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doc
6页实验一、 NaOH 和 HCl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1.HCl 和 NaOH 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 NaOH 固体易 吸收空气中的 CO2 和水分 ,浓 HCl 的浓度不确定 ,固配制 HCl 和 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 HCl ,用台秤称取 NaOH ( 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仪器而 HCl 的浓度不定, NaOH 易吸收称取 NaOH 即可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CO2 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 ,用台秤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 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 3 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 :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二、 NaOH 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 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 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 如果每次有± 0.1mg 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 0.2mg 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 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 20~ 30ml 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 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 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 以酚酞作指示剂, 用 NaOH滴定HCl ,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 CO2 ,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答:用 NaOH 标准溶液标定 HCl 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 NaOH 滴定 HCl ,若 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 CO2,而形成 Na2CO3 ,使 NaOH 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 Na2CO3 按一定量的关系与 HCl 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 NaHCO3 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 偏高。
5.如果 NaOH 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CO2, 对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答:NaOH 吸收了空气中的 CO2,使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浓度变小, 用来滴定未知醋酸的浓度,会使测得的浓度 偏大6.本实验中为什么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其选择原则是什么?根据选择原则选用其他指示剂可以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答:因为醋酸是弱酸,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时候终点生成 强碱弱酸盐 (醋酸钠),溶液 pH 为弱碱性 酚酞的变色范围在 9~10 左右,刚好是弱碱性 ,所以滴定的终点刚好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滴定突跃) 7.强酸滴定弱碱的滴定曲线与强奸滴定弱碱的曲线相比,有无区别?答: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突跃小实验三、 HCl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混合碱分析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原理是什么?答: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以定 的 方 法 原 理 可HCl图 解标准溶液连续滴定滴如 下: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的组成?( 1)V1=0 V2>0 (2) V1>0 V2=0 (3) V1>V2 ( 4) V1 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 导致终点误差变大, 甚至不能准确滴定 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2. 用Na2CO3为基准物 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标定EDTA浓度时, 应控制溶液的酸度为多大?为什么?如何控制?答:用 Na2CO3 为基准物质,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标定 EDTA 浓度时,因为钙指示剂与 Ca2+在 pH=12 ~ 13 之间能形成酒红色络合物,而自身呈纯蓝色,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纯蓝色,所以用 NaOH 控制溶液的 pH 为 12~ 134.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那些不同点?操作中应注意那些问题?答: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下面两个不同点:① 络合滴定中要求形成的配合物(或配离子)要相当稳定,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② 在一定条件下,配位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配合物)5.什么叫水的总硬度?怎样计算水的总硬度?答:水中 Ca2+、 Mg2+ 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6.为什么滴定 Ca2+ 、Mg2+ 总量时要控制 pH ≈ 10,而滴定 Ca2+ 分量时要控制 pH 为 12~13?若 pH>13 时测 Ca2+ 对结果有何影响?答:因为滴定 Ca2+、Mg2+ 总量时要用铬黑 T 作指示剂,铬黑 T 在蓝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紫红色,终点时溶液为蓝色。 所以溶液的pH为 8~11 之间为pH 值要控制为10测定 Ca2+时,要将溶液的 pH 控制至 12~ 13,主要是让 Mg2+ 完全生成 Mg(OH)2 沉淀以保证准确测定 Ca2+的含量在 pH 为 12~13示剂本身呈纯蓝色,当滴至终点时溶液为纯蓝色但间钙指示剂与pH>13Ca2+形成酒红色配合物,指时,指示剂本身为酒红色,而无法确定终点7.如果只有铬黑 T 指示剂,能否测定 Ca2+ 的含量?如何测定?答:如果只有铬黑 T 指示剂,首先用 NaOH 调 pH>12 ,使 Mg2+ 后的溶液用 HCl 调 pH=10 ,在加入氨性缓冲溶液分离Mg2+ 生成沉淀与 Ca2+分离,以铬黑 T 为指示剂,用 Mg —EDTA 标准溶液滴定 Ca2+的含量实验五、 SnCl2-HgCl2-K2Cr2O7 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法)1.在预处理时为什么 SnCl2 溶液要趁热逐滴加入?答:用 SnCl2 还原 Fe3+时,溶液的温度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度慢,黄色褪去不易观察,易使 SnCl2 过量2.在预还原 Fe(Ⅲ )至 Fe(Ⅱ )时,为什么要用 SnCl2 和 TiCl3 两种还原剂?只使用其中一种有什么缺点?答:定量还原 Fe(Ⅲ )时,不能单独用 SnCl2 。 因 SnCl2 不能还原 W( Ⅵ )至 W( Ⅴ ),无法指示预还原终点, 因此无法准确控制其用量, 而过量的 SnCl2 又没有适当的无汞法消除, 但也不能单独用 TiCl3 还原 Fe(Ⅲ ),因在溶液中如果引入较多的钛盐,当用水稀释时,大量 Ti( Ⅳ ) 易水解生成沉淀,影响测定故只能采用 SnCl2-TiCl3 联合预还原法3.在滴定前加入 H3PO4 的作用是什么?加入 H3PO4 后为什么立即滴定?答:因随着滴定的进行, Fe(Ⅲ )的浓度越来越大, FeCl4- 的黄色不利于终点的观察,加入H3PO3 可使 Fe3+生成无色的 Fe(HPO4)2- 络离子而消除同时由于 Fe(HPO4)2- 的生成,降低了 Fe3+/Fe2+电对的电位,使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电位突跃增大,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的变色点落入突跃范围之内,提高了滴定的准确度实验六、 Na2S2O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的含量1.如何配制和保存 Na2S2O3 溶液 ?答:水中的 CO2、细菌和光照都能使其分解, 水中的氧也能将其氧化 故配制 Na2S2O3溶液时,先将蒸馏水煮沸, 以除去水中的 CO2 和 O2,并杀死细菌 ;冷却后加入少量 Na2CO3使溶液呈 弱碱性以抑制 Na2S2O3 的分解和细菌的生长 。 保存于棕色瓶中 2.用 K2Cr2O7 作基准物质标定 Na2S2O3 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 KI 和 HCl 溶液?为什么要放置一定时间后才能加水稀释?为什么在滴定前还要加水稀释?答:为了确保 K2Cr2O7 反应完全,必须控制溶液的酸度为 0.2-0.4moL · l-1HCl并加入过量 KI K2Cr2O7 与 KI 的反应需一定的时间才能进行得比较完全,故需放置后在加水稀释,降低酸度,以防止 Na2S2O3 在滴定过程中遇强酸而分解溶液,5min3. 本实验加入KI的作用是什么?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 I- 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