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教学设计.docx
6页必修二专题一第 3 课古代 xx 商业【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 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难点:理解中国古代 “市 ”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的深刻影响教学过程】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 . 原始社会:商业兴起(物物交换)2 .商周:商业初步发展;工商食官(工商业者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实质是官府控制工商业)3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商业中心和大商人4 .秦汉: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对外贸易逐渐发展5 .魏晋南北朝:在破坏— 恢复 —再破坏 —再恢复中缓慢发展;草市出现6 .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① xx 商业繁荣② 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③ 出现柜坊、飞钱④ 对外贸易繁荣⑤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① 商品种类众多;②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③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④ 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⑤ 工商业市镇兴起8. 明清时期① xx 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 货币 :xx 普遍流通③ 会馆、商帮出现会馆: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④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⑤ 工商业 xx 增多二、 “市 ”的演变1 . 宋代以前(xx—xx):① 在城市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坊分开(市坊制度)② 市有专门管理机构;③ 市有时间、空间限制2 .宋代的变化:① 突破坊市空间限制(商业街);② 突破时间限制(夜市,晓市);③ 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3 .草市的变迁(农村集市)( 1)南北朝:草市形成, “草市尉 ”管理 2)唐代: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3)宋代: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明代:一些草市发展为工商业市镇三、古代 xx 的发展1 . 古代 xx 发展概况( 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两汉: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 临淄、宛、成都) 3).隋唐: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以外,扬州、益州(“扬一益二”之说)也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4).宋代:北宋的开封(《清明上河图》里所描绘的地方)、、临安、 益州 5).元代: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 手工业中心;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6).明清:繁华的都市有苏州、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2 .古代xxxx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从功能看:宋代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到宋代以后经济功能为主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地地域分布看:由主要在北方逐渐向南方、由内陆向东部沿海发展 4)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四、古代对外贸易1 . 表现:① 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② 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③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④ 元朝: xx 成为当时世界第一xx⑤ 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 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 .xx 贸易:( 1)含义:通过xx 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特点:厚往薄来、不计经济利益 4)评价:①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②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 “和平、互利 ” 国际交往观念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汉代陆路为主,唐朝海陆两旺,宋朝海路为主2 )以友好为主 3)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五、综合认识古代商业:1. 古代商业演变趋势及特点:①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间、空间界限。
② 商品种类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③ 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海外贸易扩大④ 商人地位:由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有所提高,但未根本改变2 、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向2)影响封建经济和观念的变化 .(3)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4)影响 xx 市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