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列经典综合题66例.doc
69页数列经典综合题66例 本专题中所有试题均来源于近几年高考试题、高考模拟试题、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及竞赛试题(含2009—2010学年最新试题),按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⑴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⑵点列综合题;⑶数列与向量交汇的综合题;⑷数列与函数交汇的综合题;⑸数列与不等式交汇的综合题;⑹数列与概率统计的综合题;⑺分段数列综合题;⑻信息迁移题.(所有试题均有详细答案)题型比较全面,可作为学生复习数列时的参考用题,也可供数学教师备课时参考.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例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已知,,成等差数列(1)求{}的公比q;(2)求-=3,求 解:(Ⅰ)依题意有 由于 ,故 又,从而 (Ⅱ)由已知可得 故 从而 例2 在正项数列中,令.(Ⅰ)若是首项为25,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Ⅱ)若(为正常数)对正整数恒成立,求证为等差数列;(Ⅰ)解:由题意得,,所以=(Ⅱ)证:令,,则=1所以=(1),=(2),(2)—(1),得—=,化简得(3)(4),(4)—(3)得 在(3)中令,得,从而为等差数列 例3 已知{}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1)求q的值;(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试判断是否成等差数列?说明理由. 解:(1)依题意,得2am+2 = am+1 + am∴2a1qm+1 = a1qm + a1qm – 1在等比数列{an}中,a1≠0,q≠0,∴2q2 = q +1,解得q = 1或. (2)若q = 1, Sm + Sm+1 = ma1 + (m+1) a1=(2m+1) a1,Sm + 2 = (m+2) a1 ∵a1≠0,∴2Sm+2≠S m + Sm+1 若q =,Sm + 1 =Sm + Sm+1 = =∴2 Sm+2 = S m + Sm+1 故当q = 1时,Sm , Sm+2 , Sm+1不成等差数列;当q =时,Sm , Sm+2 , Sm+1成等差数列. 例4 已知数列{an}的首项(a是常数),().(Ⅰ)是否可能是等差数列.若可能,求出的通项公式;若不可能,说明理由;(Ⅱ)设,(),为数列的前n项和,且 是等比数列,求实数a、b满足的条件. 解:(Ⅰ)∵∴ 若是等差数列,则 但由,得a=0,矛盾. ∴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Ⅱ)∵ ∴(n≥2) ∴ 当a≠-1时, 从第2项起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n≥2时,∴是等比数列, ∴(n≥2)是常数 ∵a≠-1时, ∴b-2a-2=0 当a=-1时,(n≥3),得(n≥2) ∴∵是等比数列 ∴b≠0综上, 是等比数列,实数a、b所满足的条件为 例5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n=2-an,n=1,2,3,….(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bn}满足b1=1,且bn+1=bn+a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Ⅲ)设cn=n(3-b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解:(Ⅰ)∵n=1时,a1+S1=a1+a1=2∴a1=1 ∵Sn=2-an即an+Sn=2 ∴an+1+Sn+1=2两式相减:an+1-an+Sn+1-Sn=0即an+1-an+an+1=0故有2an+1=an∵an≠0 ∴(n∈N*)所以,数列{an}为首项a1=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n=(n∈N*)(Ⅱ)∵bn+1=bn+an(n=1,2,3,…)∴bn+1-bn=()n-1 得b2-b1=1b3-b2=b4-b3=()2……bn-bn-1=()n-2(n=2,3,…) 将这n-1个等式相加,得bn-b1=1+又∵b1=1,∴bn=3-2()n-1(n=1,2,3,…)(Ⅲ)∵cn=n(3-bn)=2n()n-1 ∴Tn=2[()0+2()+3()2+…+(n-1)()n-2+n()n-1] ① 而 Tn=2[()+2()2+3()3+…+(n-1)] ②①-②得:Tn==8-(8+4n)(n=1,2,3,…) 例6 已知数列中,,且对时有.(Ⅰ)设数列满足,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Ⅰ) 证明:由条件,得,则.即,所以,.所以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两边同除以,可得.于是为以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Ⅱ),令,则.而.∴. ,∴.令Tn=, ①则2Tn=. ②①-②,得Tn=,Tn=.∴.例7 设数列满足且(Ⅰ)求的值,使得数列为等比数列;(Ⅱ)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Ⅲ)令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求极限的值.(Ⅰ)令,其中为常数,若为等比数列,则存在使得.又.