动追求却被拒绝,艾希礼娶了表妹梅兰妮从内战中联盟幸存的斯嘉丽,尽管深爱着已为人夫的艾希礼,但为了弄到交地产税的钱,不得不连嫁数人,最终嫁给了投机商瑞德·巴特勒,她自己也搬进新兴工业城市亚特兰大,投靠北方人,开厂开店,投资地产为了守护庄园的努力悖论性地使她永远离开了土地然而, 《飘》书写的不仅仅是一次爱、一场战和一座城,更深刻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国家史美国独立革命只是产生了一个写在宪法和契约上的共和国,而近一个世纪后的内战才催生出一个现代意义的美国内战解除了经济发展的州际藩篱,实现了劳动力、生产和消费市场的统一,战前那个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国被发达的工商业大国所取代,并助推美国在 19 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然而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阵痛使南方人在怀旧中发现并神话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正如美国南方作家与诗人沃伦所作的历史性评论:“旧的美国连同它的所有美德与不足伴随内战消逝了,而新的美国连同它的继往开来的美好愿景伴随内战诞生了 ”曾经以大种植园为基础的南方重农主义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告别了塔拉种植园,投身亚特兰大工商资本主义的斯嘉丽隐喻着南方重农传统的无奈落幕一、两种重农主义在美国的历史沿革西方的重农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的哲学、诗歌、陶器画中就已创造出阿卡迪亚等农业田园圣境,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欧洲知识分子欧洲文学中不绝如缕的田园叙事最终成为一种可以与工业化相抗衡的文化意象然而,作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的“重农主义”则源于 18 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是对之前偏重工商业的“ 科尔贝尔主义” 经济理论的反动,主要观点集中表现在魁奈的《经济表》中魁奈提出“自然秩序 ”的概念,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提供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农业发展到有足够盈余的情况下,才会有人去从事与发展其他百业,因为这些从业者需要农业的盈余养活但魁奈此论却并非是对前现代小农经济的理论化,而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理论。

      在“自然秩序” 论基础上,他提出“纯产品 ”说,即每年收获的农产品中,除去农具、肥料、种子等各项生产成本后的余额,这其实是利润率的另一种表述 “纯产品率 ”即利润率的高低,不仅显示农业生产率的高低,也显示商品率的高低、交换的活跃度以及其他百业可获得的从业者数量和工业品的潜在社会需求 “纯产品率”的高低依靠农业的集约化生产与规模,所以“大农经营” 成为首选说白了,就是发展公司化、订单化的大型农庄魁奈的重农主义其实是维护土地贵族既有利益的资本主义,以生产效率的名义反对自耕农型的“小农经营” 法国重农学派在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拥有一大批支持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关于民族财富的立场的检查》一文中曾提出一个民族有三种获得财富的方式:第一种是靠战争,第二种是靠商业,第三种是靠农业,而农业是唯一诚实的方式他在 1780 年代后期满意地宣布:“这块大陆的最伟大产业是农业对于一个工匠或商人,我想,我们至少有 100 个农人与之相应迄今,他们中的大多数所耕耘的是他们自己的肥沃的土地……”与富兰克林同一时代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克雷科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和法国的重农学派有着密切联系他那影响深远的代表作《一个美国农夫的来信》由美国自耕农詹姆士的 12 封信组成,认为在人们拥有一定量土地的简单的农业社会中,简朴、积善、知足常乐和追求民主的理想社会形态可以逐步普及。

