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问答题 - 打印.doc
5页微生物问答题微生物问答题第第 1 1、、2 2 章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试比较试比较 G+菌与菌与 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 表一表一 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 意义意义 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 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 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 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 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 5 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 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 N-乙酰葡萄糖胺和 N- 乙酰胞壁酸之间的 β-1,4 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 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 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 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 (LPS) ,其中的脂类 A 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 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 O 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 分型。
3.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a 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 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 鉴别细菌 b 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 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 2 点对细菌 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 c 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 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 R 质粒 d 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 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 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 4.4.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a 形态鉴定:球形菌、杆菌和螺形菌 b 结构鉴定:细胞壁,如用革兰氏染色法 c 特殊结构鉴定:荚膜、芽胞、鞭毛和菌毛 5.5.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简述各期特点. 分 4 个时期: a 迟缓期: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 暂的适应过程因细菌繁殖极少,故生长曲线平缓稳定, 一般为 1~4 小时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 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b 对数期(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繁殖,活菌数以恒定 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此期细菌 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 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 好 c 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 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 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 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孢一般在该期形成 d 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缓慢,死亡 细菌数明显增多,与培养时间成正比此期细菌生理代谢 活动趋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亡,甚至自溶6.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 充足的营养—水、碳源、氮缘、无机盐和生长因子2 适 宜的酸碱度3 合适的温度--37℃(4)必要的气体环境— 氧气(依据是否需要氧) 7.7. 简述厌氧菌厌氧原理简述厌氧菌厌氧原理 a 缺乏 Eh 高的呼吸酶系统b 厌氧菌缺乏解毒用的超氧歧 化酶、触酶和过氧化物酶,因超氧、过氧化氢酶有杀菌作 用 第第 4 4、、5 5 章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细菌的遗传变异 1.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a 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 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 和服务。
b 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 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 c 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 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 和服务 d 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 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 2.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 (1)机制:质粒中的耐药基因和细菌的基因突变 (2)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措施: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 有效抗菌素,足量、合理、协同使用抗菌药物 3 3 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a 形态和结构变异:如 H-O 变异,是细菌从有鞭毛到无鞭 毛的突变,例如变形杆菌 b 菌落变异:如 S-R 变异,是细菌从光滑型到粗糙型的突 变,多发生在肠道杆菌 c 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培养 230 代,获得的减毒株 d 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物质敏感的细菌,可变异 为对该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如金葡菌耐青霉素株 第第 3 3 章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 1.1.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a 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 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
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 70~75%时 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 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b 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 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 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 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 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c 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 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 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 的种类和浓度 d 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 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 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 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 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 类别: a 煮沸法:煮沸 10 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 应延长时间至 1-3 小时可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 等的消毒 b 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 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通常 10-15 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
c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 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某 些营养培养基的灭菌 d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 1.05kg/cm2,温度为 121.3℃,持 续 15-30 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 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等 e 巴氏消毒法:加热 61.1-68.8℃30 分钟或者 71.7℃15-30 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和杂技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 量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3.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a 防御外来致病菌:如组成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 物学屏障,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和粘附正常菌群的酸性代 谢产物,造成肠内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 b 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合成人体必需 的维生素,如烟酸、生物素、泛酸等 c 免疫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 育成熟;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 免疫细胞的活性 d 抗肿瘤作用:能产生一些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 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刺激 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4.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正常菌群各成员 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 打破,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出现了菌群 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称之 为菌群失调症机制有: a 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看抗生素,在抑 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 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 b 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 等疾病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 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 第第 6 6 章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 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 基础基础 (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 首先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 ;其次,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 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 侵袭性酶有关;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2 类。
外 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 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在释 放出来,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弥 漫血管内凝血(DIC) 2)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 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 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①菌体表面结构:菌毛、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其 中,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懂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 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②侵袭性酶: 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协 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等 2. 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表二表二 3.试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试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 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患艾滋病,由于免疫缺陷导致各种 原虫、真菌、细菌、病毒引起的机会感染明显增加慢性 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或手术后、器官移植、 化疗、放疗、烧伤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
2)寄居部位部位 改变:如大肠杆菌在一定条件,定居部位由肠道至泌尿道, 引起感染3)菌群失调:多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 群间比例失调和改变,引起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4.4.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a 热原质:由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进入机体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菌体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 加热 180℃4 小时,250℃或 650℃1 分钟才使热原质失去作 用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法生物制品或注射制 品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制备 b 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 类肢 A,当菌体死亡后才释放出来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 胞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c 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 的毒性蛋白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具有抗原性强、 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作 用不一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 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 d 酶: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类物质如透明质 酸酶,是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能分解透明质酸, 促进细菌的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