所以.由此得由及已知递推式可求得,把它们代入上式后得方程组 消去解得. 下面验证当时,数列为等比数列. ,,从而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同理可知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于是为所求.(Ⅱ)由(Ⅰ)的结果得,,解得,.(Ⅲ)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它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令其前项和为; 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它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令其前项和为. 由第(Ⅱ)问得,. . 由于数列的公比,则. ,由于,则,于是,所以例8 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为其前项和,对于任意,总有成等差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且,求证:对任意实数(是常数,=2.71828)和任意正整数,总有 2;(Ⅲ) 正数数列中,.求数列中的最大项. (Ⅰ)解:由已知:对于,总有 ①成立∴ (n ≥ 2)② ①--②得∴∵均为正数,∴ (n ≥ 2) ∴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又n=1时,, 解得=1∴.() (Ⅱ)证明:∵对任意实数和任意正整数n,总有≤. ∴ (Ⅲ)解:由已知 , 易得 猜想 n≥2 时,是递减数列. 令∵当∴在内为单调递减函数.由.∴n≥2 时, 是递减数列.即是递减数列.又 , ∴数列中的最大项为. 例9 设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2)试求所有的正整数,使得为数列中的项 解:(1)设公差为,则,由性质得,因为,所以,即,又由得,解得,,(2) (方法一)=,设, 则=, 所以为8的约数(方法二)因为为数列中的项,故为整数,又由(1)知:为奇数,所以经检验,符合题意的正整数只有 例10 已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1) 若,是否存在,有说明理由; (2) 找出所有数列和,使对一切,,并说明理由;(3) 若试确定所有的,使数列中存在某个连续项的和是数列中的一项,请证明解:(1)由,得, 整理后,可得,、,为整数, 不存在、,使等式成立 (2)若,即, (*)(ⅰ)若则 当{}为非零常数列,{}为恒等于1的常数列,满足要求 (ⅱ)若,(*)式等号左边取极限得,(*)式等号右边的极限只有当时,才能等于1此时等号左边是常数,,矛盾综上所述,只有当{}为非零常数列,{}为恒等于1的常数列,满足要求。
3) 设.,. 取 由二项展开式可得正整数M1、M2,使得(4-1)2s+2=4M1+1, 故当且仅当p=3s,sN时,命题成立. 2、 点列综合题例11 设曲线上的点为过P0作曲线c的切线与x轴交于Q1,过Q1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然后再过P1作曲线c的切线交x轴于Q2,过Q2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依此类推,作出以下各点:P0,Q1,P1,Q2,P2,Q3,…Pn,Qn+1…,已知,设(1)求出过点P0的切线方程;(2)设求的表达式;(3)设求解:(1) ∴过点P0的切线段为即 (2) ∴过点Pn的切线方程为 将的坐标代入方程得: 故数列是首项为的等比数列 (3) 例12 已知点满足:,且已知 (1)求过点的直线的方程; (2)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求点的极限位置解:(1)由,得: 显然直线的方程为 (2)由,得: ∴点,猜想点在直线上,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n=2时,点 假设当时,点,即 当时, ∴点 综上,点 (3)由,得: ∴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即点的极限位置为点P(0,1)例13 如图,是曲线上的个点,点在轴的正半轴上,是正三角形(是坐标原点) .(Ⅰ) 写出;(Ⅱ)求出点的横坐标关于的表达式;(Ⅲ)设,若对任意正整数,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Ⅰ) .(Ⅱ)依题意,则yxOA0P1P2P3A1A2A3,… 3分在正三角形中,有 .., , ①同理可得 . ②①-②并变形得, , . ∴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 7分,.. (Ⅲ)解法1 :∵, ∴..∴当时,上式恒为负值,∴当时,,∴数列是递减数列. 的最大值为. 若对任意正整数,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不等式在时恒成立,即不等式在时恒成立. 设,则且,∴解之,得 或,即的取值范围是.例14 △ABC中,|AB|=|AC|=1,,P1为AB边上的一点,,从P1向BC作垂线,垂足是Q1;从Q1向CA作垂线,垂足是R1;从R1向AB作垂线,垂足是P2,再由P2开始重复上述作法,依次得Q2,R2,P3;Q3,R3,P4…… (1)令BPn为xn,寻求BPn与(即)之间的关系。
(2)点列是否一定趋向于某一个定点P0?说明理由; (3)若,则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点P0与Pm之间的距离小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