      由于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法国重农主义思想引进美国以后产生了两个重要变体:一是杰斐逊推行的农业平均主义;一是卡尔霍恩推行的南方大种植园经济体系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南方种植园主们大体都是英国商人的后裔,其父辈们在变成种植园主时把经营商业的习性带给种植业,精明狡诈,土地投机盛行,至少直到 17 世纪还完全看不到英国贵族的影子,但是到了 18 世纪后期,这种商人精神却在种植园主中陡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飘》所渲染的南方贵族精神崇高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以及骑士精神成为这些土地贵族的标志他们接受了法国重农主义的农业观和英国土地贵族的家园意识,排斥商人的进取精神和扩张理念,鄙视瑞德·巴特勒代表的投机商和工业化的北方杰斐逊认为农业是最符合自然秩序的职业,早在美国独立之初就在其著作《弗吉尼亚纪事》中对发展农业作了专门论述:“在田间劳动的人们是上帝的选民,如果上帝曾有过选民的话,上帝在他们的胸膛里特意储存了本质的、真正的美德上帝正是在那里保持着圣火的燃烧,否则那圣火就会在大地上消失……一般说来,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其他阶级的公民的总数与庄稼汉的比例正是不健康的部分与健康的部分的比例,而且是用来衡量其堕落程度的一个极好标尺。

      ”杰斐逊心目中健康的美国经济是农业经济,自由的自耕农被看作最有德行的人,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他始终是自然权利的捍卫者,认为土地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每一个农民都应该根据自然权利拥有一块足以繁衍生息的土地,由此实现财富的相对平等,消除财富不均带来的罪恶为了实现他的这一农业理想国,加之美国边疆不断西拓,土地供应有良好预期,他根据自然权利论在美国力推农业平均主义, “由于有财产,或由于满意于自己所处的地位,最关心维持法律和秩序,而且这样的人们可以令人放心地全面控制他们的公共事务 ”为此,杰斐逊在立法方面作出巨大努力首先,为了打破英王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并直接推动奴隶劳动体系的大土地所有制的连续性,他主张取消限定嗣续法以及长子继承制,以根除拥有巨大土地资源的封建贵族的法律基础和经济基础,为真正的共和政府扫清障碍他认为大土地所有者“由于想为自己建立显赫的门第,确立了限定嗣续法,这样财产可以同一个名字代代相传,由此造就了一些异乎寻常的世家望族,这些家族为了让财产长久地把持在自己手中,靠法律的手段保障特权,于是就形成一个贵族阶层 ”杰斐逊认为这些土地贵族的存在是造成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加以铲除,并以教育培养和由公众推举“自然的贵族 ”。

      在他的努力下,取消限定嗣续法案在 1776 年获得通过,并在 10 年左右的时间内普及到各州;废除长子继承制的法案在 1785 年获得通过,在 15年内各州全面实施以杰斐逊的传记作者齐纳德为代表的多位历史学家认为,世袭地产制的废除促使弗吉尼亚的高贵阶级迅速消失然而从历史效果来说,这些在独立革命前以及独立之初通过的法案并没有对大土地所有制产生实质影响,一方面因为土地价格低廉并容易获得;另一方面包括华盛顿等人在内的大种植园主多数参加了革命,掌控着国家机器;再则,规模化的廉价奴隶劳动体系也保证了大土地制度的丰厚利润与稳定甚至在国际市场对棉花、蔗糖等原材料需求加大的背景下,两项法律废除后带来的土地自由买卖,导致土地进一步向财力雄厚的大庄园集中,直至发展到有足够实力对抗联邦政府杰斐逊在东部提出限制大土地所有制的法案的同时,也提出西部的土地改革纲领,希望建立自由的小土地所有制他的主要思路是西部新成立的州以平等资格加入联邦,从印第安人手中收购土地,实行西部土地国有化,成立土地机关,无代价把西部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劳动者,允许未经许可而开荒的“占地人 ”取得小块土地的所有权,打击西部的土地投机活动,并且在西部禁止奴隶制。

