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诚斋悟诗歌理趣.docx
4页学榜样诚斋,悟诗歌理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邢台市第三十二中学 赵文硕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哲理 3、了解“诚斋体”的写作特点4、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诗是一首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篇目,但是古代诗词鉴赏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本诗的教学设计应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体悟,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诗词鉴赏的兴趣,掌握“晓诗意、品诗言、悟哲思、识诗人”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哲理 教学难点:了解诚斋体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联读法 3、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的结合运用,更形象、更直观,适时介入,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教学过程一、看图猜诗,以诗入诗 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线索猜诗,复习之前学过的杨万里的诗句这些都是杨万里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二、诵读诗歌,明确诗意(一)诵读诗歌1、 听示范朗读、自由读、要求朗读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如果学生读不出韵味,先不作过高要求,因为读出韵味需要学习品味之后才可以实现)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正音: 赚(zuàn) 拦(lán) (2) 节奏: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反复诵读,小组齐读,分组读,熟读成诵 3、指名学生读,大家从以下方面评议:停顿节奏、感情把握 (二)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释词: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赚得:骗得 错喜欢:空喜欢 政:同“正” 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2、自读并理解诗意,然后组内相互交流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三、品读诗歌,感悟理趣(一)品读诗歌你觉得诗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提示:从修辞、炼字等角度来体会) 出示:古诗词炼字的微课明确:炼字:1、“莫言”既是自诫,又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2、“赚得” 包含小小抱怨,又富于幽默风趣。
实际上行人被自己对下山的主观想象骗了 3、“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和无奈、抱怨的神态修辞:“放”和“拦”,把山拟人化,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仿佛是万山给行人布置的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 诗中把“下岭”比喻成人生之路,把“山”比喻成人生中的“难”(二)感悟理趣通过品读诗歌,你觉得这首诗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写登山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他在诗中把“山”拟人化,阻拦着作者的去路其实,他就是把“山”比喻成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三)创作背景 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四)走进诗人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家”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他的“诚斋体”主要有两个特征:1.在适当情境中巧生联想,揭示生活哲理2.语言通俗生动、风趣幽默 本诗也能充分体现这两点四、联读拓展,感受“诚斋”1、《晓行望云山》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赏析: 从第一句看“时候”,从第二句看“景象”重视“霁”的理解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到的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②把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这首诗描写的是自己的新鲜感觉,展现的是诗人的心灵世界 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真伪第一层指明其中的道理,第二层应表明我们的态度两个要点递进展开 2、《桂源铺》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赏析: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真实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五、课堂小结《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晓行望云山》、《桂源铺》这三首诗,诗人都是通过描摹自然、透出清新淡雅的天地之气,又饱含哲思理趣,浸润出诗人对身边万物的膜拜与探索,折射出理性的光芒六、布置作业积累杨万里或其他诗人所作富有理趣的诗句七、结束语通过今天我们学习杨万里的三首古诗,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宋诗和唐诗有所不同呢?唐诗是诗人之诗,重在绘景抒情;宋诗是学者之诗,重在说理,富含“理趣”希望今后同学们能用更多的诗歌滋养心灵、丰盈人生同学们,让我们诗意相约,愿人生趣意盎然 八、板书设计哲理诗字面解读 艺术形象: “山”哲理解读 隐含理趣: “难”。