      然而他的提案在议会中遭到代表种植园主利益、北方土地公司利益以及谋求州土地财政的议员们的反对,最后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农业平均主义的民主性质,反而使西部土地更快落入大土地投机商手中杰斐逊的农业平均主义虽然承认农业的重要性,但其理想主义倾向决定了它与法国重农主义的本质差异法国重农主义是彻底的经济学理论,用经济标准探究各种经济制度的优劣,经济效率是其核心追求,因此提倡大农场体系,漠视普通农民的利益;与之对照,杰斐逊所追求的是公民的道德与民主,而非经济效益,希望通过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平均主义土地制度创造出一个农业理想国因此,刘祚昌先生将杰斐逊的社会理想称为“田园牧歌” 式遗憾的是,杰斐逊的人文理想被当时的美国经济现实所击败,因为以纺织业为龙头的英国工业革命此时兴起,棉纺业惊人地发展起来,急需美国的原材料供应美国国内铁路、运河等的修建更是将美国农业与这些新开拓的市场联系起来南方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至内战前,美国农业已经完成了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业化农业的转型,南方越来越依赖于国内外市场,也越来越追求经济效益1860 年美国棉花出口达到了近两亿美元,成为南方的经济命脉广泛使用廉价奴隶劳动,纯产品率高的大型种植园成为此种经济模式的首选,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逐渐被排挤出南方。

         以《飘》中斯嘉丽的穷邻居自耕农斯莱特里家为例,他们家一直备受种植园主们歧视,在斯嘉丽的父亲看来,斯莱特里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小农场以高出三倍的价钱卖给县里任何一个种植园主,而没必要赖在南方,依靠那每年一包棉花的收入和富有邻居们的施舍来生活当地的种植园主们为了避免跟这么一个丢人现眼的穷白人居住在同一地方,为了维持种族形象,也会乐意花这笔钱由此可以看出,代表南方的经济体系不是有利于道德体系完善的小型自耕农经济,而是依据奴隶劳动却在道德上站不住脚的种植园经济,这是追求农业纯产品率的法国重农主义在美国的嫡系形式,代表这一脉重农思想的不是杰斐逊,而是卡尔霍恩卡尔霍恩是杰斐逊之后美国第 7 届副总统,他在南方奴隶制体系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抛弃了杰斐逊的自然权利论为了在不断上升的白人民主精神和利润丰厚的黑人奴隶制之间找到妥协方式,他及其追随者高明地提出古希腊的贵族民主思想,将两个完全不相容的事实狡辩地结合起来,并为整个南方的文化与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认为民主的前提是同等人中的一种合作关系,在能力与财富差异的社会里,普遍的民主是不现实的只有把不平等看作自然法则,民主才是可能的,由德才兼备的强者进入一种自愿合作关系,同意保护弱者。

      他认为适合奴隶制南方的正是古希腊的“少数贵族民主 ”的理想他在一次名为《就废奴论谈州权的解决方案》的演讲中,如此描述和评论以种植园为核心的南方重农体系:“我们现在看到了奴隶制的真正光芒,认为它是世界上自由制度的最稳定最牢靠的基础在我们这里,劳资之间不可能发生冲突,而在没有我们这种制度的富有和高度文明的国家里则很难建立和维护自由制度南方各州实际上是社区而不是个体的集合每一个种植园都是一个小社区,以主人为头领,他把劳资的联合利益集于一身,而且是这些利益的普通代表这些小社区集合起来构成整个州,这个州的行动、劳动和资本都是相等的,完美和谐的……这就是那些被幻像蒙蔽的狂人意欲彻底捣毁的制度,也是我们应该保卫的制度,这是我们作为人和爱国主义者所肩负的最崇高最严峻的使命 ”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依赖奴隶劳动的大种植园经济的鼎力支持 卡尔霍恩显然忽略了古希腊民主制的经济基础,忽略了前现代农业极低的纯产品率和商品率南方大种植园奴隶制经济所代表的是大工业时代的农业资本主义,是工业链中的原料生产环节即使不考虑奴隶制对美国宪法所提倡的“天赋人权 ”的否定,不考虑血腥的奴隶劳动的道德因素,即使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哪怕南方不主动挑起内战,奴隶制重农主义也是注定要灭亡的,因为它阻断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流动和消费市场,更不用说最终必然会出现的古希腊斯巴达式奴隶暴动,或者像近代海地的奴隶革命运动。

      实际上,斯嘉丽的外祖父母就是因为奴隶起义被迫从加勒比海逃到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地区的二、南方重农主义的虚妄与必然毁灭《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